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空气技术、精密加工及精密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发展,对旋转轴系的回转精度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如空间技术中所需要的人造卫星模拟转台、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镜面车削以及在精密仪器制造领域中的误差小于0.1角秒的角度测量和分度等,都要求很高的轴系回转精度。本文主要是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编写的,介绍国外有关空气静压球面轴系的  相似文献   

2.
在精密角度仪器的结构设计中,轴系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仪器中对轴系的要求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对轴系放置位置的不同,就有水平轴、垂直轴、倾斜轴之分;对轴系转速的要求不同,有从几天一转到每分钟几十转的不同;对轴系旋转精度的要求不同,有从0.025μ到0.01mm的不同;对轴系转动力矩的要求不同,有从几十克·厘米到  相似文献   

3.
旋转调制技术实现了捷联惯导的高精度长航时导航,但轴系非正交误差的存在影响着导航姿态精度。传统轴系非正交误差补偿方法是针对旋转轴停留在固定位置完成的,提出一种全空间的轴系非正交误差补偿方法,不限定旋转轴的转停位置。试验结果证明该误差补偿方法较传统方法更优,对惯导姿态精度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4.
旋转机构是旋转调制捷联惯导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为了精确模拟旋转机构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支撑旋转轴系的双列球轴承的动力学建模方法,提出了使用Bushing单元来建立同时具有径向移动刚度、轴向移动刚度和径向角刚度的三向刚度轴承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利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计算了三向刚度数值,并利用轴承手册上的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弹性轴承支撑的旋转调制捷联惯导系统旋转机构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了轴承有无角刚度两种状态下的固有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旋转调制捷联惯导系统旋转机构来说,轴承模型角刚度对计算精度的影响较大,角刚度已知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5.
林闯  郑昱  广晨汉  王炎  杨洋 《航空学报》2022,43(1):406-415
为解决传统的基于三点法的质心测量系统无法应用于带翼展飞行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点方式的任意旋转角质心测量法。为了提高系统测量精度,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多种随机误差对系统测量精度的综合影响。首先,构建了带翼展飞行器的质量质心测量系统,然后利用随机误差传递公式得到各个随机误差与系统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式,并使用响应面法和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得到多种随机误差与系统测量精度之间的二次项关系式模型,进而依据二次项关系式模型和系统精度指标得到各元器件的精度要求,并分析了满足系统测量误差的旋转角度范围。最后对200 kg、400 kg、800 kg三种质量级别的待测带翼展飞行器在不同旋转角度下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将响应面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质心测量精度满足系统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任意旋转角度下该测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随机误差与系统测量精度之间的二次项关系式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双轴旋转调制技术作为一种惯导系统误差自动补偿技术,在长航时高精度导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惯测单元相对载体的旋转运动,无法直接表征载体真实的航姿信息,需要进行相应的调制解调;影响解调精度的主要是惯测单元测量轴与内环轴、内环轴与外环轴的安装偏差角的标定精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轴系间安装偏差角的标校方法。经验证,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标定精度,解调所得航姿信息能够准确表征载体的真实航姿,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双轴旋转调制技术作为一种惯导系统误差自动补偿技术,在长航时高精度导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惯测单元相对载体的旋转运动,无法直接表征载体真实的航姿信息,需要进行相应的调制解调;影响解调精度的主要是惯测单元测量轴与内环轴、内环轴与外环轴的安装偏差角的标定精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轴系间安装偏差角的标校方法。经验证,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标定精度,解调所得航姿信息能够准确表征载体的真实航姿,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U型框架轴系的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对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回转轴系精度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球状轴系中,球和球瓦是旋转运动的基准,因此球和球瓦的不圆度,以及它们与钢珠之间的尺寸合理选择等是决定旋转精度的主要环节,也成为加工工艺的关键。目前球和球瓦加工的方法,根据各工厂的设备条件也可选择不同方法。就我所试制过的整球和半球轴系来说,在加工过程中根据摸索和学习有关兄弟单位加工的经验,进行逐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极轴式望远镜轴系测量精度,需要对其系统误差进行修正。在分析极轴式望远镜测角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欧拉变换方法推导其系统误差修正模型。采用该方法详细推导出望远镜的测角元件误差、极轴误差、纬轴误差、视轴误差等轴系误差模型以及镜筒下沉误差模型,并给出了极轴式望远镜的系统误差修正模型。该误差修正模型与采用球面三角学的方法推导出来的系统误差修正模型完全一致,欧拉变换方法由于只涉及到坐标的旋转与矩阵的计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弹旋频率是影响旋转导弹制导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弹旋频率测量用大量程MEMS陀螺仪技术方案,开展了大量程MEMS陀螺仪在旋转导弹上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大量程MEMS陀螺仪在偏心安装、较大力学环境下提高测量精度等问题,通过了飞行试验验证,实现了旋转导弹弹旋频率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2.
唐滨滨  李长坤 《推进技术》2018,39(12):2839-2844
为了提高FL-8风洞进气道试验能力,结合该风洞特点,在不破坏原有进气道试验系统前提下,研制了一路大流量进气道试验系统,采用直线形式布置在风洞中心,引射混合气体扩压减速后排入风洞扩散段内。该系统可实现进气道流场模拟、性能测量、流量控制与测量。为了验证该系统性能,在FL-8风洞进行试验验证了引射器的引射能力,排气对风洞流场的影响以及流量的控制与测量精度。该系统测量精度高,流量测量精度达到0.3%以上引射能力强,排气对风洞流场影响小,可模拟单路流量2.8kg/s,较原FL-8进气道试验能力提高50%以上,并且与原FL-8进气道试验系统结合使用,可实现三路进气道同时模拟。  相似文献   

13.
旋转弹体马格努斯效应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旋转的弹体通常会存在马格努斯效应,严重影响飞行稳定性和弹道轨迹。提出基于旋转壁面法的多对称面弹体旋转效应数值模拟方法,无需借助动网格和多参考系模型,仅需要将旋转速度附加壁面,即可使用定常方法模拟马格努斯效应;同时,使用SOCBT标准弹体模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由于旋转引起的附面层堆积以及大攻角分离效应、激波的干扰,计算时附面层的网格节点要足够密,并且应该针对不同的攻角选择精度与效率兼顾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精密轴系的分类法;评定轴系的主要指标;详细地阐述现有高精度测试设备中常用的各种典型轴系结构特点;提出了正确使用这些轴系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展开锁定机构的轴系同轴度进行合理分解,得到三轴系之间的同轴度为0.073mm,同时展开重复精度提高了35%。设计合理的装配固定装置作为重复装配的基准,控制产品与装置之间间隙在0.02mm以内,提高装配效率和精度。通过选用合适部位作为测试基准,将参数进行量化处理,保证在重复拆装过程中轴系位置误差在0.015mm以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旋转变压器角位移测量原理分析,提出了基于粗精通道的改进性方案,利用多模块组合设计,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角位移测量系统和相应的测量算法。试验表明,改进后的组合测量系统最大误差可控制在±0.01°以内,有效地提高了火控系统角位移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沿主流方向抛物化的雷诺方程出发,应用k-ε湍流模式和差分方法对反向旋转纵向涡偶、同向旋转纵向涡列以及类Taylor-Gortler涡系与平板滴流边界层的相干流动作了数值模拟,定性地讨论了这几种流劝的平均流场特性。反向旋转涡偶与边界层相干流场的数值模拟与文献2给出的测量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非接触式转子叶片振动测试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旋转叶片整数阶次与非整数阶次的振动理论分析,并利用非接触式叶片振动测量系统进行了模拟试验器和台架压气机试验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吻合,表明由非接触式叶片振动测量系统测试振幅的变化特征,可确定整阶次共振与非整阶次叶片振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台高精度、自动化的动态测量角度仪器。该仪器采用了高精度的回转空气轴系和多测量头的均化技术,减小了基准制造误差对系统精度的影响,采用了计算机系统控制测量过程、数据处理,实现了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20.
FD09风洞旋转天平试验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和预测飞机的尾旋特性,一般通过旋转天平风洞试验测定飞机模型在不同姿态角时绕风轴以不同旋转速率作等速旋转状态下的气动特性。针对上述情况,研制FD09低速风洞旋转天平试验系统,介绍该旋转天平试验系统的设计特点、性能指标,并进行SDM标模和战斗机模型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试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试验结果与参考曲线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本试验系统试验曲线的光滑性要更好一些,同时本试验系统给出的试验数据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开展型号试验及相关空气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