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航空   7篇
航天技术   12篇
航天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SF网格是提高增强型罗兰(Enhanced Long Range Navigation,eLoran)系统精度的重要方法。根据所在网格四个顶点的附加二次时延(Added Secondary Factor,ASF)值通过网格应用算法得到待测试点的ASF值,一定程度上比公式计算的ASF值更准确。在计算过程中,用户四个顶点ASF值的测量误差会传递给用户,同时内插算法本身也会引入误差,此时内插算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仿真、分析比较几种常用的内插算法,得出结论:反距离插值算法引入的误差最大,双线应插值算法引入的误差最小,而且误差呈现一定层次感,网格从内到外误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介绍讨论了修正ASF的米林顿法和CLC数值积分法,并用MATLAB编程计算;用米林顿法计算的(SF+ASF),与军标"长波地波传输信道计算方法"计算结果非常吻合;CLC数值积分法计算的结果与英国PaulWilliams的结果也很吻合;而CLC数值积分法计算的(SF+ASF)与米林顿法有较大差别,但在用以推求陆地路径ASF时,二者差别就很小。试验表明,CLC数值积分法有助于复杂地形路径的ASF修正计算。  相似文献   
3.
“北斗一号”是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其有源定位模式使其很难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北斗/罗兰-C组合定位方案以实现无源定位。该方案利用“北斗一号”两颗卫星和地面罗兰-C台站获得的距离差信息实现双曲线相交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的精度可以满足一般定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罗兰-C远程导航系统的用户设备(罗兰-C接收机)开始采用可同时搜索、跟踪多个不同罗兰-C台链台站信号的多台链接收机结构。多台链罗兰-C接收机运用"多位置线定位解算技术",利用双曲线定位原理优选多条双曲线位置线进行时差转换定位,基于多台链概位解算和迭代定位解算原理消除定位多值性,提高定位精度。简要介绍了某航空型多台链罗兰-C接收机工作原理,重点对其多台链概位解算和迭代定位解算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说明了250-C20J型发动机前支承叶片损伤变形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从而诠释了维护手册中关于严格禁止对前支承施加外力,从而导致前支承叶片损伤变形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罗兰-C导航系统地面台站信号模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罗兰-C远程导航系统机载设备在机务内场利用ATE系统进行定检测试时无信号模拟器的状况,研制了一种罗兰-C系统地面台站信号模拟器。该模拟器具有较强的使用环境适应性,既可通过GPIB接口进行程控操作,又可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手动操作。本文分析了该罗兰-C系统地面台站信号模拟器的设计思路、电路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特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际、国内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PNT)体系和国外增强罗兰(Enhanced Loran-C navigation system,eLORAN)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情况,分析讨论罗兰C导航系统(远程、低频、脉冲相位距离双曲线导航系统)的eLORAN现代化进程,探讨采用分布式局域eLORAN监测差分站技术,获取并发送实时发播时间改正、系统信号完整性以及地波二次相位因子(ASF)改正等相关信息到用户终端,提升罗兰C导航系统的PNT精度及其服务品质。此外,特别提出研制用户终端的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芯片化工作,对拓展国产罗兰C系统应用和建设国家综合PNT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罗兰C时号发射、传递和接收各环节信号的变化过程,得出了环形接收天线和杆接收天线两种情况下接收系统时延的表达式,介绍了一种精确测量罗兰C定时接收系统时延的方法,给出了一组实测结果及其分析。  相似文献   
9.
长波授时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授时精度较高的大型地基无线电授时服务系统,其授时信号采用罗兰C信号发播体制,具有作用距离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针对GNSS信号在某些特定区域易被干扰、易失锁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长河二号授时监测接收机,采用信号完好性检测、ASF(附加二次相位因子)时延修正等技术,实现了高精度、高可靠长波授时与时差监测,可作为GNSS授时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了小行星探测器缪斯-C(MUSES—C)。它是由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研制、用M-5火箭发射的第3个探测器。此前,日本在1990年发射了月球探测器MUSES—A,在1999年发射了电波天文卫星MUSES—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