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航空   530篇
航天技术   227篇
综合类   92篇
航天   4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得微相分离对宽温PBT叠氮聚醚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用红外光谱分析法(FT-IR)和动态热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PBT叠氮聚醚弹性体产生微相分离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用调节硬段含量、交联参数的方法调控其微相分离,控制适当的微相分离程度可显著改善推进剂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醇扩链的弹性体体系中,当硬段含量约为15%时,弹性体发生相对最大比例的微相分离,体现出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微相分离的调控可获得宽温范围内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叠氮聚醚推进剂用粘合剂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Some of the most ‘active’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are obscured by large quantities of dust and emit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heir bolometric luminosity in the infrared. Observations of these infrared luminous galaxies with the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 have provided a relatively unabsorbed view to the sources fuelling this active emission. The improved sensitivity, spatial resolution and spectroscopic capability of ISO over its predecessor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IRAS) of enabled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rared properties of active galaxies. ISO surveyed a wide range of active galaxies which, in the context of this review, includes those powered by intense bursts of star formation as well as those containing a dominant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 Mid-infrared imaging resol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ust enshrouded nuclei in many nearby galaxies, while a new era in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opened by probing a wealth of atomic, ionic and molecular lines as well as broad band features in the mid- and far-infrared. This was particularly useful, since it result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wer production, excitation and fuelling mechanisms in the nuclei of active galaxies including the intriguing but so far elusive ultraluminous infrared galaxies. Detailed studies of various classes of AGN and quasars greatly improv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fication scenario. Far-infrared imaging and photometry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new very cold dust component in galaxies and furthered our knowledge of the far-infrared properties of faint starbursts, ULIGs and quasars. We summarise almost nine years of key results based on ISO data spanning the full range of luminosity and type of active galaxies.  相似文献   
3.
4.
空间实验室大面积太阳电池阵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空间实验室大面积太阳电池阵的方案构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热结构耦合分析和动力学仿真分析。生产出了全尺寸的集成演示样机,进行了展开试验、主展开机构的模态试验,以及半刚性太阳电池板和二自由度驱动机构的振动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弹道靶红外辐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再入物理现象 ,在弹道靶上做了模型头部和近尾流红外辐射测量。发射器为 1 4.5mm口径的二级轻气炮 ,模型为1 0mm的球 ,材料为聚碳酸酯和铝 ,模型发射速度 4~6km/s,使用红外InSb探测器测量波长 3~ 5 .4μm的红外辐射 ,靶室压力 5 .32kPa。实验中使用光电法测量模型速度 ,两站阴影照相进行模型姿态监测和速度核实。实验结果表明 :球模型的红外辐射强度强烈依赖于模型材料和模型飞行速度。对不同材料模型头部和尾流部辐射强度的定性比较说明由于低温材料烧蚀产物的存在 ,极大地增强了头部和近尾流区的辐射强度 ,而且延长了尾流辐射长度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Cd1-xZnxS三元系半导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所得样品均为纤锌矿结构。建立了Cd1-xZnxS混晶替位模型,根据所建模型和晶格振动理论,对Cd1-xZnxS红外光谱特性进行探讨。研究了Cd1-xZnxS三元系半导体材料红外发射率特性,Cd1-xZnxS在3~5μm波段的发射率远远低于8~14μm波段的发射率,这与材料的红外吸收机制和光谱特性有关;Cd1-xZnxS半导体材料的红外发射率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而降低,这是由于温度升高,晶格畸变减小并逐渐趋近于完整晶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种靶机红外目标模拟装置的研究,介绍了这种装置的设计特点、参数选择和试验结果。该装置以固体燃料作为燃烧剂,其红外辐射强度主要决定于燃料的组分、工作温度、辐射体的材料以及辐射体的面积,而工作温度的选取是设计的关键。文中提出一种实用而简便的综合分析方法,根据装置所需要的红外辐射强度来预计其工作温度与结构尺寸,据此设计的装置实物经红外辐射特性测定后证明能满足预定指标要求。本文陈述的这种方法已被用于某靶机红外目标模拟装置的设计,并取得实际应用成果,对同类装置的设计和研究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最新的技术发展已为研制超分辨雷达创造了条件。它能够突破普通雷达基于匹配滤波原理的分辨能力,而实现超分辨。超分辨雷达的巨大计算量通常来自求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时的多维搜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雷达信号处理中的两个典型例子:(1)利用阵列处理检测个数已知而方向未知的雷达目标;(2)对波音727飞机进行超分辨距离多普勒成像。说明Hop-field神经网络通过集体运算能够求解各种困难的最优化问题,因而在未来的超分辨雷达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低轨卫星面阵凝视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面阵凝视成像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阐述了低轨卫星对地观测凝视成像面临的像移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对像移补偿装置与二维指向机构的结合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概述中国航天记录器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阐述航天记录器技术转型的十年过程,简要介绍目前航天记录器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