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54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旨在解决特殊气动布局外形及金属材料模型转捩位置测量问题.通过在模型表面产生热壁面、现场测试模型表面发射率、使用遮蔽板、在金属模型表面喷涂隔热氟碳漆等措施,解决了环境条件、发射率、辐射传递干扰、金属模型材料特性等阻碍红外成像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数值计算及试验测试得到模型热壁面与环境温差在20℃范围内,热壁面背景温度对转捩位置基本没有影响,解决了热壁面对转捩位置影响问题;通过试验原理、试验方法、关键参数测试、转捩判据、准度考核等研究工作,构建了红外成像非接触转捩测量低速风洞试验技术;通过引导试验考核了试验系统.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根据本文的解析结果,绘制有磁复位绕组正激变换器的运行特征图。该图的纵轴和横轴分别为正激变换器运行的占空比和本文定义的"正激变换器常数"。根据运行特征相同的原则,将整个运行区分为6个小区。推导并绘制了各小区的分界线,标明了各小区内变换器的运行波形。该图将这类变换器的运行特征与这2个轴所代表的参数的关系全面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进口旋流周向位置对高压涡轮进口导叶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旋流周向位置对下游进口导叶(IGV)气动特性的影响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进口旋流在多个不同周向位置处时旋流与通道内二次流的相互作用原理,进而重点分析了3个典型位置算例中的二次流动、涡系结构和熵增情况。研究表明:进口旋流与通道内固有二次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黏性耗散是旋流所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通道损失最大的工况不在旋流正对叶片头部时出现,而是在旋流靠近叶片头部近压力面一侧时产生;此外,旋流与通道涡相互作用,在进口旋流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在叶片尾缘附近形成诱导涡。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轴太阳帆板驱动装置2个电机的控制要求,提出一种新型双轴帆板驱动线路盒(BSADE,biaxial solar array drive electronics)设计.该线路盒基于现有帆板驱动线路设计,通过在电机驱动线路中设计一种电流方向转换延时线路,解决了电流方向转换瞬间功率管容易对穿的问题,确保了驱动线路工作的安全性,使得原先大功率管才能实现的线路选用小功率管实现,达到了小型化目标.通过对电机驱动线路和负载绕组进行交叉重组设计,解决了主备份线路间磁耦合问题,实现了严格冷备份目标,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叶尖间隙分布对内燃机增压压气机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三维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两种相反叶尖间隙分布方式的无叶扩压器压气机级进行了详细流场分析,研究了叶尖间隙分布对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叶轮及扩压器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非均匀分布弦向间隙分布叶轮有较宽的稳定工作范围;出口轴向间隙小于进口径向间隙的压气机级压比和效率明显高于出口轴向间隙大于进口径向间隙的压气机级.较小的出口轴向间隙削弱了叶轮通道后半段间隙流动,显著提高了叶轮后部做功能力,获得更高的级压比;并使叶轮后部间隙涡强度及涡在叶轮通道和扩压器通道内耗散损失小,压气机级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车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内燃机功率密度的提高,需要更高的增压压比.采用全三维气动设计技术,设计了最大压比为4.0的车用跨声速离心压气机(可应用于微型燃气轮机),并将此应用于某型增压器的改进.针对跨声速流动特征,分析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与某型发动机的配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设计的离心压气机后,在额定功率下,油耗下降4.1 g/(kW.h),涡轮进口温度下降35 K.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二次流互击喷嘴的雾化效果以及对发动机推力的影响,在跨音速条件下进行了流体喉部的冷流试验。研究了发动机喷管出口处羽流雾滴的累积体积分布、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液雾分布指数N。通过试验获得了不同压比和喷射方案条件下的羽流粒度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比的增加,SMD减小,雾化的均匀性提高;雾化效果最好的喷射方案为喉扩喷射,同时扼喉能力与推力效率随着流量比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公差分析与优化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导引头伺服机构公差分析与设计的主要关键技术.并以导引头伺服机构为对象,针对设计要求,计算了尺寸变化敏感度和尺寸变化作用率,对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对任何药型都通用的一维准定常内弹道计算方法和与其相适用的药柱计算方法.解决了药柱和一维准定常内弹道计算的配合问题.用本程序对某实际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和用零维燃烧模型计算结果及热试车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双钟型喷管高度补偿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双钟型喷管流场中存在的激波、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大尺度分离流动等复杂的物理现象,应用RNGκ-ε湍流模型封闭二维粘性可压缩N-S方程组,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及隐式Gauss-Seidel迭代方法进行耦合求解,对双钟型喷管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双钟型喷管在低空出现壁面可控流动分离,避免了过膨胀现象,性能优于大面积比钟型喷管;在高空下为完全附着流动,性能优于小面积比钟型喷管,实现了高度补偿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