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JF编码就是将数字基带序列变换成无符号间干扰和抖动的基带波形信号,编码后的波形在频谱上具有主瓣窄、滚降速度快的优点;但是通过这种编码后的波形在经正交调制到高频载波后将会出现大约3dB的包络起伏,使得调制信号通过非线性信道后功率谱稍有扩展,Pe性能有所恶化。本文针对3dB包络起伏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在Matlab上的仿真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2.
汤小为  唐波  汤俊 《宇航学报》2013,34(5):679-685
在电子对抗领域,对集中式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雷达的信号侦察和分选是一个难点。提出采用盲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SS)算法中的非圆复信号快速独立分量分析(Noncircular Complex Fast ICA, NC FastICA)对MIMO雷达进行信号分选。为了满足盲分离算法的应用条件,提出一种在多视角观测位置采集雷达信号的侦察方法来构建可分离的满秩混合矩阵。仿真结果表明,对相位编码、离散频率编码等典型正交波形进行等角度间隔采样和盲分离时,无论是否存在幅度起伏,在信噪比为10dB时均可以达到低于-14dB的正交波形分离度,对分离后的波形进行相关性对比和时频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载波互补相位编码MCPC信号在应用中存在包络起伏大等问题,结合混沌映射和自适应混沌粒子群SCPSO算法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设计将编码信号的主瓣峰值与最大旁瓣值比PSLR作为单独的评判依据,结合混沌序列类随机的性质对混沌序列进行两级筛选,得到自相关函数旁瓣较低的混沌编码序列组。考虑到MCPC信号结构的特点,应用SCPSO算法调整子载波权重因子来优化信号的PMEPR。仿真分析表明,优化设计能在保证MCPC信号优良自相关特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信号的包络起伏。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接收机中通过解析信号的包络和瞬时自相关信号的包络可以测得脉冲时域参数,利用瞬时自相关信号的包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测量精度,仿真表明修正后的算法在信噪比为0dB时仍有很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TFM是继MSK之后在压缩频谱方面有较大突破的调制方式。与MSK相比,它以实现上复杂度的增加和1dB的功率损失获得了优良的频谱特性。目前,解决调频电台数字化问题上,TFM尚据领先地位。本文着重讨论TFM的产生、介绍存贮波形正交调制器和存贮式调制器的实施方案以及将此技术用于产生其他恒定包络信号的方法,并给出了与理论值接近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卫星发送功率受限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卫星信号遮蔽传输的新方案。在卫星上,通过将待传输的业务信号与特别设计的非恒包络遮蔽信号相乘,隐藏了原业务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在授权地面站,利用遮蔽信号副本进行互相关时延估计并解遮蔽,从而恢复原业务信号。该方案具有不增加卫星的传输功耗、星上遮蔽运算复杂度低、传输安全性强等特点。此外,通过处理损耗、互信息等定量评价指标,分析了遮蔽方案的遮蔽性能。仿真实验表明,该遮蔽方案可以实现良好的时频域遮蔽效果。遮蔽后信号与原业务信号间的互信息结果表明:遮蔽后信号与原业务信号间相关性很弱,已基本掩盖原业务信号通信特征。在遮蔽信号与原业务信号带宽之比不小于0.3、信噪比不小于–4 dB的条件下,授权地面站解遮蔽的处理损耗可以控制在1 dB以内,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带PSK信号相位抗噪能力弱的特点,通过提高相位的直流分量,采用带通滤波和高阶差分的方法,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提取到信号的突变信息,实现了编码规律的恢复。理论分析了算法的实现过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较低信噪下可以实现基带PSK信号的编码规律恢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多相编码信号识别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位差分算法的脉内识别方法.首先研究相位差分的原理,提出一种改进的相位解模糊方法.然后基于多相编码信号相位跳变峰的成组和递增/递减特征,提出了一种工程可实现的多相编码信号的实时识别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在3dB信噪比下对常规、线调、BPSK、QPSK信号的识别概率大于90%;而在10dB信噪比下对多相编码信号能达到90%以上的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9.
回波模拟设备为雷达测高计的联机测试提供模拟的回波信号,能产生所需的基带,视频,中频和射频回波信号,基带信产生器是回波模拟设备的基础。它根据平均回波功率谱的函数表达式,在基带频谱上完成对各个参数的模拟,对于不同回波信号的模拟只需改动函数表达式的参数值,在时间轴上平移,幅度的衰减就能完全模拟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雷达测高计的平均回波功率谱,然后介绍了基带信号产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宽带正交混频器进行研究和分析,设计实现一款C频段宽带正交混频器,并对其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试。该宽带正交混频器用于上变频时,变频插损小于13dB,镜频抑制大于15dB,本振抑制大于14dB;用于下变频时,输出中频基带I、Q信号500MHz带内,平坦度小于3dB,I、Q相位正交一致性良好,小于5°。  相似文献   

11.
混沌二相编码雷达引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混沌系统在二相编码雷达引信中的应用,从雷达信号波形设计的角度,研究和对比分析了四种典型混沌系统产生的二相伪随机码的各种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这几种混沌模型的二相编码都具有良好的平衡性,随机性,游程性和模糊性,而这其中又以Logistic编码为最佳。根据对Logistic模型编码信号进行的模糊分析,认为在于该模型的二相伪随机编码在雷达引信波形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论文通过对可产生任意波形发生器硬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利用AT89C51和MATLAB的仿真功能,将希望得到的波形信号在MATLAB中完成信号的产生、抽样和模数转换,并将得到的数字波形数据存放在数据存储器中,通过单片机对AD7545的控制,进行A/D转换和放大处理后,得到所需的模拟信号波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脉冲包络前沿波形的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以脉冲包络前沿波形作为辐射源的“指纹”进行雷达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思路。首先将提取出的已知雷达脉冲包络前沿波形进行统计,求出一条能代表雷达辐射源的“标准”前沿波形曲线,然后将被测雷达脉冲包络前沿波形与求出的“标准”前沿波形曲线进行相像程度比较,识别出雷达辐射源个体。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雷达脉冲包络前沿波形可以较好地进行辐射源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14.
由于非线性和功率受限问题,深空通信中需要采用恒包络调制方式.FQPSK作为一种准恒包络调制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其信号包络仍有波动.文章在简要介绍FQPSK和增强型FQPSK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恒包络改进型FQPSK,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明了该调制方式具有完全恒定的包络,能够显著提高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效率,频谱性能优于FQPSK;当采用OQPSK接收机接收时,其误码率性能比FQPSK提高1dB左右.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复基带信号的三种载频频偏估计算法:基带信号谱对称性频偏估计算法,同相-正交(I-Q)信号的叉积鉴频算法和最小二乘原理的频偏估计算法。并用三种算法对FM和PM卫星测控信号的复基带信号进行频偏估计,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通过对三种算法的性能对,比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和研完了软调频(TFM)信号的Viterbi接收机,通过简化处理,导出了适合于接收TFM信号的接收机结构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对系统及其同编码相结合的误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获得至少3~4dB的性能增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空间电子对抗领域的截获信号类型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提取与统计的非合作信号类型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对瞬时频率和复包络模值特征进行统计,实现了信号类型的粗分类,接着,基于细微特征提取和比对,实现了信号类型的精确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当处理器输入信噪比高于11dB时,所提方法对8类信号的正确识别概率均超过90%。本方法处理复杂度较低,易于星上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卫星通信大容量、跨频段、多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卫星载荷正朝着多频段一体化综合接收处理方向发展。为满足卫星载荷大容量、多信号处理功能,需要同时提供多个载频信号作为参考。采用微波光子技术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光频梳作为多载频信号,满足多频段一体化综合接收处理对多本振源的需求。文章首先从现有多载频信号生成方法的局限性出发,确定高质量光载波抑制单边带信号(SSB OCS)结合循环频移的多载频信号生成方法。接着提出基于并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的光载波抑制单边带信号生成方法,使得其中两个MZM工作在单边带调制方式,另一个MZM工作在偶数阶抑制方式,结合90度和180度光移,产生具有高边带抑制比的光载波抑制单边带信号。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并联MZM循环频移的多载频信号生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生成的多载频信号载波数目为60以上、边带抑制比为30dB、最大功率起伏为4.4dB,且其中有20个载波的功率起伏在1dB以内。该方法可有效生成高平坦高边带抑制比多载频信号,为卫星载荷的多频段一体化综合接收处理提供相应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雷达信号脉内调制方式识别是电子对抗的重要内容。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滤波后的复信号利用改进的相位展开算法,计算瞬时相位、瞬时频率。判断频率跳变点的个数,对时-频曲线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的参数和信号的时宽带宽积确定信号是否为线性调频-二相编码复合调制信号。再对正确识别的信号进行参数估计,接着重构原线性调频信号,共轭相乘得到基带相位编码信号。最后采用小波变换法提取码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很好的识别率和参数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20.
导航信号生成互复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需要在一个频段上发射多路导航信号,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多路信号的线性叠加其包络是非恒定的,在通过高功率放大器时会产生AM/PM失真,从而引入定位误差.为了使多路复用后的信号保持包络的恒定,伽利略和GPS系统分别提出了互复用和CASM恒包络处理方法,并已经应用在其试验卫星上.对互复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信号功率效率与功率分配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功率效率最大化的功率配置方式和功率效率的下限.研究对GNSS中多路信号复用的恒包络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