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139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4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获得微相分离对宽温PBT叠氮聚醚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用红外光谱分析法(FT-IR)和动态热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PBT叠氮聚醚弹性体产生微相分离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用调节硬段含量、交联参数的方法调控其微相分离,控制适当的微相分离程度可显著改善推进剂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醇扩链的弹性体体系中,当硬段含量约为15%时,弹性体发生相对最大比例的微相分离,体现出较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微相分离的调控可获得宽温范围内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叠氮聚醚推进剂用粘合剂基体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FD分析的拖锥管路最佳长度确定方法。此方法是在分析拖锥重量、阻力以及拖锥管路力学特性后,利用CFD分析飞机在各试验状态下尾流的分布情况,确保拖锥不在湍流区域内,从而得出各试验状态下拖锥管路的最佳长度。该计算方法在ARJ21-700飞机的拖锥管路最佳长度确定时得到应用,计算结果与飞行试验结果吻合,表明了该方法计算精度高且能有效缩短试验周期。  相似文献   
3.
在卫星寿命的末期,实施倾斜同步轨道卫星通信能有效地延长卫星有效寿命,节省大笔经费,但也给地面通信系统带来新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了一番研究,并针对不同的通信体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一架装有固态自适应旋翼(SSAR,solid-state adaptivemain rotor)系统的无人驾驶直升机进行了首飞试验.据这些研究人员声称,这种自适应旋翼技术如果发展下去,有可能对减轻全尺寸直升机旋翼系统的重量,降低其阻力、设计复杂性、成本和雷达特征值大有好处.这架小型直升机还有可能作为美国国防研究计划局正在研究中的小型和微型旋翼无人机的技术试验台.该机原为飞机业余爱好者制造的一架遥控直升机,后来改装了奥本大学研制的小型  相似文献   
5.
EMC分析预测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磁兼容(EMC)技术的不断发展,EMC的分析预测作为一种防止电磁干扰(EMI)问题的有效手段,已渐渐被推广使用,文中简要地介绍了EMC分析预测技术发展过程及其在研制工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介绍了实现超模式采样焦平面3种解决方案面临的技术难点,为避开器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斜模式采样方法。以任意两维周期采样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斜模式采样技术的物理原理,并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斜模式采样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改变探测器推扫方向的采样间距符模式采样技术可以提高传输型光学遥感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该技术相对于超模式采样技术,工程实现上要简单。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将主要分析一种类型自适应自动驾驶仪迴路,探讨其主迴路和适应迴路的构成,迴路的动态特性,以及参数选择的方法。 全文将从:适应性能标准及自适应方法,模型及内迴路的构成及共适应能力、自适应迴路的构成及其动态响应、内迴路和自适应迴路之间的相互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着重地分析了模型和内迴路结合的结构形式,模型型式和参数的选择、内迴路构成的原则和方法、模型和内迴路的具体结构、以及适应迴路的测量方法、理想适应迴路的的基本特性、适应迴路的结构图及共特点、适应迴路时变环节的补偿及迴路参数选择等问题。 在文章最后,还指出了这种迴路的适用场合,目前条件下在飞行器上具体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年丰  王伟 《宇航计测技术》2007,27(5):1-5,21
对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微波成像仪、微波温度计热真空实验黑体定标源的电磁特性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研究,优化目标为后向RCS最小以实现黑体法向发射率接近1。基于可跨越介质边界的亚网格时域有限差分法分别对方锥和圆锥金属基体在非涂覆和涂覆吸波材料为0.5~3.0 mm厚度,频率为10.65 GHz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圆锥的最佳涂覆厚度为1.5 mm,其后向RCS值明显优于方锥的最佳涂覆厚度2.5 mm达7.5 dBsm.在10.65 GHz频段内采用圆锥结构设计的黑体定标源可实现更高的发射率,同时由于最佳涂覆厚度比较薄,可以有效降低劈尖结构产生的温度梯度,实现定标源的温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