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航空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激波聚焦诱导气液两相爆震燃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以激波聚焦和增加障碍物方式诱导煤油-空气气液两相爆震燃烧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脉冲爆震发动机(PDE)中气液两相流的喷射、雾化、掺混过程.研究发现环形爆震波在爆震管凹腔内经过反射、汇聚后能够引燃可燃混合物.而在障碍物处,激波的反射和再反射聚焦能够形成高温高压点(2700K,25MPa),产生局部爆炸,有助于形成稳定的脉冲爆震燃烧(波面速度为1900m/s,温度为2 950K),有效地缩短由缓燃向爆震转变(DDT)距离至0.45m.  相似文献   
2.
多尺度湍流模型在圆柱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基于可变时间间隔平均方法的多尺度湍流模型,对高超临界区雷诺数下非定常圆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尺度湍流模型在升阻力系数预测上与实验值一致,而标准k-ε模型和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却只能兼顾其一;在旋涡脱落特性预测上与实验值相一致,其误差小于SST k-ω模型的5.8%和标准k-ε模型的37.6%;在表面平均压力系数分布预测上其误差仅为3.6%,明显优于SSTk-ω模型的13%和标准k-ε模型的53.7%;在表面摩擦因数分布及分离角度方面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且分离角度误差仅为0.78%,结果优于标准k-ε模型的1.04%和SSTk-ω模型的1.83%,充分验证了该湍流模型应用于复杂湍流模拟预报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使用标准k-ω模型及与色散模型相耦合的k-ω模型分别计算了NACA0012翼型和NACA 4412翼型的低速绕流问题.NACA 0012翼型计算了其来流雷诺数为2.88×106,攻角从0°到15°范围内的流动结构、翼型表面压力分布和升力、阻力特性;NACA 4412翼型计算了临界雷诺数为1.52×106,攻角为13.87°时的流动分离和翼型表面压力系数 ,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使用与色散模型相耦合的k-ω模型计算得到的NACA 0012翼型的升力和阻力系数比标准k-ω模型提高精度约5%,NACA 4412翼型的表面压力系数精度提高了约3%,进一步验证了其可信性,可将其进一步应用到低速飞行器的气动计算中.   相似文献   
4.
不可压缩湍流的多尺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可变时间间隔平均方法,提出了一种不可压缩湍流多尺度模型及平均流动方程.与传统的单尺度湍流模型不同,该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保留了湍流的多尺度特性,结合平均流动方程,可以更好地预测湍流流场特征.通过模拟平面后台阶流动和不对称平板扩压器流动,并将预测结果与标准k-ε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初步验证了其可信性及优越性.结果表明:计算所得的平面后台阶流动的流向再附长度与台阶边压力系数比比标准k-ε模型提高精度约20%;平板扩压器流动的回流区位置误差约为7%、倾斜壁面摩擦因数误差约为5%,而标准k-ε模型未能预测出分离现象.可以看出该模型适用于典型的分离流动,在湍流流场的预测中表现优异,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气液两相绕流钝体稳燃器的冷态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欢  李志强  董鹤  杨青  邵兴晨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0):2393-2401
提出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时间间隔平均方法的多尺度两相湍流模型,通过算例验证,证实了所推导的气液两相多尺度数学模型、所标定的模化参数及描述气液两相作用机理的合理性,及其计算的时间平均阻力系数、脉动升力系数误差、斯特劳哈尔数和回流区大小误差分别为1.45%,0.323%,2.17%,2.33%,计算结果明显优于标准k-ε和重整化群(RNG)k-ε模型.用多尺度湍流模型对气液两相绕流6个不同的钝体稳燃器进行数值计算表明:船形与锥形是综合性能较优的两个钝体稳燃器结构.其中,船形钝体比锥形钝体稳燃器回流区大10.53%,其时间平均阻力系数比锥形稳燃器大4.776%,方均根脉动升力系数比锥形稳燃器小44.73%,通过全方面综合比较,船形是综合性能最优的钝体稳燃器结构.  相似文献   
6.
方柱-强旋组合旋涡脱落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杨杨  李志强  邸亚超  许欢  杨青 《推进技术》2014,35(8):1023-1029
强旋流和钝体绕流均可构造低速回流区以利于高速气体稳定燃烧,本文通过在钝体中心开孔通入旋流气体模拟研究了旋流流动对钝体绕流旋涡脱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旋流作用下,钝体绕流涡脱规律更加复杂,涡脱由上下边界层失稳主导变为由旋流管中的旋流涡主导,并且形成的涡尺度增大,在脱落过程中会由于旋涡的破碎产生"点潭"以增强周围涡强度。同时,柱体涡和旋流涡的相互作用可以减小流动阻力,增加回流区长度和回流质量流量,从而强化传热传质,起到强化燃烧增加燃烧稳定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