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航空   6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8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examining alternative space-development models, one observes that Heinlein postulated the first Moon flight as the outcome of the focused action of an individual – building upon an ample commercial aerospace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The same technological basis and entrepreneurial drive would then sustain a fast human and economic expansion on three new planets. Instead, historically, humans reached the Moon thanks to a “Faustian bargain” between astronautical developers and governments. This approach brought the early Apollo triumphs, but it also created the presumption of this method as the sole one for enabling space development. Eventually,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aradigm caused the decline of the astronautical endeavor. Thus, just as conventional methods became unable to sustain the astronautical endeavor, space development appeared as vital, e.g., to satisfy the people?s basic needs (metabolic resources, energy, materials, and space), as shown elsewhere. Such an endeavor must grow from actions generating new wealth through commercial activities to become self-supporting. Acqui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ultiform space resources call, however, for a sound ethical environment, as predatory governments can easily forfeit thos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2.
管理学诞生百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价值日益突显。早期泰勒的“科学管理”是产生于机器大工业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其基本信条是工人如牛马,效率高于一切,管理就是监控。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开始关注“人”,其中,人事管理学派主张在管理中“善待”其雇员,但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是雇主与雇员利益关系的整合。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人力资源,特别是知识工人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战略性要素,于是,以“战略性激励”为核心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学逐渐成为管理学主流,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要求从战略高度将人作为资财(资源、资产、资本)来运营。21世纪的管理要进一步超越人力资源管理,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总体上、动态上、“人本”精神层面去挖掘员工的“群体精神创造力”。这在本质上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二十多年来,廊坊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作为城市软实力之一的文化建设仍显匮乏,对城市精髓的人文精神的挖掘较为滞后,这不利于城市的综合发展,更难以明确清晰的城市文化定位。笔者认为,廊坊人文精神的塑造需要政府决策者的高度认识,需要凝聚统一的价值体系,需要遵循历史面向未来,更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样,才能启示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引导城市的未来形态。  相似文献   
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符合人的本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教育方式,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提高整个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三空间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第三空间理念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和意义,并对高校图书馆打造第三空间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撷王国维博大深沉学术之一粟,试对王国维所蕴含和阐发的人文素质做一个简约的梳理,以期窥其特质,集心香一瓣,并引为今人启迪。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使用使教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媒体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发生很大的改变。通过对网络媒体的教育手段、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及教育后果的考察和研究,认为信息化教育存在巨大隐忧,应该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来重构教育理念,消除信息化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西方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以及当代的人本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和发展。以人为本具有哲学理念、政治理念、发展理念和道德理念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从发展观来讲,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在于强调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依靠人、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人、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尊重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多年研究西方人的哲学的过程中,发现西方管理学和管理理论存在人性论的错误,X理论和Y理论就是人性论在管理理论中的具体表现。X理论和Y理论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不少企业依据它们制定了管理制度、管理规则和管理措施。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深刻地剖析了X理论和Y理论所持人性观的五大误区,揭露了人性论在理论上的荒谬性和在实践上的有害性。作者认为,对企业职工的管理,不能建立在先验的人性论基础上,不能以压制或服从人性来作为制定管理规则和措施的根据;科学的管理应该从被管理者的社会存在状况出发,反映和满足被管理者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有助于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席勒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的所有作品都体现出"自由"的理想,同样,"自由"也成为他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基调。席勒将人的两组对立的本性———理性和感性统一成为游戏冲动,并通过外在化,指向其对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