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城镇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规划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工作会议确定的2010年全国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这为当前和今后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必将拉动我国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城镇房地产商业和服务等二三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改革的最终成功与否,在于规划、政策与投入机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认为城市化和城镇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对城市与城镇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化与城镇化的不同内涵,结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几种模式,最后指出我国应该走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山区县域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它具有缓解城市发展压力、实现农村现代化等重要作用。但是县域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机会不均等、发展成果不共享等诸多非包容性因素,成为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痼疾。基于包容性发展的理论视角,以重庆市巫山县为实证案例,运用熵值法与SPSS分析软件,评估了巫山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探寻影响巫山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非包容性因素,并从产业结构调整、制度改革、城镇发展模式调整、城乡统筹以及基本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实现山区县域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做好我国县域城镇化这篇大文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空心化”严重、城镇化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提出了复合型城市建设的框架模式.建议复合型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发展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实现“三区”一体化发展,探索集中、集约、集聚发展道路,创新复合型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航空港》2016,(5)
<正>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之龙头,属第一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国民间木版年画遗存丰富,但由于其为应时之物,用后即弃,故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多已散逸。李文墨先生2005年至201 2年在住建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工作,2012年师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城市遗产保护专家张松教授攻读历史城镇遗产保护与规划  相似文献   

6.
结合河南省基层大量实践与创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作为新型城镇化组成部分的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位、基本方法、基本模式、基本成效、基本问题和基本结论,系统回答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得出结论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节约集约土地资源作用显著,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作用显著,对城镇体系管理创新作用显著,对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不能以牺牲“三农”为代价,而是要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其顺利推进的坚实后盾,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则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当前的发展形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建设需要宽带网络提供新动力和新手段,提升城镇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水平。通过对城镇数字政府、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及建设平安城镇等方面业务需求的分析,说明了宽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不仅有助于选择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路径模式,更是保证我国城镇化进程健康推进的关键.参照欧美、日韩、拉美的城镇化进程的路径模式及其经验教训,在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化历程中市场和政府所扮演角色的基础上,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路径选择和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可持续推进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原经济区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针对河南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构建郑汴大都市圈;充分发挥交通网络优势,推进城镇轴带扩展;着力培育城镇新“网结”,不断完善城镇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完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等优化河南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建议,以促进河南省城镇地域空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简称为郑州航空港区规划)之后,学界和政界开始更多地关注郑州航空港区这一增长极自身的集聚功能和经济增长,但怎样正确理解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机理以及如何弱化它的负面影响、强化其扩散带动作用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文章在研究增长极的极化扩散效应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强化郑州航空港区扩散辐射效应的建议:(1)以提高经济效率为主线,预防增长极过度膨胀;(2)掌握增长极辐射力衰减规律,边缘地区不能等着送“货”上门;(3)相对均衡的政策制度安排,有利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加快腹地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条件;(5)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畅通要素自由流动渠道;(6)调整产业结构趋同化,强化增长极的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就成为关键手段,而收入分配的重点领域就是城镇职工的收入分配。文章采用泰尔指数作为比较城镇职工收入分配差异性现状的指标,分析发现:总体上看,不管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企业之间,在不同性质企业就业的城镇职工收入分配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在不同性质企业就业的职工收入分配缩小比例并不一致,部分企业甚至有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因此,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时,要综合考虑不同性质企业城镇职工收入分配的现状,在坚持既有的收入分配改革政策之外,还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向某类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13.
政府规模是我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以"利维坦假说"和"瓦格纳法则"为理论基础,利用河南省1990~2012年的地市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大,"利维坦假说"并不成立;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与地方政府规模也呈正相关关系,即"瓦格纳法则"是成立的;此外,我们还发现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地方政府规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金融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分割的广泛存在削弱了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整合功能,从而影响中部的全面崛起,因此中部的崛起离不开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培育。河南相对于中部其他五省而言,其经济实力与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省会郑州市具备成为金融核心的潜力;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指标来看,郑州市对省内周边城市的吸引强度较高,而对其他省份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较弱;郑州的外向功能量在中部11个城市中居于首位,其城市流强度值排名第三。这些表明郑州市具备一定的金融聚集潜力,但目前主要承担着中原城市群的“龙头”角色,而非整个中部的金融增长级。建议郑州应首先夯实其中原城市群的金融核心地位,并逐步构建成为中部三省(河南、安徽和山西)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5.
顶层设计是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了“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目标,这一顶层设计体现了党领导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观照当下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历史际遇下,我们亟须从学理的角度对关涉新型城镇化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加以深度审视.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一般经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提出了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资本扩张是城市化的原动力,市场机制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基础性机制,大城市超前增长,城市经济要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乡村人口进入城市门坎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主要是由城市化和城市经济上的差距决定的。中部地区城市化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与省之间城市化水平差距大。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在当今城市呈集群发展的趋势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大力培育城市群。推进中部城市化。必须以新型城市化模式不断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平台,提升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产业支持能力。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创新生态学视角下的知识城市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是西方后城市化时代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新认识,也是知识经济崛起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创新和城市空间的再造促使原型城市转型到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之上来。实践证明,城市这种转型和城市空间再造的有效性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文章以创新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这门新兴学科对构建知识城市的意义,为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实施知识城市战略提供了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