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航空   281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本文运用嵌套网格方法严格考虑机翼切口和襟翼端面几何形状生成了合理的计算网格,并应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Johnson-King湍流模型计算了带双襟翼三维机翼的粘性绕流,特别是大迎角下机翼襟翼上的分离流、襟翼槽与剪切口流动.计算实践表明,用该方法可以很好地预计最大升力.  相似文献   
72.
大型飞机增升装置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平台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型飞机整体技术要求和起飞着陆增升装置设计总要求,确定增升装置总体设计流程,建立气动机构一体化设计思想。在CATIA环境下进行二次开发,将气动、机构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设计与仿真平台。平台的功能可以实现通过用户输入缝道参数和选择增升装置机构来驱动CATIA生成相应的增升装置的执行机构和传动机构,最后通过调用CFD工具来评估大型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是否满足总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3.
针对大型飞机总体技术要求和起飞着陆增升装置的设计要求,确定增升装置总体设计流程,详细介绍了后缘增升装置机构设计方法和平台,解决大型飞机后缘增升装置空间复杂机构的设计,以及后缘内外侧襟翼运动连续性和同步性问题。完成了后缘增升装置传动机构和收放机构在后梁上的布置,保证了收放机构的顺气流布置。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叶片白光测量技术原理、优势以及在压气机叶片检测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75.
4月6日,随着波音757-200型飞机内侧后缘主襟翼的一次性吊装和调试成功,标志着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增添了波音飞机的新的深度维修能力,该基地在该机定检过程中,应客户要求需  相似文献   
76.
由于叶片前后缘(LTE)的轮廓形状和表面质量将对航空发动机的气动性能和叶片的疲劳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提高前后缘的轮廓度和表面质量,通过对目前航空发动机叶片前后缘抛光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叶片前后缘抛光工艺要求,并基于自由式砂带抛光的工艺特点,提出了叶片前后缘自由式砂带抛光工艺方法;针对该抛光工艺方法,建立其砂带张紧力控制系统,确定了抛光加工中的砂带走刀步长计算公式及抛光轨迹规划方法;最后以某型号叶片的前后缘作为加工对象进行抛光实验研究。检测结果显示:叶片前后缘轮廓度误差小于0.01mm,其表面粗糙度小于0.4μm,证实了该抛光工艺方法对提高叶片前后缘的轮廓度和表面质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针对在翼型后缘增加锯齿襟翼与格尼襟翼的差异性,以及二者对翼型的空气动力特性有何改善等问题,在某民用运输机机翼翼型下表面后缘处增加锯齿襟翼,对其进行了空气动力特性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增加一定高度的后缘锯齿襟翼,能够减弱和改变翼型下表面后缘处气流的流动,从而减少和改变翼型下表面尾涡的涡量和涡量变化率,达到增加翼型升力、减小翼型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王荣  夏品奇 《航空学报》2013,34(5):1083-1091
 减缓直升机后行桨叶动态失速发生、降低直升机桨毂振动载荷是提高直升机飞行速度、改进直升机飞行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直升机在高速高载情况下利用多片受控的桨叶后缘小翼对直升机的后行桨叶动态失速和桨毂振动载荷同时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建立了弹性桨叶和后缘刚性小翼的结构动力学模型。桨叶剖面气动载荷采用Leishman-Beddoes 二维非定常动态失速模型计算,后缘小翼剖面气动载荷采用Hariharan-Leishman二维亚声速非定常气动模型计算。采用伽辽金和数值积分相结合的方法求解旋翼系统的气弹响应。建立了有效的多片后缘小翼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分析了3片后缘小翼的运动规律及对后行桨叶动态失速和桨毂振动载荷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多片小翼的运动是控制桨叶动态失速和桨毂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9.
针对旋翼动态失速导致的非定常载荷增加和失速颤振问题,开展了基于后缘小翼的翼型动态失速主动控制试验,试验雷诺数Re=7.0×105,减缩频率k=0.097。采用动态压力测试手段,重点分析了后缘小翼不同振荡相位差、幅值、平衡迎角对翼型动态失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后缘小翼能以振荡周期T的1/2为时间间隔,周期交替地改变翼型的气动性能,在后缘小翼与翼型振荡相位差为0°的条件下,实现了俯仰力矩峰值降低54.9%的控制效果,同时更大的后缘小翼振荡幅值能实现更好的非定常载荷控制效果,但过大的振荡幅值有可能导致失速颤振。后缘小翼振荡平衡迎角的引入能起到调节升力系数、气动阻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文章介绍在三元翼型系统上进行的广泛的参数化研究工作,这些工作研究与襟翼和缝翼设置相关的2-D增升流动的作用。求解雷诺数平均的N—S方程使用的数值方法是隐式的有限体积法,在修补的多区域的网格上,使用二级计算精度。同时使用了Spalart—Allmaras单方程紊流模型。研究中涉及到包括缝翼和襟翼的偏转、缝隙和伸出量在内的6项设计参数,缝翼和襟翼的设置是以实际中的起飞状态设置为中心点。获得的关于预失速攻角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计算表明Cl和Cl/Cd两个参数对于每一设计参数都具有最优值。所观测的高升力流动中的趋势与参考文献中记录的实验和计算都一致。与伸出量相比,发现Cl和Cl/Cd对偏转和缝隙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