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航天   1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研究在验前信息贫乏的情况下,使用异源验前信息确定捷联惯性测量组合(简称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验前分布的方法.将熵的概念引入验前分布的研究中,研究了在小样本条件下通过最大熵法确定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验前分布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揭示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的统计特性,克服了验前信息不足带来的统计分析误差,有效的提高了统计分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里程计辅助下的捷联惯导系统动基座初始对准,主要解决了里程计严重的固有扰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姿态矩阵分解和速度方程重构的姿态估计对准方法。该方法下的姿态估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里程计中的干扰,避免一些额外的估计量。然而,里程计的严重扰动不能被姿态估计充分解决。在这方面,采用低通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初步减弱了扰动量。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对准方法的有效性和基于姿态估计的姿态确定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三轴平台快速自标定与自对准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肖正林  钱培贤  徐军辉 《宇航学报》2006,27(2):222-226,255
为了提高地地导弹的作战效能,探讨了适应机动发射导弹快速发射要求的三轴平台快速自标定与自对准技术。误差标定及补偿是提高惯性系统使用精度的重要手段,但标定的完善性与快速性之间存在矛盾。误差标定及方位对准采用导弹水平状态七位置一体化方案,在约13.6分钟内能自主对准并标定出平台二十一项系数。导弹水平状态标定与对准可以基本消除阵风干扰的影响,且陀螺仪标度因数与漂移的估计采用有参考力矩的零力矩法,保证了标定、对准的快速性与准确性。经仿真验证,测量时间为1分钟时,漂移率估计误差在0.003°/h以内,测量时间为2分钟时估计误差在0.001°/h以内。  相似文献   
4.
针对导弹武器捷联惯组使用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射前标定和误差系数补偿修正技术 来提高其使用精度。不借助任何外部工具,完全依靠导弹自身提供的信息,射前标定11个误 差系数,利用单次通电特性及等效补偿和落点偏差二次修正技术来减小落点偏差。弹道仿真 结果表明,射前标定方法结合误差系数补偿修正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5.
惯性导航平台存在航向效应,对自对准精度影响较大。研究探讨存在航向效应的导航平台的快速自对准技术。首先根据巡航导弹作战要求,选用两位置、零力矩解析自对准方案,并讨论了通过优选位置转换角度保证自对准精度的方法。然后给出了利用冗余敏感轴输出信息消除航向效应影响的原因和方法。最后估算了自对准精度和对准时间。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在较短时间内以较高的精度满足巡航导弹对准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小样本建模问题,提出了通过二次修正插值方法解决测试数据的非等间隔性和样本容量小的问题。并通过相空间重构的思想将一维时间序列多维化。最后通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建立在二次修正插值基础之上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时间序列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满足对惯组测试数据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捷联惯性测量组合(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小样本的特点,在总体分布参数形式未知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先验信息,提出了通过Bootstrap重采样技术,获得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总体参数的验前分布。结合当前样本信息,给出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的验后分布。将统计推断建立在验后分布基础之上,可以减小小样本情况下的统计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8.
在小子样理论中,验前分布的获取与表示是一个关键问题。针对捷联惯性测量组合(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验前分布的获取问题,探讨了在异总体情况下,多种验前信息的融合问题。提出了通过随机加权中心融合法实现多种异源信息融合,以获取捷联惯组历次测试数据验前分布,从而减小了小样本情况下的统计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9.
用计算机控制,将精密双轴转台和数据采集卡结合起来,组成了一套捷联惯组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自由度陀螺静态漂移,从其物理特性出发,对其静态漂移误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建立了静态漂移误差完整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