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形动力吸振器进行转子振动控制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环形动力吸振器在转子振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单圆盘转子模型和振动特征,设计了一种安置于轴承上的对分式环形动力吸振器.吸振器可以安装在两轴承间任意位置,不改变原有支撑结构,不影响转子动力特性.建立了转子吸振器减振实验台,对转子经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吸振器能有效降低转子经过临界转速时70%以上的振动.增加吸振器质量,可以精确调节吸振器固有频率,并拓宽减振频带.实验研究了吸振器安装位置与减振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转子振幅较大区域,减振效果较好.对比了不同数量吸振器在转子不平衡振动下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安装2个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要好于单独1个作用时.   相似文献   

2.
动力吸振器用于飞机壁板减振降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朝晖  戴扬  孙进才 《航空学报》1993,14(10):506-509
在对飞机壁板附加动力吸振器前后的振动分析基础上,设计了适合于飞机壁板安装的动力吸振器,在~块飞机壁板上进行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致。研究表明,动力吸振器用于飞机壁板减振降噪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双线摆桨毂吸振器与旋翼和机体的耦合动力学评估模型,通过分析桨毂振动载荷作用下机体的振动响应,评估桨毂上安装双线摆吸振器的减振效率,分析了旋翼、机体模态特性对双线摆减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线摆桨毂吸振器的引入实质上是对耦合系统进行调频,旋翼桨毂载荷及量值是确定是否采取双线摆减振设计措施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对用于抑制转子系统启机过临界转速时过大振动的动力吸振器进行参数优化设计,以达到最优抑振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动力吸振器-转子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求得耦合系统的半数值半解析的响应表达式。设计优化策略利用响应解与限边界的坐标轮换法相结合,寻找动力吸振器的最佳设计变量;将所得最优参数的动力吸振器与常规优化设计方法设计的动力吸振器的抑振性能进行对比,并分析动力吸振器对参数最优偏离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参数优化方法优化的动力吸振器能降低1阶共振幅值达45.4%,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比两种有效的常规优化方法优化的动力吸振器的抑振效果分别高11.2%、9%,可见其优化效果的优异性;与阻尼最优偏离相比,该参数优化方法优化的动力吸振器的抑振性能对刚度最优偏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分析与设计桨毂动力吸振器的力学模型;探讨两种分析方法(频域法和时域法)及其适用性;并对吸振器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经试验验证的旋转旋翼动柔度表达式。算例证实本文提出的力学模型、分析方法以及这类吸振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结构响应自适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扣根  顾仲权 《航空学报》1997,18(3):359-362
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滤波技术、采用伺服惯性力发生器(SIFG)的直升机结构响应主动控制;比较了被动动力吸振器和SIFG的减振效果。研究表明,SIFG在直升机前飞速度和旋翼转速及前飞速度改变的情况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由于振源多,激振频率多而且激振力幅大,给减振带来很大难度,国内外均在不断寻求有效的减振措施。到目前为止也发展了一系列能够用于型号的直升机减振方法。比较常见的有旋翼机体动力学设计、被动式减振系统如隔振系统与动力吸振器、主动式减振系统如高阶谐波主动控制(HHC)等。 目前已在批生产型号上实际应用的是旋翼机体动力学设计及被动式减振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综合两方  相似文献   

8.
田千里 《航空学报》1982,3(3):42-49
一个复杂悬臂结构在20赫芝附近有两个密接的共振峰,导致结构根部破坏。本文提出了用多维动力吸振器对它进行减震,为了克服通常的调谐吸振器对结构频率十分敏感的缺点,在结构的某一截面上悬挂了六个吸振器,吸振器随着结构沿任意方向振动,而且六个吸振器的刚度与阻尼参数可以互不相同,以展宽其吸振频带,为了寻找最优参数和研究这些参数变化时对结构响应之影响,计算了大量的响应曲线,因为结构阻尼很小,吸振器阻尼较大,所以这是一个非比例阻尼的动力分析问题。本文用复特征解法和模态综合法处理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双线摆吸振器是一种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安装在直升机桨毂上,通过阻断旋翼平面内激振力的传递从而降低机身振动。本文从运行维护角度出发,以桨毂安装4个相同的双线摆构成的双线摆吸振器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双线摆吸振器工作原理,并指出了日常维护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李强  董光旭  张希农  罗亚军  张亚红  谢石林 《航空学报》2018,39(6):221721-221721
为有效抑制航天设备中由干扰源诱发的低频/超低频振动,提出了一种新型可调动力吸振器(NDVA)。该动力吸振器主要由柔性螺旋弹簧(SFS)及磁性负刚度弹簧(MNSS)组成。将所设计动力吸振器应用于振动控制时,采用平均法推导出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稳态频响方程组及稳定性判据。基于稳定性分析,提出一种优化方法,通过简单迭代获得吸振器最优参数。最后,对提出吸振器的鲁棒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可实现低频振动有效抑制外,提出吸振器优越的鲁棒稳定性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取得比线性吸振器更佳的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SFD用于某导弹发动机的改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导弹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将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简称SFD)用于内转子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应用传递矩阵和线性迭代方法,分别计算了发动机用与不用SFD的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不平衡响应和外传力。结果表明: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大大减小了转子振动的振幅和外传力。特别是该发动机的工作转速为25000r/min,不用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时,其二阶临界转速为22600r/min,与工作转速相当接近,用了我们设计的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后,二阶临界转速降低到15400r/min,显然,发动机工作时的振动性能会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刘宝江  晏砺堂 《航空学报》1996,17(4):191-495
对利用支承刚性非线性特性主动控制转子振动方法进行了深入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该方法不仅可大幅度降低转子通过临界转速时振动的幅值 ,而且还能避免用挤压油膜阻尼器控振经常出现的双稳态、“闭锁”、非协调进动等有害的非线性振动  相似文献   

13.
晏砺堂  李其汉 《航空动力学报》1988,3(4):323-326,383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在机匣上测量振动信号以判断主不平衡转子是压气机转子或是涡轮转子的方法,可供航空发动机进行本机平衡时使用,可省时、省钱。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旋转机械通过临界转速时振动过大的问题,搭建了转子系统实验台,实验台保持原本的支撑形式,并安装磁流变阻尼器,实验研究不同工况下磁流变阻尼器对转子系统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可以有效抑制转子系统临界转速附近的振动,降幅可达90%.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一种以振幅为反馈控制参数的随动控制方法,对转子系统的振幅变化进行追踪,根据振幅实时调节磁流变阻尼器电流,在线抑制振动.结果表明随动控制可以随着转子系统振动变化而在线改变控制电流,使转子系统振动稳定在目标值附近,实现了转子振动的自动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0):2633-2648
Aero-engine rotor systems installed in aircraft are considered to have a base motion. In this paper, a flexible asymmetric rotor system is modeled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supports of ball bearings and Squeeze Film Dampers (SFDs),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tor system under maneuvering flight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Effects of the translational accelerative motions, the angular motions and the pitching flight with combined translational and angular motions on nonlinear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rotor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nonlinear coupled effects among the rotor, ball bearings and SFDs, within the first bending resonance region, responses of the rotor show obvious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istable phenomenon, amplitude jumping phenomenon and non-synchronous vibration. Translational acceleration motion of the aircraft leads to axis offset of the rotor system and thus results in the reduction and the final disappearance of the bistable rotating speed region. The pitching angular motion mainly affects rotational vibration of the rotor system, and thus further induces their transverse vibrations. For the pitching flight with combined translational and angular motions, a critical flight parameter is found to correspond to the conversion of two steady responses of the rotor system, in which one response displays small amplitude and synchronous vibration, and the other shows large amplitude and non-synchronous vibration.  相似文献   

16.
弹性—多孔挤压油膜阻尼支承在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明  李其汉  赵福安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400-402,459
根据某核心机转子支承系统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结果,为其设计了弹性支承和多孔质挤压油膜阻尼器(PSFD),以调整其临界转速并控制振动。将弹性支承和PSFD安装在该核心机上进行试车的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得很好,临界转速调整到了预期值,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双盘转子碰摩的弯曲和扭转振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 1个新型多自由度的双盘转子动静件碰摩实验器。应用该实验装置 ,重点研究了转子动、静碰摩后的转子弯曲和扭转振动。实验结果表明 ,转静件碰摩主要激起系统扭转自然频率振动 ;同时 ,弯曲振动复杂。不同情况下的转静件碰摩 ,转子具有不同的弯曲和扭转振动响应。根据转子扭转振动的变化可诊断转静件碰摩故障 ,与理论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考虑中介轴承波纹度的双转子模型,应用转子动力学理论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采用数值方法求得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并分析了转速、波纹度最大幅值、波纹度波数和波纹度初始幅值对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纹度对高、低压转子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随着转速的增加,高、低压转子的运动表现为周期运动与非周期运动交替变化,在较低转速区可能发生概周期及混沌运动.随着波纹度最大幅值的增大,系统可由周期运动演化为周期2运动、概周期运动及周期4运动,表明波纹度最大幅值增大时不利于系统的安全平稳.当波数为滚动体数的整数倍时,系统可能出现概周期及混沌等复杂非周期运动.随着波纹度初始幅值的增大,系统表现为概周期运动与混沌运动交替出现,但波纹度初始幅值相对较大时转子系统的振动幅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轴承下瓦可移动轴承,该轴承可以通过改变轴瓦的位置调整转子系统的工作状态。介绍了这种可调椭圆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轴承结构可以实现在连续工作状态下调节轴承椭圆度,而且与传统固定瓦轴承相比更加适合变工况下运行。通过FEM数值方法建立了转子-可调轴承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可调椭圆轴承对转子加速过程中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转子未达到临界转速前增大椭圆度可以有效减小转子的振动幅值,抑振作用可达到65%;当接近临界转速时,减小椭圆度可以使转子的共振振幅明显降低,抑振作用达到37%左右;越过临界转速后再增大椭圆度有效减小转子振动,抑振作用可达到60%。然后搭建与理论模型完全一致的转子-可调轴承试验台,经过试验验证,证实了在升速过程中,合理调节椭圆度可以明显减小转子的振动,让转子系统更加平稳地升速到工作转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