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篇
航空   29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4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地热能源发电,是替代能源的一个选项。但由于它也有引发地震的风险,这其中如何平衡,是一大挑战。 越来越多的深层地热,正在开发来作为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替代能源。虽然在过去的百年中,温泉等传统水热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是其分布范围以及供电的潜能却相当有限。因此,深层地热的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2.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紧急会议精神,中国民航局发出《关于征用直升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的紧急通知》。上述事件中,民航局紧急征用民用航空器的行政行为,为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在民航法规体系中,有关民用航空器征用的法律规定仍属空白,对于“征用”、  相似文献   
3.
《空中交通管理》2010,(5):45-47
从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以来,西北空管人再次经受了一场情感与精神、素质与基础的严峻考验。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天灾博弈的战斗中.西北空管人以意志和力量援助灾区人民,撑起玉树蓝天.竭尽忠诚使命,为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挺起空中脊梁。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所有中国人应该铭记一生的时刻.一年前的那场灾难,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都感受到了震颤:母亲失去了孩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学生失去了老师……地震展示了自然冷酷、不可捉摸的一面,带来情感上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再次审视生命的价值.时隔一载,回首汶川,悲痛依然久久不能散去.在汶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编辑部特别策划了<汶川一周年:关于地震>这个专题.本专题共有6篇文章,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从各个角度谈到了地震的历史、成因、地震学研究的进展以及汶川地震的震情、板块构造等内容,从专业的角度对地震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和解释.此外,专题还就有关地震的种种流言做了剖析,希望我们能用科学的知识去应时这个"不仁慈"的自然.  相似文献   
5.
南方特大暴风雪灾和四川汶川8级的大地震,是对中华民族的特殊考验,也是对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功能的检阅。四川震中地区汶川映秀镇在长达近45小时(黄金救援期是72小时)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救援队伍的支持,有各种各样解释;如何在事发第一时间指挥调用快速机动的专业救援直升机队伍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这场罕见的灾难,给人们留下了悲壮的集体记忆,这场灾难毁灭了许多美好,同时也给了人们很多反思,在这场灾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值得人们永存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3):84-84
2012年6月4日,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主管兼总设计师尤里.乌里钦(Yury Urlichich)表示,俄罗斯科学家正在研制基于卫星的地震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自从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成功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道,为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危难之中显身手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曾在今年初我国南方抗击雪灾中起到巨大作用,因为当时很多通信系统都瘫痪了,GPS 的使用受到限制,而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拥有导航定位、双向通信等功能,及时把最新灾情通报给有关人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于道路中断,通信中断,震  相似文献   
10.
1引言□□地震现象是世界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早期,人类把地震这个自然现象看作是上帝、神对人类的惩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震现象逐步加深了认识。然而,时至今天,我们对地震的认识还只局限于测量、预报的范围;但即使能预报,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出地震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