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负载电流限制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电机负载电流限制对保护飞机电源系统安全工作有重要意义,控制发电机励磁系统可以较灵活地实现这一功能。本文在发电机电压调节器励磁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增加一套负载电流限制电路的方案,并为某型飞机电压调节器设计出负载电流限制电路。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电路克服了已有电路影响调压精度的缺点,能可靠地将发电机输出短路电流限制在3倍额定值,获得理想的飞机电源系统输出外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管-管、管-板对接的全位置自动TIG焊晶体管电源,该电源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具有直流/脉冲功能,焊接参数在4个区间内可分别预测,试验表明,该电源区间过渡时电弧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焊缝均匀、连接。  相似文献   

3.
用于电火花加工的两级式电流型变换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冲电源是电火花加工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加工的工艺指标。与一般电源比较而言,它是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向负载提供所需的电功率,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扰动性。本文分析了无阻电流型电火花脉冲电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两级式结构的无阻电流型电火花脉冲电源变换器的电路拓扑和控制方案,给出了脉冲发生电路和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制作了输出电流为20A的原理样机,通过实验波形分析,验证了电路拓扑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为该类电源变换器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点焊逆变电源软开关电路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逆变点焊电源主电路的分析 ,提出一种相移控制串联谐振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逆变拓扑结构 ,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 ,并采用Matlab进行了系统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 ,此拓扑结构性能良好 ,可靠实用 ,适用于实用性电阻焊逆变电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电弧形态的分析,弧长波动对熔宽和电弧电流分散度的影响等测试,提出在纯氩气氛中,当弧长波动时,欲使有效热功率恒定,最佳电源外特性应用是能量补偿型电源外特性,通过大量薄板TIG焊接实验,建立了能量补偿电源外行性数学模型,并成功地研制了8098单片微机控制的能量补偿型TIG焊电源系统。  相似文献   

6.
某系列飞机采用了一台变频发电机,为满足该系列飞机改造的要求,研究了采用变速恒频技术将该机的单相变频交流电源改造为恒频三相交流电源的方案。本文介绍了新型交流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总体方案、发电机工作点选取、功率和电磁部件设计、控制器构成和系统的工作逻辑。采用本文方案研制的电源系统作为某型飞机改型验证机的主交流电源得到了实际应用,该电源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满足了加装电子设备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玻璃熔炼炉自动加料装置中的称料控制器是控制加料机下料时粉料和熟料比例的装置。称料控制器由两个料斗(粉料斗和熟料斗)和每只斗上的三个力传感器以及信号调理器、模数转换器、智能控制器、开关量输入输出、继电器控制器、面板控制器、打印机、电源等部件组成。它受控制盘上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同系统协调工作。在系统中采取了一系列抗干扰措施,如抑制电源系统干扰,抑制信号传输系统干扰,抑制地线系统干扰等,采取这些措施后,使称料控制器在强干扰场内能可靠地工作。系统精度达0.03%。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机载电子系统设备对轻型飞机电源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轻型飞机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轻型飞机的小功率组合式航空发电机方案。这种新型的“永磁─—内封闭导磁体”组合发电机既有永磁发电机的体积小、重量轻、无电刷等优点,又有内封闭导磁体发电机电压可调的优点。在发电机体积重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免除了复杂的直流变换器,使电源系统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采用晶体管脉宽调制激磁控制方式,使电源系统的稳压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变速恒频电源控制器(GCCU)的控制功能,保护功能,BIT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讨论了BIT功能和GCCU的硬件设计方案。采用8097BH单片微型计算机,使硬件结构大大简化。文中还对电源系统的故障模式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GCCU软件设计的主要技术问题,提出了若干软件设计原则,给出了主要软件框图。所设计的GCCU在变速恒频电源系统中获得了满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薄板下TIG焊实验建立起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成功研制了8098单片微机控制的有效热功率恒定TIG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能输出斜率角α=70°~145°范围内任意直线型外特性,以于不同材料,不同厚度的薄板,在预实验物基础上,电源可以通过输出最佳外特性,在弧长变化5mm,网压波动±10%的情况下,有效热功率恒定,焊缝宽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直流环节输出电压为周期性回零的直流脉冲波形,逆变器功率管为实现零电压开关,除了要满足一定的开关规律外,还必须控制在直流脉冲波形的过零处改变开关状态,本文对逆变桥功率管的过零控制作了详细分析,分别以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和结实型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为例,讨论了过零控制信号的两种检测方法,直接检测和由控制逻辑转换检测,由分析可见:利用实际电路控制信号之间的逻辑关系获得过零信号简洁,可靠。根据逆变器谐振脉冲保持器的工作原理,提出利用采样保持电路可实现功率管的过零触发,给出了实验波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医用半导体激光的光路、恒流源及控制保护电路、温控、结构等方面的设计。该仪器的激光波长810nm,输出光功率0-468mW连续可调,可用于激光理疗和激光针灸等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风轮气动特性及新型动力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风轮的空气动力特性及其对应的各种工况,接着介绍了目前风洞中风轮特性实验研究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测力法和加速度法,探讨了这两种测试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测力法中,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种动力系统对风轮气动特性测试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动力系统-采用脉冲宽度调速技术,并以电流控制内环,转速调节外环的双闭环的动力系统,新型动力系统应用于风轮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它完全适用于风洞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CO2 焊模糊波控逆变电源的原理 ,对其焊接性能与带电子电抗器的平特性逆变电源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模糊波控逆变电源无论在焊接飞溅量 ,焊缝成型及可控性 ,还是在焊接过程的稳定性上都较带电子电抗器的平特性逆变电源有很大的提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基于AOV图及二叉树的梯形图与指令表互换算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 blelogic contro ller,PLC)的梯形图语言及指令表语言的分析,提出了基于AOV(Activity on vertex)有向图和二叉树实现梯形图与指令表程序相互转换的算法。转换算法将梯形图映射为AOV图,并由其建立二叉树来表示指令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遍历二叉树实现PLC梯形图与指令表的转换。文中给出一个转换实例,介绍了算法思想及其实现步骤。该算法具有通用性,适于复杂控制逻辑的梯形图,已成功用于水电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PLC编程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16.
通过衬套材料消融补充等离子体从而控制电弧生长的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一个总贮能800kJ的模块化电容基脉冲功率源系统为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强流放电提供电能输入,在一定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实验研究了脉冲功率源初始放电参数、等离子体发生器几何参数以及消融材料对消融控制电弧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借助于理论分析,也可定性获得消融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压力和温度对上述影响参量变化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巨型晶闸管在国内首次成功地用于大型风洞的动力系统──大型直流电动机拖动系统中,使大型直流拖动的控制系统简化,1000—3000kW系统简化到一个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或两个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并联输出的技术问题上,而且由于系统简单化,潜在的故障因素减少,可靠性增强,维护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本文介绍风洞动力控制系统的实用调速方法,以及用计算机控制速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气动中心1.2米高速风洞外挂物可控轨迹系统中的测、控、处系统是一个由电子计算机闭环控制以获得外挂物由其母机上分离的轨迹的大系统,已多次成功用于测定外挂物分离轨迹的试验,表明其操作方便、控制灵活和可靠、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进行各种外挂物的可控轨迹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电磁式作动器与受控结构的耦合特性。以某典型电磁式作动器为例,建立了它与恒流输出功率放大器、恒压输出功率放大器配套使用时的数学模型,以及它与受控结构的耦合模型,研究了受控结构耦合作用下电磁式作动器的频率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另外,本文还推荐将恒流输出功率放大器与电磁式作动器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燃气发生器喷喉面积对导弹发射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潜艇的快速反应能力,必须使潜艇具备导弹变深度发射能力,则导弹发射系统就必须提供能量可变的发射动力。根据发射系统内弹道计算模型,针时燃气发生器喷喉面积对导弹发射动力的影响进行导弹运动参数、内弹道性能的计算与分析。在发射筒构造诸元和装填条件确定时.当燃气发生器喷喉面积在一定范围变化,导弹运动加速度、出筒速度以及燃气工质的做功能力发生相应改变。因此提出在喷管内设有一调节锥,通过改变调节锥的轴向位置来控制喷喉面积,以实现有限度的可调发射动力,并给出时应于某发射深度范围的喷喉面积调节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燃气发生器喷喉面积,使潜射导弹发射动力得到有效调节,从而在理论上能实现导弹变深度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