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直升机单发失效后自转着陆轨迹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万里  陈仁良 《航空学报》2011,32(9):1599-1607
建立了直升机单发失效后增广的纵向三维刚体飞行动力学模型,通过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路径约束和边界约束,将自转着陆问题表示成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使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得到自转着陆的最优轨迹和操纵.以UH-60直升机为例,首先计算了自转着陆距离最短的最优解,并与二维点质量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刚体模型在旋翼转速、旋翼拉力...  相似文献   

2.
共轴式直升机双旋翼载荷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表明,共轴式直升机在悬停、前飞状态下,上下旋翼桨盘处轴向诱导速度分布与单旋翼直升机的相类似,本文根据共轴式直升机双旋翼这一特点,引入气动力相互干扰因子,将单旋翼直升机一阶谐波形式的Pitt-Peters静态非均匀入流模型推广到共轴式直升机,建立了一种共轴双旋翼载荷计算模型,为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作前期准备。以某共轴双旋翼为研究对象进行载荷计算,并与国外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共轴式旋翼风洞实验结果,结合轻型共轴式直升机M16飞行中的现象,分析了上下旋翼气动干扰对共轴式直升机过渡飞行中航向操纵的影响。介绍了直升机由悬停转入垂直上升、平飞中加减速和转入爬升与下滑等过程中,由于上下旋翼干扰发生了变化,使直升机航向发生偏转后飞机的反应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的相应操纵。所得结果对研究共轴式直升机的操稳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共轴式直升机线性系统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扰动理论和数值法,对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非线性数学模型进行线性化,获得了用于操稳特性分析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共轴式直升机线性化模型.以某型共轴式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计算其稳定性导数和控制导数,结果与俄罗斯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并对研究对象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西  宋九玲 《飞行试验》1998,14(3):22-24
本文以能量法研究直升机带前飞速度的自转下降性能,提出了稳定自转下滑时最小自转下降率的计算数学模型,给出了样机的计算结果,该结果经过适当的修正后飞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共轴双旋翼气动干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共轴式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真数学模型。以某型共轴式直升机为样例机,在定直水平飞行条件下进行配平计算,并与国外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两者基本一致。给出了共轴式直升机在不同操纵输入下的动态响应数值模拟结果。仿真计算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刻画共轴式直升机运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严旭飞  池骋  陈仁良  李攀 《航空学报》2018,39(10):122107-122107
利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变转速旋翼直升机在遭遇单发失效时,旋翼转速对自转着陆低速回避区的影响。首先,以UH-60A直升机为样机,建立三维刚体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低速范围内旋翼转速对直升机需用功率的影响。然后,在模型中加入单发失效后自转着陆阶段发动机输出功率以及旋翼转速变化方程,并利用直接多重打靶法将直升机单发失效后的自转着陆过程转换为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基于最小化回避区面积的思想,得到并分析直升机在不同旋翼转速下单发失效后的自转着陆低速回避区,以及回避区高悬停点、拐点和低悬停点对应的最优着陆轨迹和操纵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旋翼转速的降低,直升机单发失效后的低速回避区首先会逐渐缩小,然后迅速增大。最小回避区对应的旋翼转速略高于最小需用功率对应的旋翼转速。适当降低旋翼转速不仅能有效降低直升机的需用功率,还有利于提高直升机单发失效后的自转着陆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AC311直升机自转着陆模拟试飞,验证其自转下滑性能满足CCAR27适航要求.在试飞过程中,飞行员发现发动机无动力时旋翼转速下降较快,在接地前“瞬时提距”时旋翼转速恢复较慢,较难完成自转着陆.为此,根据国际上比较贴近飞行员的定性意见的当量悬停时间,设计部门分析自转下滑性能偏低的原因,并通过换装参考直升机主桨叶进行对比试飞确认,提出了调整桨叶转动惯量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经装机试飞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共轴式直升机全差动航向操纵的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铭  胡继忠 《飞行力学》2001,19(4):26-30
运用经典的垂直飞行涡流理论及共轴双旋翼全差动操纵的结构特征,推导了共轴式双旋翼直升机垂直飞行的航向动力学方程。根据有关共轴双旋翼在悬停及垂直飞行状态时气动特性的理论和实验数据,得出了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垂直飞行航向动力学方程的解析式。某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计算实例,所得结果与该型直升机飞行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10.
Z11直升机自转着陆试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永红  杨百兴 《飞行力学》2001,19(3):74-76,83
通过对Z11直升机自转特性及自转着陆的试飞,研究了在自转着陆的进场着陆阶段,如何使旋翼能够提供最大的拉力,减小下降率,使直升机以低于起落架设计允许的最大下降率进行自转着陆,从而保证直 同和驾驶员的安全。最后分析探讨了Z11直升机空中停车后处置的驾驶技术及操纵要领。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直升机飞行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旋翼自转着陆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翼自转是直升机一种特殊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况下,旋翼失去发动机动力,只能利用其原有的旋转动能和直升机的势能保持稳定旋转。因此发动机停车后如何保证直升机自转着陆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影响自转着陆安全性的几个因素,并就加强海军航空兵旋翼自转飞行训练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共轴双旋翼及孤立旋翼自转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旋翼自转状态下的气动特性,开展了孤立旋翼及共轴双旋翼自转气动特性试验研究。该试验设计了上/下旋翼具有不同安装形式的试验装置,可测得上、下旋翼及孤立旋翼的转速及其产生的气动力和力矩。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共轴双旋翼以及孤立旋翼在自转状态下的气动特性,明确了旋翼转速及升力与影响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对比分析了双旋翼上/下旋翼的相互干扰强度以及三片桨叶和两片桨叶的孤立自转旋翼气动特性,阐述了桨叶片数对旋翼稳定自转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提高直升机自转下降安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A new approach to the design-systematic provision of autorotation landing safety for a helicopter with skid type landing gear is proposed. We analyzed the existing simulation technique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regarding this problem.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both in design simulation and the system of systematic requirements to the conditions of rating the loads on the skid landing gear are identified. Also proposed are the most optimal solutions to overcome the existing systematic contradictions and increase safety of helicopter piloting at autorotation landing.  相似文献   

14.
15.
共轴式直升机舰面起降风限图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某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在某型舰上的起降特性。根据相关判据,得出该机舰组合的起降风限图。起降风限图为该直升机在舰上的安全起降提供了指导,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直升机自转前飞时在风切变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风切变采用非线性模型,旋翼模型考虑桨叶的刚性挥舞运动,桨叶根部具有水平铰外伸量和弹性约束,诱速在桨盘处的分布采用固定涡系所表示的诱速非均匀分布模型,以Z9飞机为算例,算出计及风切变与否的自转前飞平衡参数和稳定根及操纵响应,显示了风切变对自转前飞操稳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