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463篇
航天技术   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哲  王汉平  孙浩然  刘冬 《航空学报》2020,41(12):423789-423789
基于ANCF方法和摩擦力的NURBS表达算法,构建了考虑装配间隙、尺寸公差、关键件柔性、热影响以及接触摩擦等因素的复杂VSV调节机构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依据部件空间分布关系和参数化表述开发了VSV调节机构的快速自动化建模流程,大大提升了建模效率。分别对VSV调节机构的单级模拟气动实验及热态联调实验状态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VSV调节机构模型在阻滞力仿真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且气动力引起的摩擦力矩是造成机构阻滞力、角度调节迟滞和调节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气动力矩对机构阻滞力和角度迟滞影响不明显,关键件柔性对阻滞力影响较小,但却是调节精度降低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82.
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低压涡轮具有转静子级数多、质量大等特点,国内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平衡技术是发动机的主要工艺技术难点之一。本文以PW4000、CFM56-7、V2500-A5、GE90-115B等发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平衡相关理论和方法,总结其平衡工装、平衡技术、盘轴连接工艺控制等特点和设计要求,得出的结论对今后发动机结构设计和装配工艺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分析和比较了航空工业标准(HB)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基于积分温度法计算的渐开线圆柱齿轮胶合承载能力差异。通过计算方法比较和实例计算对比两种途径,找出了两种标准计算公式的差异,修正系数种类、取值上的差异,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ISO标准比HB考虑的影响因素更多、范围更广,而且在轮齿载荷、跑合效果、摩擦因数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异,使得ISO标准计算的齿面温度更高;ISO标准中提供的容许胶合温度试验样本,考虑了多种载荷、润滑油、齿轮中心距等不同组合,对计算结果指导更全面。  相似文献   
84.
基于三维全息谱思想,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方法,研究航空发动机转子工作弹性线测试及可视化技术。在高速动平衡试验机上,针对航空发动机真实高压转子进行转子弹性线测试和可视化研究,分别在不同平衡状态下测取了转子工作弹性线,实现了转子弹性线的动态显示。研究表明,转子不平衡量对转子工作弹性线的大小和形状具有重要影响,转子弹性线测试与可视化技术可作为转子平衡状态的有效评估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5.
为评估反推力装置提供的反向推力与其结构件质量增加对民航飞机减速性能的综合影响,借助克兰菲尔德大学发动机总体性能仿真软件Turbomatch,参考CFM56发动机建立正、反推力状态发动机模型,并以A320飞机为配装对象开展研究。将风扇及涡轮直径做为特征参数,完成推进系统质量的初步估算。对比飞机在干燥跑道及雨雪条件下常规着陆过程中滑跑距离及减速时间,完成反推排气角度、跑道条件等影响因素对反推力装置提升飞机减速性能收益分析。研究表明:配装反推力装置轴向排气角度越小,飞机减速性能更加。以55°排气角度为基础,减小10°的排气角度可带来约7%的减速收益。反推力装置在湿滑跑道的减速收益更大,比干燥跑道滑跑距离缩短约41%,滑跑时间缩短32%。  相似文献   
86.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无法避开临界转速的问题,提高双转子系统容忍振动的能力,根据带中介轴承双转子系统的“可容模态”优化设计方法,以某型带中介轴承双转子发动机相似模型为初始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并以此搭建一套双转子实验器系统。通过模态测试、响应测试、连续变转速以及长时间“共振”实验,先后验证了带中介轴承双转子系统的“可容模态”优化设计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发现,双转子实验器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临界转速误差最高3.06%、模态振型误差最高9.6%;工作范围内任意转速下,即使频繁穿越临界转速,振动幅值均不超过50μm;在6阶临界转速处各完成了不少于3790s的“共振”实验,所容忍的不平衡量最大为设计不平衡量的5.2倍,振幅平稳,且可容度评价函数值越高,容忍共振能力越强。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带中介轴承双转子系统的“可容模态”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
88.
为了研究双外涵变循环压缩系统的涵道流动匹配规律,发展了涵道流动的计算模型,对压缩系统模式转换过程中外涵道倒流问题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压缩系统的倒流判断准则,并基于简化计算模型和全三维计算结果对倒流判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的压缩系统匹配状态,存在一个决定涵道匹配状态的临界核心机驱动风扇级(Core Driven Fan Stage, CDFS)总压比,当CDFS的实际工作压比高于临界压比时,压缩系统第二外涵道将发生倒流,反之则系统不倒流。复杂涵道系统内的流动损失和堵塞等特性对临界CDFS总压比有显著影响,为了准确判断压缩系统的匹配状态,需要对其进行精确模化。基于简化模型得到的压缩系统倒流临界线可以推广至全三维状态,本文提出的倒流判别准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由行波共振引起的掉块故障,采用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对行波共振发生时从动锥齿轮的共振特性和应力分布开展研究。基于声测法开展了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试验,研究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特性,获取了从动锥齿轮行波共振动频、危险转速以及破坏断裂特征。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试验中出现三节径共振皆是前行波共振,四节径共振是后行波共振;三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74.2%~76.2%,四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102.8%~104.2%。数值仿真与试验测试中结构静频值具有一致性,三节径误差小于2%,四节径误差小于5%,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仿真计算四节径行波共振时从动锥齿轮齿根处和辐板应力集中,应力分布形式与齿轮故障复现试验断裂形式基本一致,辐板正面应力值大小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在0.5%~9.5%,满足工程级应力预测要求,验证了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对齿轮行波共振应力预测的有效性。试验表明该齿轮结构是否存在初始缺陷是发生齿轮断裂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0.
低旋流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峰  林宏军  程明  李美烨 《推进技术》2020,41(6):1334-1339
为了研究新设计的一种低旋流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采用数值模拟和PIV试验结合的方法,针对其头部两级主副模旋流器的不同组合方案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低旋流下,单独副模旋流器工作时气流半角22.3°,无法形成回流区,同时,副模气流轴向速度在旋流器出口具有较大的速度衰减特性;回流区的形成是主副模旋流器相互作用的结果,流场呈径向分区特征,中心回流区在内,回流区最大径向尺寸小于主模旋流器外径,主模气流在回流区外,无回流区形成;不同副模旋流数下的流场结构基本一致,随着副模旋流数的增加,中心回流区的径向尺寸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