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5篇
航天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策论在雷达电子战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策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包括对策论所涉及问题的要素和分类.指出了对策论在雷达电子战效能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电子对抗博弈双方采取不同对抗技术措施的得益矩阵,并在此得益矩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对策论在电子对抗效能评估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频率捷变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功率准则 (EIF)、概率准则、综合抗干扰能力准则 (AJC)等几种典型的抗干扰效果度量方法 ,对频率捷变雷达抗干扰效果的评估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相对捷变因子 (SRFA)的概念 ,给出了具体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以蓝方电磁环境和红方飞行编队为背景下的综合电子战仿真系统中干扰资源分配与作战想定模块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及出口射流参数对圆柱绕流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首次对合成双射流控制水下圆柱绕流流动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保持激励器出口射流振幅不变的条件下,出口射流频率等于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射流控制作用与绕流流场耦合效果最好,控制流动分离效果最佳;保持出口射流频率为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在数值计算测试范围内,随着射流振幅的增大,射流对于流场的动量掺混能力增强,控制效果也随之增强。机理分析表明:合成射流位于前驻点的控制,主要通过在圆柱前缘形成虚拟气动外型来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而合成射流位于后驻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增强回流区的动量掺混来提高回流区抑制分离的能力,从而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导弹无线电引信及其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导弹引信的工作原理出发,着重研究了导弹引信的分类、工作框图以及主动式多普勒频移同导弹和目标的位置、速度等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引信干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突出对引信有效干扰时间短的特点.最后提出一些干扰导弹引信的技战术措施,主要包括:阻塞干扰、扫频干扰、瞄频干扰等等.  相似文献   
6.
目标指示精度对跟踪雷达截获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潮  周金泉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5):52-54,58
在分析压制干扰对目标指示精度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目标指示精度对跟踪雷达截获目标概率的影响,将跟踪雷达截获目标的过程分为落入目标探测区域及发现目标两个过程,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与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在不同的干扰及抗干扰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7.
基于布雷顿循环,考虑燃烧产物的离解,针对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进行了建模研究,开展了发动机理论性能分析,研究了飞行参数、燃料种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探究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工作极限。结果表明: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性能随着飞行马赫数的增大和飞行高度的升高而下降;当工作当量比增大时,质量比冲和体积比冲均下降,但比推力逐步上升;当工作空燃比增大时,比推力下降,但质量比冲和体积比冲均逐步升高。燃料种类对发动机性能有显著影响,在空燃比5~27的范围内,固体推进剂的体积比冲存在明显优势,但比推力和质量比冲不及氢气和煤油。相比于氢气和煤油,采用硼基固体推进剂作为燃料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可以在更宽的飞行马赫数范围内工作,预示着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宽包络飞行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潮  张巨泉 《航天电子对抗》2004,33(1):30-33,51
从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的前提———确定雷达典型电磁干扰环境出发 ,分析研究了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指标的选择、评估手段的选取等雷达抗干扰效能评估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该评估体系的研究结果对雷达电子战计算机动态过程仿真、兵力规划、装备论证等关键性应用场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含硼贫氧固体推进剂为燃料,对带凹腔火焰稳定器的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构型首次开展了地面直连试验研究。试验模拟了23km,5.5Ma的飞行工况,通过测量压强、推力和流量等参数,得出了燃烧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一次富燃燃气在燃气发生器喉部沉积导致燃气流量持续提高,试验过程中当量比由0.44逐渐增加至0.54;本文所研究的凹腔稳焰结构提高了富燃燃气中气相可燃组分的燃烧效率,但对于凝相颗粒燃烧的促进效果不明显;试验工况下发动机总燃烧效率约48%,高空比冲约为423s,高于文献中所报道的中心支板喷射稳焰的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比冲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固体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模态转换现象和燃烧室工作特性开展了地面直连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试验在Ma=6,25 km的条件下实现燃烧模态由超燃转换为亚燃,再转换为超燃的动态变化。数值模拟获得了对应燃烧模态下发动机燃烧室的流场参数变化及工作特性。将隔离段出口马赫数作为燃烧模态判别准则,基于隔离段绝热假设计算出隔离段出口马赫数,实现发动机燃烧模态的实时判别,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改变燃料喷注方式能够实现燃烧模态的变化,亚燃模态下的性能明显高于超燃模态。数值结果表明,发动机隔离段及燃烧室内激波强度和位置受到横向射流与燃烧释热的共同影响,且不同燃烧模态下影响激波的主要因素不同。发动机燃烧室工作在亚燃模态下的性能最佳,总压恢复系数为0.44,总燃烧效率为0.79。其中,亚燃模态下硼颗粒和碳颗粒的燃烧效率分别为0.78和0.6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