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航空   18篇
航天技术   9篇
航天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种基于反馈精确线性化的空间拦截末制导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反馈线性化理论研究了一种空间末制导模型,提出了非线性末制导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  相似文献   
3.
尖顶襟翼/涡襟翼干扰对三角翼背风面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实验马赫数为0.8和1.5,攻角直到25°时,尖顶襟翼/涡襟翼干扰对三角翼背风面流动的影响。用蒸汽屏和纹影技术,显示出涡系干扰的流动图像;测量了尖顶襟翼在不同偏角下,三角翼上表面展向压力分布。数据分析表明:偏角、攻角和马赫数对背风面流动特性有重要的影响。指出涡系干扰仅在负偏角下可增大机翼升阻比。  相似文献   
4.
§1 引言动基座上发射的导弹,特别是作扇面机动发射的导弹,由于其运载体的摇摆运动,导弹上的三自由度陀螺不仅不能在要求的射向,而且也不能在水平状态下开锁,因而相对于地理坐标系,存在较大的初始开锁角度。这样的导弹要求三自由度陀螺的内、外环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而且,由于初始开始角度的存在,导致陀螺的支架误差明显的增大。因而对三自由度陀螺选择比较合理的安装方式,对支架误差采取补偿措施,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眼、光电传感器件及光学系统的激光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能激光对人眼、光电传感器件及光学系统的危害,概述了多种基于线性光学理论及非线性光学理论的激光防护器材及其研究进展,简述了这两类激光防护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铆接结构的疲劳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孔边的微裂纹及其扩展,而铆接工艺参数对微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影响显著。从细观角度分析铆接工艺参数对孔边细观结构的影响,探索铆接工艺参数对孔边细观结构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验方法,构建孔边细观结构表征参数,选择壁板与墩头和钉杆接触处圆角半径(MR)、孔边塑性层厚度(Md、MD)为表征的3个参数,分别研究了铆接工艺参数压铆力(Riveting Force)、镦铆过程时间(Riveting Process Time)、上铆头空腔(Upper Riveting Cavity)对孔边细观结构表征参数的影响规律。通过铆接工艺参数对孔边细观结构影响规律的研究,在装配连接时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实现对细观结构的改善,进而提高铆接结构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介绍了直流稳压电源综合性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综合性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潜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输线理论,研究了高速串行传输系统中的驱动器与接收器、印制板走线、过孔、连接器及电缆、交流耦合电容等因素对信号幅值衰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高速串行传输系统信号幅值衰减的分析方法。综合计算、仿真、测量和估算等方式对高速串行传输系统信号幅值衰减进行评估。分析了3种高速串行传输系统信号幅值衰减值,并用眼图测量了衰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分析值与实测值偏差小于5%,两者一致性较好。方法有助于降低高速串行传输系统研制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用模压法加工纤维增强塑料这类复合材料时,由于材料的非均匀性,在流动过程中会因为纤维有方向性而引起一些问题。为了能用改善模具设计和成形条件来克服这些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对非定常成形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本文总结了在同志社(Doshisha)大学中做过的复合材料流动特性研究,并且采用有限元方法将其用到特定的模具结构中去。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流动,导出了均质正交伪塑性方程,并将其用作流动分析的支配方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EP / PI 和BMI/ PES 两种TS/ TP 共混体系的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及形貌结构ꎮ 采用相差
显微镜原位研究了反应诱导相分离的过程ꎬ发现分相初期形成了均匀的相结构ꎻ随着相分离的发展ꎬ一定浓度
区域样品中的双连续结构经过演化发展ꎬ分相后期样品内部与边缘的形貌不一致ꎮ 通过对固化后样品断面的
SEM 观察ꎬ发现在TP 浓度很低时形成海岛结构ꎬ当TP 浓度稍高ꎬ样品形成了核壳结构ꎬ在样品边缘和与基板
接触的上下等外侧形成了TS 的富集区ꎬ只有极少量的TP 分散颗粒存在ꎻ在样品的中间ꎬTS 和TP 形成双连续
结构ꎬ其中TP 富集相具有细丝状的网络特征ꎮ 分析认为ꎬEP 和BMI 为热固性树脂ꎬ初始样品为小分子ꎬ在反
应开始时表现为流体ꎬ为快组分ꎻPI 和PES 为典型的热塑性聚合物ꎬ它们的黏弹性特征随着相分离的发展越来
越显著ꎬ即Tg以下为玻璃态ꎬTg以上表现出弹性、黏弹性特征ꎬ为慢组分ꎮ 在反应分相过程中ꎬ由于TP 富集相
缠结网络的松弛慢于相分离的速度ꎬ因此TP 富集相网络的整体收缩不可避免ꎬ在TP 与TS 动力学极不对称的
作用之下ꎬ初始均匀的双连续结构最终发展为核壳结构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