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评述,介绍了受控结构的模型降阶、溢出的产生和抑制方法,阐述了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及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例如:模型误差及溢出、传感器与作动器的类型和位置的优化选择、参数不确定性、时滞等)以及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实现时所采用的各类作动机构,指出了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端头烧蚀是超高速飞行器再入过程中非常关心的问题。端头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因烧蚀其原有气动外形和结构传热边界不断变化,而气动外形和传热边界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端头热流、温度分布和烧蚀量。它们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强耦合、非线性特征。本文以碳基材料端头帽烧蚀过程为例,发展了端头帽绕流、烧蚀和结构传热耦合计算方法。通过气动、烧蚀和结构热响应计算程序的耦合和迭代,实现了对端头帽再入烧蚀过程的实时动边界模拟,并在飞行试验条件下,得到了与测量数据基本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龙连春  隋允康 《强度与环境》2006,33(2):39-44,57
使压电智能桁架结构中待控制节点位移的最大值达到最小,以结构强度及作动器性态作为约束条件,以作动器电压作为控制变量,建立最优控制模型。对结构进行了机电耦合有限元分析,利用线性压电学原理,导出了结构节点位移及杆件应力与控制电压的关系。模型被转化为序列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用数值方法模拟了结构位移控制的效果,实例表明该方法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节点位移,并可处理任意工况多位移要求的情况,这是普通结构通过初始结构设计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飞行器振动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过去飞行器结构动力学主要研究弹性飞机在外载荷(力、运动)作用下的结构动力特性和响应。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进了飞行器结构变形对气动力的影响,发展成为气动弹性力学。现在又引进自动控制技术,不仅考虑了结构变形与空气动力的耦合,而且考虑结构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耦合,发展成为受控气动弹性力学,或受控结构动力学。接着介绍了开环飞机结构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正问题、逆问题两大类。把已知输入(力、运动)加到已经估算出来的数学模型(如通过有限元素法求得)上,求得所需要的输出,叫做正问题。逆问题之一叫模态识别(或参数识别),即把已知输入加到飞行器上,通过实验测得输出,从而求出数学模型。另一是载荷识别,即根据算出或识别出来的数学模型,和在实际工作情况下测得的输出来确定输入。 本文最后在强调研究飞行器振动问题重要性的基础上,对振动环境问题的研究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建议与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种适用于多波和半波点焊的恒流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点焊电流恒定输出的主要因素是网压波动和二次回路阻抗的变化,二次回路阻抗变化会导致负载功率类数角变化。理论分析表明:焊接电流有效值反映了网压波动和负载功率因数角的变化情况,对二者进行补偿,可实现恒流控制。本文所设计的恒流控制系统采用了恒热量输出的控制方式,利用焊接前检测网压有效值的方法,对网压波动和负载功率因数进行补偿,不断调整可控硅触发角,以保证恒流输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既克服了因焊接电流来不及参与反馈控制调节而不能保证半波点焊恒流输出的缺陷,同时也适用于多不波点焊的恒流控制。  相似文献   

6.
国外,在飞行振动试验中采用过多种激振器(如偏心轮式、气流式和作动筒式等)。但是,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地采用电磁式激振器。这里介绍的是“协和”001超音速飞机飞行振动试验中曾使用的一种机载电磁式激振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飞机在旋转流场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在Φ5m 立式风洞开展了旋转流场下的振荡动导数试验技术研究。本文推导了在旋转流场下识别组合动导数的方法,介绍了试验设备,获得了在旋转的同时,由振荡产生的3个组合动导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将单自由度动导数结果与Φ3.2m 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旋转/振荡耦合试验结果表明:旋转运动使得俯仰组合动导数变得不稳定,而对于横向组合动导数,大转速则会显著增大非线性。该试验技术能够为研究旋转流场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提供一个有效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8.
拦阻过程是舰载机着舰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舰载机的着舰滑跑响应除受舰载机自身特性、起落架缓冲特性影响外,拦阻器的拦阻特性对舰载机着舰滑跑动响应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舰载机-拦阻器联合仿真分析模型的建模方 法,建立了包含完整的MK7-3拦阻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和某型舰载机动力学模型为一体的舰载机-拦阻器刚柔耦合动力学系统。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舰载机-拦阻器耦合系统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舰载机着舰过程中与拦阻器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征,舰载机着舰滑跑 数据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主动式惯性作动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一种在主动式动力吸振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动式惯性作动器,它具有简化设计的优点,文中将自适应优化设计方法用于主动式惯性作动器,克服传统设计方法的若干缺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设计的这种这动器在许多方面有其特点与优点,尤其是对各种类型的外扰,外扰的频带以及作动器内不同的对中弹簧刚度等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达到有效减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极小的最优控制设计,推导并建立了巨-子型有控结构(MSCS)在随机脉动风载作用下的主动控制方程,对作动器位置对结构响应和控制力的影响进行了时程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作动器在巨-子型有控结构中的设置位置可以有效的提高主动控制的效果,对MSCS进行主动控制时应合理设置作动器位置。  相似文献   

11.
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压电智能结构是智能材料与结构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航空航天领域存在一些典型结构,如飞机机舱、空间站、卫星太阳能帆板和通讯天线以及直升机旋翼等,其振动与辐射噪声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为了研究这些结构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制作了几个实验模型如大型薄壁复合材料圆桶、柔性梁、钢架及旋翼系统模型,通过压电传感器、驱动器布置数量和位置的优化,采用不同的控制算法,在基于个人计算机的测控平台上进行了振动控制实验,取得了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跨声速风洞测力试验模型的俯仰振动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减振系统。该系统利用了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响应特性,采用主动控制方法,以天平信号作为输入,采用速度负反馈,使用安装在支杆后端主动接头内的压电陶瓷作动器来抑制模型振动。地面试验结果表明,主动减振系统使模型/天平/支杆系统的俯仰一、二阶阻尼比分别提高20.8倍和12.8倍。风洞试验结果显示,法向力和俯仰力矩振动幅度分别下降71.0%和57.5%,风洞试验结果还表明主动减振系统对气动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主动减振系统在多个模型的风洞试验中也得到验证,显示出良好的减振性能和模型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大型天线结构的精度,可采用智能结构控制天线形变规律。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结构的重量并使结构具有更高的形状精度。为使智能天线结构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针对智能抛物面天线结构,建立了以反射面的半光程差的平方和为首要目标,以作动器能耗最小为次要目标的分层优化模型,优化模型同时考虑结构强度约束和作动器性态约束。模型转化为两个序列二次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实现了对智能抛物面天线的准静态形状最优控制。对某6米天线结构进行了最优调控和讨论。按该模型进行调控,可以使天线在任意方向的任意载荷下实现保型调控,并使调控能耗最小。表明可以用较少的作动器实现大型天线结构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所观察到的一些损伤形式,对智能结构的损伤和失效问题进行了初步研讨。中给出了失效的定义和一些可能的损伤形式,并指出智能材料结构的损伤和失效研究重点应放在对其功能失效的研究上。用有限元法初步分析了压电驱动器部分脱粘对结构静变形控制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压电驱动器部分脱粘会减弱其驱动效率,从而影响对结构静变形控制的能力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恒载荷拉伸实验技术,研究了镀锌30GrMnSiA锡螺栓干涉配合连接LY12-CZ铝合金构件在3.5%NaCal+0.5%H2O2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特性。结果表明,随干涉量的增加,应力腐蚀敏感性有所下降,基材与紧固件的电偶效应对应力腐蚀繁感性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Exact solu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3D) crack problems are much less in number than those of two-di- mensional ones, especially for multi-field coupling media exhibiting a certain kind of material anisotropy. An exact 3D thermoelastic solution has been reported for a uniformly heated penny-shaped crack in an infinite magnetoelec- tric space, with impermeable electromagnetic conditions assumed on the crack faces. Exact 3D solutions for the penny-shaped crack subjected to uniform or point temperature load are further presented here when the crack faces are electrically and magnetically permeable. The solutions, obtained by the potential theory method, are exact in the sense that all field variables are explicitly derived and expressed in terms of elementary functions. Along with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solution, the limits or bounds of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t the crack-tip for a practical crack can b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7.
以缩比后的翼型前缘曲面为研究对象,对压电振动除冰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针对翼型曲面的特殊性,以有限元模型导出的翼型截面离散点为基础,设计了针对翼型曲面和不同压电元件尺寸下的压电元件可贴区域的求解算法,并通过五点共圆法和四点共圆法的理论思想得出翼型曲面各点切法向矢量的求解算法。针对翼型曲面研究了压电元件的布局规律。结果表明,翼型曲面结构下,压电元件的激励效果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减弱,压电元件布置在振型波峰位置附近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在粘贴接触面积一定的前提下,激励效果随着相对贴片数量的增加而减弱,而压电元件的贴片集中度越高,激励效果越好。实验得到了较好的除冰效果,验证了布局方式的可行性,同时除冰功率最大为69.77W·m-2,低于电热除冰系统所需功耗。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利用压电片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对悬臂梁进行主动振动控制问题,针对模态频率差距较大的系统,提出了分组建模和控制的方法。使用滤波器消除观测溢出。文中还讨论了传感器/驱动器配置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