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对Ni40Co25Mo4高矩形比软磁合金用于调宽波变压器时产生的负冲问题进行了研究。测试了矩形比、损耗等磁特性与负冲大小的关系;测试了温度及振动等条件对磁特性和负冲的影响,并对产生负冲的一些问题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在1J22、1J50和1D24基础上经特殊工艺获得优良性能的1J22y、1J50cd以及1D24y三种新型软磁合金的高低温、振动、频率和时间稳定性以及用于小型正弦波电源变压器的器件性能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三种经新工艺加工的软磁合金的性能都比原材料有程度不同而明显的改进,可供某些设计部门选材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强度软磁合金美国Carpenter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种Fe-Co-V的软磁合金,它在退火状态下有高的屈服强度、良好的磁性及电性能。这种合金有高的磁饱和强度(24000高斯),与该公司的HIPer-CO50合金相当。该合金在720’C退火时,室温屈服强...  相似文献   

4.
坡莫合金是铁镍系软磁合金的总称,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热处理后矫顽力(H_c)小,在弱磁场中有很高的起始导磁率(μ_o)和最大导磁率(μ_M),并有很好的防锈性能和加工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机、电器及电讯仪表上。但是合金的热处理规范对其磁性能的影响很大。我厂选用1J46的坡莫合金作电机控制系统的磁放大器,按照国内现行的热处理规范进行处理,往往由于生产厂家不同,炉批不同,热处理后的磁性能时高时低,甚至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 1J46的磁性能要求为:  相似文献   

5.
Fe-Co软磁合金真空磁场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Fe-Co软磁合金真空磁场热处理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和磁场强度等工艺参数对该类合金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真空磁场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我厂生产的极化继电器(系列),其磁路的铁心材料采用铁镍软磁合金,按YB129—70测磁合格入库。按图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要求,每加工130件铁心带上测磁圆环两个。将130件铁心和同炉批号材料制成的圆环同时进行热处理后,用冲击法测量圆环磁性,代表同炉铁心磁性,合格铁心允许投产。二十年的生产实践说明圆环测磁存在四个问题。 1.采用圆环是间接测磁。它的均匀性、稳定性和代表性差。 2.极化继电器的合格率约为70%。报废产品分解后有些零组件仍可再用,其中的铁心  相似文献   

7.
电机的导磁体为0.5mm厚的软磁合金片组装而成。叠片时,片间常用漆或胶粘接。因而在导磁体内产生内应力,使其磁损增加。并且,这样粘接的叠片机械强度低,增加了电机运行时分层的可能性。苏联目前在研究采用不同的片间绝缘材料,用扩散焊的方法将电工钢片装配成叠片的工艺,以改善电机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软开关弧焊逆变器主电路的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UC3879移相控制集成电路,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全桥移相式软开关弧焊逆变器主电路,利用变压器次级饱和电感的磁开关作用,大大拓宽了主电路中滞后桥臂的软开关范围。  相似文献   

9.
针对阀门壳体的工作特点,采用了三种方案进行工艺试验,探索出的将前、后壳体制作成一个整体式焊接毛坯,再在中间槽口上堆焊隔磁环,最后通过机械加工使前、后壳体断开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阀门壳体导磁与抗磁、导磁材料与抗磁材料之间的连接问题,所筛选出的手工钨极氩弧堆焊抗磁合金的方案成功的解决了焊缝与隔磁环的内部质量、密封性、爆破强...  相似文献   

10.
强介陶瓷耐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BaTiO3陶瓷介质的极化机理,指出在居里温度以上和居里温度以下发生电击穿的部位是不同的。并用此理论解释了陶瓷材料的制造工艺特别是烧成条件对直流耐压有较大影响的原因。此外阐述了添加剂、粘合剂及其用量和瓷料中的产生,加工缺陷等对耐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属间化合物Ho2Co17-xSix的磁性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磁性原子Si替代Co对Ho2Co17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所有Ho2Co17-xSix(x=0.5,1.0,1.5,2.0,2.5,3.0)化合物都为Th2Ni17型六角结构;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都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磁性测量表明,Ho2Co17-xSi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均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从热磁曲线测量观察到,当0.5≤x≤3.0时Ho2Co17-xSix化合物出现由易面到易轴的自旋重取向,自旋重取向温度Tsr随Si原子含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又上升,在x=2.5处出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2.
成果简介     
1 铝蜂窝舱口盖喷水超声波检验本成果采用喷水超声穿透法辅以超声振铃反射法、声阻抗法和福克仪法对导弹铝蜂窝舱口盖粘接质量进行无损检验。由于采用喷水探头,提高了探伤灵敏度和缺陷的定界,可以发现,直径为10mm以上的缺陷。试验证明,采用超声穿透法发现的缺陷最多。在无损检测中有推广应用价值。2 软磁合金焊接工艺电磁壳体由FeCr17NiTi软磁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焊接而成。本成果研制成功自动钨极脉冲氩弧焊机和专用焊轮,选用JMC—2转盘作为旋转装置,经过研究试验,制订出合理的工艺规范,焊接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非磁性原子Si替代Co对Ho2 Co17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 ,所有Ho2 Co17 xSix(x =0 .5 ,1.0 ,1.5 ,2 .0 ,2 .5 ,3.0 )化合物都为Th2 Ni17型六角结构 ;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都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磁性测量表明 ,Ho2 Co17 xSix 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均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从热磁曲线测量观察到 ,当 0 .5≤x≤ 3.0时Ho2 Co17 xSix 化合物出现由易面到易轴的自旋重取向 ,自旋重取向温度Tsr随Si原子含量的增加先下降 ,而后又上升 ,在x =2 .5处出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法在Si(100)基片上沉积了La0.9 Ba0.1MnO3-δ(IJBMO)薄膜,并得到在不同温度下退火后的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隧道显微镜(ST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四探针法等手段对退火后薄膜的结构、微结构、表面化学态、磁电阻等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薄膜在800~850℃温度范围内退火,形成单相结构且晶粒与基片之间存在着相对固定的外延关系.退火温度不同会引起薄膜中含氧量的不同.在温度为300K,磁场为1.5T的条件下,退火温度为850℃的薄膜样品磁电阻可高达30%.  相似文献   

15.
我厂生产的某航空微电机定子,结构比较特殊,难于加工。该定子部件含铝材、不锈钢、环氧胶和软磁合金等多种难磨材料,要求内孔精度为一级和二级,光度▽7。这种要求,对于此种产品结构而言,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在磨加工过程中又不允许加冷却液,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软磁合金零件深小孔的加工难点,通过技术和工艺分析,基于传统机械加工技术,提出了双向钻削方法,并结合铰孔和微小孔研磨技术,实现了直径为Φ0.3mm的深小孔精密加工。经批量检测结果显示,加工后的小孔具有孔径一致性高、直线度好、孔壁粗糙度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FeCo-2V-0.5Cr软磁合金,研究了真空热处理时间对其微观组织结构、力学与磁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在800℃下热处理时间为2h左右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达到最佳,同时仍保持良好的软磁性能,抗拉强度、延伸率以及矫顽力分别为867.8MPa、10.4%以及2.0Oe。进一步对该合金进行附加磁场下的真空热处理,重点研究了合金的交流损耗与矫顽力随附加磁场方式包括磁场撤除温度与磁场下保温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适当的磁场热处理对合金相关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由于合金中产生了单轴各向异性而使合金矫顽力进一步降至1.6Oe。  相似文献   

18.
航空航天及现代工业高技术领域对使用温度达到500℃的永磁材料提出了明确需求。SmCo永磁材料因其高的居里温度、强的磁晶各向异性和高的饱和磁化强度成为现有永磁材料中高温永磁材料的首选。然而,商用的2∶17型SmCo合金因其高的矫顽力温度系数使其最大工作温度不超过300℃。本文重点研究了2∶17型SmCo高温永磁材料、1∶7型纳米晶SmCo高温永磁材料以及SmCo高温永磁材料的抗氧化行为;研制出了可以在500℃及550℃应用的2∶17型SmCo高温永磁体;获得了具有各向异性的1∶7型纳米晶SmCo磁体;1∶7型纳米晶SmCo永磁材料在500℃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磁性能时效稳定性;合金化和表面改性显著提高了SmCo磁体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FBG电流传感器,分析了温度对传感头各个部分和整个传感头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了FBG、Fe—Ga超磁致伸缩棒以及传感头三个部分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FBG的温度特性为线性,Fe—Ga超磁致伸缩棒以及传感头的温度特性整体为非线性,Fe—Ga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响应大于FBG的温度响应,传感头的温度特性主要取决于Fe—Ga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特性。在26℃到60℃范围内,根据传感头的温度特性,可采取分段补偿的方法消除温度影响,将温度特性分为线性区和非线性区两个范围,分别得到了传感头温度特性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零电压过渡脉宽调制型(ZVT-PWM)软开关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利用PSPICE软件对升压式ZVT-PWM软开关变换器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并与一般的升压变换器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ZVT—PWM软开关变换技术具有开关损耗小、电源电压和负载适应范围宽、恒频控制和变换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