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一些镁压铸厂在镁合金无熔剂熔炼中使用SF_6/CO_2配气及分配装置(线路示意图见下图)。经长期使用、证明效果良好。主要气体CO_2和微量气体SF_6在混合器中混合(大约98-2%配比)混合气体进入分配管道并送至浇注、熔化,造型场地使用。在各使用点上气体的流量用流最计或阀门控制混合气大小。由于被周围空气冲淡,混合气体最终的浓度大约含有0.02%SF_6。  相似文献   

2.
保证镁合金浇注过程中不氧化燃烧的气体中,SF_6气体防燃效果较好,但目前SF_6产品价格比较昂贵,其高温分解产品(如SF_4)对人仍有一定害处,使用中仍须给于一定重视。SO_2气体防燃作用也较强,但对人的中枢神经和呼吸道粘膜非常有害,使用上受到了限制。CO_2虽然不及SO_2、Ar、SF_6和它们的混合气体防燃效果好,但无毒、无味、无腐蚀,而且货源充足、价格便宜。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轻质工程结构材料,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安全使用镁合金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工程上广泛应用的AZ91镁合金为研究材料,探讨了热挤压以及后续热处理所引起的AZ9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化,确定了不同加工处理状态的AZ91镁合金在不同实验温度下的抗拉强度σb、屈服强度σ0.2和断裂延伸率δ.  相似文献   

4.
锻模热处理淬火加热时,为防止模具型面氧化脱碳,过去是采用铁屑、木炭装包的方法。操作繁琐,生产周期长,劳动条件差,而且易使模具表面脱碳,直接影响了模具的质量。我们用净化煤气作为淬火加热的保护气氛,经过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概述在箱式电阻炉中加热,工件氧化脱碳的主要因素是O_2、CO_2和H_2O在一定温度下能与钢中的铁及渗碳体起反应,而且有些反应是可逆的。有效地控制炉内气氛和温度,就可以防止氧化和脱碳。我们是利用经净化处理后的煤气通入炉内来控制炉内气氛的,发生炉煤气的成份如下: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聚苯硫醚热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对聚苯硫醚热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固相热处理是一结晶完善化和固相热交联竞争并存的过程,热处理温度是这两种效应的控制参数;(2)聚苯硫醚呈现熔融多峰是由于不同分子结构的或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的分子链形成的不同形式的结晶聚集体的熔融所致;(3)双氧水处理或者α-氯代萘溶剂处理可以改变聚苯硫醚的结晶、熔融行为;(4)熔融交联温度是决定聚笨硫醚熔融交联的关键参数。在高温下,聚苯硫醚在氮气气氛下的交联比在氧气气氛下的交联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建的可控气氛感应加热超高温氧化装置研究了ZrC、ZrC-TaC颗粒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在1900和2100℃下空气及0.2×103Pa的纯氧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石墨以及颗粒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径向线度随氧化时间直线减小,在1900和2100℃下的氧化烧蚀速率:石墨为3.4和4.3 mm/s,C-ZrC为1.9和2.4 mm/s,C-ZrC-TaC为1.4和2.0 mm/s.添加增强相后使得石墨在1900和2100℃的空气中氧化540 s后烧蚀速率分别降低了60%和54%.在2100℃下,C-ZrC在0.2×103Pa O2中的氧化速率是其在空气中的2倍多.综合考虑材料的氧化动力学规律以及氧化温度、气氛的总压及氧分压的影响,提出了超高温氧化边界层扩散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天器的使用要求,研制了密度≤30 kg/m~3轻质高效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复合材料。针对深空探测的应用环境,对低密度气凝胶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导率、热循环、热真空和电离总剂量等环境试验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低密度气凝胶复合材料服役温度可达到-145~85℃,在1 kPa CO_2气氛下热导率可达到6.6 mW/(m·K)。获得了不同气氛和不同温度条件下以及同种气氛、不同压力条件下低密度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变化规律,并测试批次性材料热导率,结果表明批次热导率稳定性良好。热循环、热真空和电离辐照试验前后热导率和尺寸收缩率均未变化,表明低密度气凝胶复合材料在深空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结构和稳定的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RP-3与RP-5燃油对某小型全环回流燃烧室高空点火性能的影响,在低温低压点火试验器上,保持燃油温度与进口空气温度相同,在-40℃、-30℃、-20℃和0℃,空气压力为44kPa、54kPa、62kPa和101kPa条件下,分别对使用RP-3、RP-5燃油的全环回流燃烧室试验件开展点火试验。结果表明:RP-3燃油在试验的低温、低压条件下可以点火成功,RP-5燃油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不能点火成功;燃烧室进口空气参数相同、两种燃油均能成功点火时,RP-5燃油的燃烧室点火边界比RP-3燃油窄20%左右,且其平均着火时间比RP-3长6.8s,但从着火成功到全环周向联焰成功的间隔时间比RP-3短2s;随着燃烧室进口温度降低,两种燃油在相同状态下的点火边界差别逐渐扩大,燃烧室进口空气压力对点火边界的影响比空气和燃油温度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对含乙烯基陶瓷前驱体PSN1的固化工艺及其经准陶瓷化后所得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TGA、DMA对准陶瓷基体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分解温度及800℃残重率随准陶瓷化温度升高而升高,N2气氛下分别达到580℃和87%,空气气氛中分解温度高于550℃,残重率达95%以上,Tg也随准陶瓷化温度上升而升高,420℃准陶瓷化基体在400℃以下没有明显的玻璃化转变。运用网络矢量分析仪测定了介电常数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准陶瓷基体介电常数小于3,并且随温度和频率变化不大。准陶瓷基体吸水率较低,最低达到0.03%。初步研究表明PSN1准陶瓷基体具有良好的热、介电稳定性,吸水率低,有望用作耐高温透波复合材料基体。  相似文献   

10.
HTPB 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热重分析法(TG)、差动热分析法(DSC)和红外光谱分析法(IR),研究了环境气氛和氮气气氛下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热氧化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应用DSC测定了环境气氛下HTPB的氧化反应峰峰温,求得了HTPB氧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反应速率常数KT。运用Dolye公式求出了氧化反应诱导期ti,由此确定防老剂H和抗氧剂At-215的最佳含量,At-215对HTPB的防老化作用优于防老剂H。实验表明:环境气氛下160°C~250°C温度范围内DSC曲线上的第一个放热峰以及TG曲线上对应的增重部分是由于环境气氛中的氧加入到HTPB骨架上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碳双键(1637cm-1)伸缩吸收峰逐渐减弱,同时羰基(1694cm-1)吸收峰和羟基(3330cm-1)吸收峰逐渐增强;KT与ti可以表征防老剂的防老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聚氯乙烯(PVC)改性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出PVC阻燃酚醛纤维.通过SEM、DMA、TG、Fr-IR等分析手段,对PVC阻燃酚醛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与纯酚醛纤维相比,PVC阻燃纤维的韧性和阻燃性提高,但其热稳定性和残碳率稍有降低.当PVC含量为0.5wt%时,其拉伸强度从123 MPa提高至150 MPa,极限氧指数从32.1%提高至38.5%,在空气气氛下600℃的残碳率从87.4%降至70.9%,在氮气气氛下1 000℃的残碳率从62.8%降至59.7%.  相似文献   

12.
在760℃,850℃和980℃温度条件下,研究了DD6单晶高温合金扭转小角度晶界的横向拉伸性能和断裂特征.结果表明,相同晶界角度的试样,随着温度的升高,DD6单晶高温合金拉伸强度降低.在760℃,850℃和980℃三个温度下,晶界角度分别为10.8°,6.4°,3.8°时,试样出现沿晶断裂,小角度晶界试样的拉伸强度降低.小角度晶界试样沿晶断裂明显降低试样的拉伸塑性.  相似文献   

13.
气体软氮化是一种由液体软氮化发展起来的、新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其实质是以渗氮为主的低温碳氮共渗。它的特点是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工件变形小,质量稳定,不受钢种限制,能显著提高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抗咬合、抗擦伤等性能,同时还能解决液体软氮化中的毒性问题,避免了公害,因而劳动条件好。此外,设备和操作都简单,容易推广。一、基本原理气体软氮化的原理是在530°~580℃的气氛中产生2CO→[C]+CO_2(渗碳)及2NH3→2[N]+3H_2(氮化)反应,使钢铁表面形成氮化物或碳氮化物。它的过程与其他化学热处理一样,可分三个阶段,即氮化剂分解出活性碳、氮原子;钢的表面吸收活性原子,渗入的原子  相似文献   

14.
耐高温有机硅树脂的合成及其耐热和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甲基和苯基氯硅烷为单体,采用水解缩聚的方法合成有机硅树脂,并对影响有机硅树脂合成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解温度为70℃,控制水用量n(H2O)/n(c1)在8:1-5:1的范围内时,可合成出易溶于甲苯的有机硅树脂。红外光谱(IR)显示,合成的硅树脂含有端羟基。采用热失重法(TG)、热失重的微分曲线法(DTG)和马弗炉烧蚀试验研究有机硅树脂耐的热性能和室温固化性能,并对KH-CL和三乙醇胺两种室温固化剂对硅树脂的耐热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氩气气氛下,硅树脂具有很高的耐热性能,它的起始分解温度为400℃,热失重主要由400-500℃时"解扣式"降解和500℃之后的"重排"降解引起。但在空气气氛下,由于有机基团的氧化分解,硅树脂的耐热性有所下降。KH-CL可使硅树脂在室温条件下固化,固化后硅树脂的耐热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涂层—合金体系的高温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温下涂层材料的氧化防护机理。其界面的高温过程是氧化气氛通过熔融涂层向基体扩散,导致基体合金氧化。另一过程是合金元素和涂层某些组分如硅,在界面处向内扩散。研究结果揭示了涂层一合金体系的氧化作用。涂层的作用在于阻滞氧化气氛的扩散,从而减缓铬的贫化,但不减缓钛、铝的贫化。此外,涂层中的硅,在高温过程中也有少量渗入,其深度在1100℃1000小时后为0.2mm。界面处除生成氧化物外,未发现其它反应生成物。  相似文献   

16.
以中间相沥青添加55%(质量分数,下同)的Si粉混合物为原料,制备了含Si的炭泡沫模板。在高温反应烧结炉中,氩气气氛下1500℃保温1~6h,结合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碳化硅多孔陶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并对熔融Si与C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微观结构与炭泡沫模板的微观结构一致,烧结温度1500℃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多孔陶瓷的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而孔隙率先减小后增大;在保温4h的条件下制备的碳化硅多孔陶瓷主要由β-SiC相组成,最大弯曲强度为26.2MPa,对应的孔隙率为45%。内部熔融的Si与外部熔融的Si同时与C反应生成SiC,最后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致密的SiC多孔陶瓷。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单晶Si(100)上制备LiCoO_2薄膜并选择不同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和退火气氛对薄膜进行热处理,研究不同退火条件对LiCoO_2薄膜形貌、组成、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过程将LiCoO_2薄膜表面粗糙度从11.63 nm降低至6.13 nm,且退火气氛对LiCoO_2薄膜表面形貌影响最大;LiCoO_2薄膜退火产生Li_2O、CoO、Co_3O_4等副产物,薄膜组成被破坏;任一退火条件均能使LiCoO_2薄膜结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 nm,退火温度对LiCoO_2薄膜晶粒尺寸和残余应力影响最大;LiCoO_2薄膜退火后,其硬度H、杨氏模量Er增大一个数量级,最优退火工艺下(600℃,60 min,纯O_2气氛),H~3/E_r~2比例为0.03 GPa,抵抗塑性变形能力好。  相似文献   

18.
我厂某些零件是由国产新材料ZM-6制成,ZM-6不但常温性能优于其他铸造镁合金,而且在250℃以下具有优良的抗蠕变、抗持久和抗拉伸性能,适合于工作温度接近200℃的发动机尾部的应用。ZM-6的化学成份和ZM-5等其他镁合金显著不同,含约3%的以钕为主的混合稀土金属。按工艺文件规定,镁合金在加工过程中直至成品需多次进行化学氧化处理。在使用ZM-6料以前,我厂镁合金零件工序间防护采用氟化法,成品氧化采用苯钾法。氟化法(经填充)在ZM-6上形成的膜,膜色很浅,而且耐蚀性差。采用苯钾法氧化时膜色也较浅,而且耐蚀  相似文献   

19.
采用TG-DSC、XRD、SEM、ICP 等分析手段,对某一典型多孔氮化硅样品进行4 个不同温度点的
静态和微动态连续氧化试验,最高氧化温度为1 400℃。结果表明:多孔氮化硅在0. 1 MPa 静态空气气氛下,
800℃之前,氧化反应非常微弱,800℃以上可见明显的氧化反应,1 000℃以上氧化反应加剧,增重速率加快,并
优先发生在表面与外部孔壁处,之后再发生在样品的内部孔隙处,氧化反应受界面处的化学动力学控制,以被
动氧化为主,主要生成物是SiO2,属吸热反应。当生成的SiO2 将氮化硅表面和孔壁处覆盖时,在其界面处,随
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或时间的延长,会生成Si2N2O,且需要注意防范样品可能出现脆性断裂情况。此外,同等
温度下,动态氧化气氛将加速氮化硅的氧化,特别是多孔和粉末状样品。
  相似文献   

20.
镁合金重量轻,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并且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被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中。甚至斯贝发动机中像中介机匣这样的大部件都采用镁合金,某些机种的滑油机匣也用镁合金制造。 镁合金最大的缺点是抗蚀能力较差,降低了使用寿命,限制了它在航空产品中的应用。为了防止镁合金零部件的腐蚀,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化学转化膜后再涂漆的保护方法。但是,由于镁合金的化学转化膜有膜薄、质软等缺点,仍然达不到防蚀目的。为了提高镁合金零件的防蚀性能,许多国家都在发展镁合金零部件阳极化的新工艺,即镁合金零部件经阳极化后涂漆而达到防蚀目的。现在美国已将镁合金阳极化列于军用镁合金产品的验收标准。现将美国镁合金HAE阳极化工艺作如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