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苏航空》2003,(2):2-5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机场一通航就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有来自上海“一市两场”、杭州、常州、徐州等周边机场的激烈竞争。南京地处交通极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又直接面临着来自高速公路、铁路提速和便利的长江黄金水道的竞争。如何在“夹缝里”求生存、谋发展?机场在进行详细市场分析、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决定走差异化战略的道路。提出了货运主导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TalkaboutInternationalAirTransportation(PartThree)“放松管制”给民航业带来的影响当限制航空公司竞争行为的政府管制措施被逐步排除之后,航空公司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以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今天熟知并在世界上流行的以下诸多举措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1.实施中枢战略管制时期航空公司的航线结构都是点到点的城市对,这些孤立航线的简单叠加并不能给航空公司带来经营优势,有实力的大航空公司必须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的航线网。放松管制后,他们有可能将原来点到点的分散航线调整为将客货集散集中到几个中心枢纽城市,然…  相似文献   

3.
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与组织管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制造技术整合了企业内部运行与外部需求,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强调生产制造适应更加细分市场的小批量、多品种的要求,同时强调快速适应变化、抢占先机的新产品导入,从而提高柔性,实现范围经济。但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必须与组织战略、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相匹配,只有如此才能表现为一种“最佳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航出现的全行业大面积亏损,表面上看是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市场需求不旺,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民航在服务、价格、管理等一系列生存与发展的要素上已不能适应以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需求,已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未能彻底扭转这一局面。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航的可持续发收问题,必须加强市场研究,适应市场需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加强对中国民航市场发展战略的研究面对中国民航的效益滑坡,我国民航业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缺乏连续性和预见性,对解决中国民航长期发展问题作用不大,反映出决策时对中国民航…  相似文献   

5.
雷勇 《成飞情报》1998,(4):17-19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知识,技有,经验,智慧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企业间的竞争更直接反映在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要适应和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日新月异,就必须建立侃员工知识,智能不断提高的新的职工继续教育新模式-学习型企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IT产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但距离世界先进IT企业还有很大差距。我国IT企业要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弥补自身不足和缺陷,依靠国际化来实现产业的成长。我国IT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根本动因在于核心竞争力成长,具体而言就是基于产业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资源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逐步推进和提高。在利用SWOT框架分析了我国IT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内部奈件和外部机遇的基础上,认为我国IT企业的国际化成长竞争战略是隶属于基于产品、发展趋势、买方地理位置等细分变量或其组合的不同产业细分市场的集聚战略,并制定出我国IT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业务层策略和正面激进、局部激进、侧面钳制的公司层战略,其保障措施主要有:运行机制保障、资本运作保障、人力资源保障、风险抵御保障。  相似文献   

7.
我国要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就必然要顺应自由化的潮流,融入航空运输自由化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航要想既能把握机遇又能应对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就必须实施正确的人才战略,把吸引人才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所谓产业是指一群生产互为相近替代产品的企业。在任何产业巾,一般都有五种竞争力量——进入威胁、被替代的威胁、买方的议价能力、供方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以航空运输业为例,所谓空运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指现有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这本是找们一般理解的“竞争”范畴),也包括航空公司与其买方、供方、替代品、潜在的进入者之间的竞争。有人把这种广义的竞争称为“延伸的竞争”。五种力量的合力决定了航空运输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及其利润率,最强的一种或几种力量占着统治地位并对战略构成起决定性作用。当空运业的竞争走向一…  相似文献   

9.
王学锋 《成飞情报》2000,(3):32-35,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离开市场导向的管理,也没有脱离管理基础的市场开拓,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围绕适应市场这个中心进行,为开拓市场服务。没有市场,企业管理得再好也不会出效益。同样,市场开拓要以良好的内部管理为基础,管理搞不好,必然导致成本下不来漏百出,问题成堆、抗风险能力差,一遇事就乱阵脚。即便一时打开了市场,也难以巩固下去,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建立市场型企业管理模式,作一粗浅想法,不妥之处恳切指正。  相似文献   

10.
英航的新战略及其内涵1997年6月,英航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布了它在未来十年中的新战略宗旨:“成为世界旅游业无可争议的领袖。”与十年前的战略宗旨相比,新的战略宗旨有两大特点。一方面,英航虽然继续保持了王者之气,但更强调它不想作个一般的诸侯、仅称雄于地球一隅,而是要变成“无可争议”。在英航决策层看来,大量的由英航向空运界推出的新招,已经被众多的竞争者模仿,英航的竞争优势已所剩无几;若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不败,英航就必须重建一条令其对手难以逾越的壕沟。另一方面,也是更引人瞩目、发人深省的变化,即英航的产业定位…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世界航空工业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军机市场的缩减和民机市场的复苏将促使世界市场的竞争将向着多极化、集团化发展,如何调整战略、适应新的形势将成为各国航空工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TheApplicationoftheDepartureControlSysteminChinaSouthernAirlines近年来,民用航空运输市场由过去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渐趋激烈。要想在竞争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单靠硬件的优势已远远不够,还必须把优质服务放在首位。为此,南方航空公司率先在中国民航选用旅客离港系统,标志着南航的经营管理有了新的飞跃。现将这一系统的开发应用情况概述如下:一、系统简介离港系统(DePartureControlSystem,简称DCS)是一种在国际航空运输业中最广泛应用的先进计算机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它是中国民航首先在国内引进的航空公司旅…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空》2012,(5):54-56
渐进中的低空开放为我国通用航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大舞台。然而,目前国内市场不仅有世界直升机巨头的先入为主,还有地方企业的不断进入,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中国直升机“国家队”的中航直升机公司,如何变革才能够适应全球化、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外大型航空公司纷纷抢滩中国,中国民航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极大地改变了国内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对我国航空公司的生存空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面对新的竞争态势,我国航空公司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从核心竞争力、服务品牌和全球化经营三个方面开展战略管理,谋求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商业竞争最为激烈的两场商业大战在今天同时打响了,这两场戗争的中心都在美国,但已经蔓延至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通用汽车和福特——曾经的汽车制造领域的领军人物,现在则出现亏损、丢失市场份额,而且似乎无助地在同入侵者——如丰田和日产竞争,他们在竞争中难以捍卫自身市场。在民航业,美联航(United)和合众国航空公司(US Airways)已经在曾经是处在缝隙市场的航空公司如西南航空公司的入侵中濒于破产。在这两个案例中,处于挣扎之中的老企业的失败原因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市场需求下降、劳动力成本过高、历史包袱沉重和不断上涨的油价。  相似文献   

16.
战略,原意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 和指导,在企业管理领域它特 指围绕企业资源、产品、业务和市场等进行的长远安排,体现了企业的能力和关系整合,表达了企业对未来的期望。有关研究发现,有战略的企业比没有战略的更容易成功,因为面对日趋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战略实施可以使企业以不变应万变,集中有限资源、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从而取得良好的竞争结果和经营业绩。 对航油企业来说,战略管理还是一个新课题,但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航油企业应尽快着手开展这项工作,为…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学中物种竞争的原理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分析了企业竞争与共存的生态机制,包括企业竞争的生态特点,如同源性、非对称性、密度效应、双重作用;企业共存的生态机制,如活命——饱餐原理、非专一性、生命周期差异、环境变化、生态位分离等;最后,通过对企业竞争与共存的生态学模型的分析,认为如果两类竞争企业的行业内竞争比行业间竞争激烈.就可能出现两类企业的稳定共存;否则,如果行业间竞争比行业内竞争激烈,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共存,结果将是一方胜,另一方被淘汰,胜者的特征是行业间竞争强度大于行业内竞争强度。  相似文献   

18.
王昌顺  赵伟 《国际航空》2002,(10):23-25
在新世纪中国改革和民航重组的时代背景下,在整个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民航企业扮演着“发动机”和“瓶颈”的角色,而民航的管理成了瓶颈中的瓶颈。为了提高效率,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指导思想下,民航的管理必须进行持续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民航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经营战略上形成合作竞争的大思路,形成适应经济变革的虚拟运作新模式,企业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知识管理,使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在国内外航空市场的竞争压力下新东航集团应采取的措施。针对过去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航空市场的变化,分析了集团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的造营状况,提出了应采取的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的民航维修业,可谓群雄逐鹿:从数量上看,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共有363家维修单位。从规模上看,既有年销售收入10多亿人民币的合资企业,也有年销售收入低于100万的私有企业。从整体上看,国内合资的维修企业具有最强的市场竞争力,私营企业在附件、机载设备等MRO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可小觑。这些企业或单位之间的竞争,构成了国内民航维修业的竞争格局。面对这种竞争格局,作为特定的维修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竞争战略呢?对这个问题的经典回答来自于美国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他认为一个企业只要在以下三种基本竞争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