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81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壁温比对圆截面隔离段激波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周琴  何粲  肖保国 《推进技术》2019,40(8):1720-1726
为明晰壁温比对圆截面隔离段激波串的影响,采用RANS方法对圆截面隔离段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发现冷壁条件下,壁温比升高将导致隔离段抗反压能力减弱。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壁温比对边界层的影响,发现边界层主要通过剪切应力和亚声速流层携带的流体惯性的综合作用来抵抗反压,其中剪切应力与压升作用一致,而亚声速流层携带的流体惯性与压升作用相反。考虑壁温比影响,对经典Waltrup激波串预测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公式可以动态反映壁温比变化导致的激波串长度改变,有助于隔离段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2.
Experi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oblique shock train upstream propag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an oblique shock train in a duct model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a hypersonic wind tunnel. Measurements of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front of and across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have been taken and the dynamics of upstream propagation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the synchronized schlieren imaging with the dynamic pressure measurements.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are ini-tiated by the throttling device at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duct model. Multiple reflected shocks, expansion fans and separated flow bubbles exist in the unthrottled flow, causing three adverse-pressure-gradient phases and three favorable-pressure-gradient phases upstream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propagates upstream, and translates to be asym-metric with the increase of backpressure. The upstream propagation rat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increases rapidly whe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encounters the separation bubble near the shock reflection point and the adverse-pressure-gradient phase, while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slow movement whe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is in the favorable-pressure-gradient phase for unthrottled flow. The asymmetric flow pattern and oscillatory nature of the oblique shock train ar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hole upstream propag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43.
大学生体育教学需要创新,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更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依据对大学生健美操的实践,论述了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问题,以求为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4.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空气动力学模型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列车在进出隧道时,会产生一系列气动效应,引起噪声及车厢内压力变化,对乘客及环境造成损害.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是研究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这两种方法对高速列车在进入隧道过程中,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和测试.从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它们能够起到相互补充,互相印证的目的.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也得出压力波产生、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45.
为了提高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耐反压能力以及缩短其长度,在前期后掠斜楔数值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带后掠斜楔的隔离段,斜楔放置在隔离段进口的下壁面上,距隔离段进口长度约15%处,在非对称的隔离段进口来流速度为1.98马赫数的条件下完成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隔离段添加后掠斜楔后的最大承受反压从来流静压的3.55倍上升到3.90倍,提高了9.89%.相同反压下,带后掠斜楔的短隔离段长度缩短了15%.相同长度的带后掠斜楔的隔离段出口平均总压恢复系数由基准隔离段的0.694上升到0.710,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46.
PLC控制系统分析与实践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历时两年。从认真贯彻教改的总体思路,到最后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是经过反复的实践、讨论与修正的,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7.
实现高速气流的点火和稳定燃烧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空气节流通过在流场中产生激波串,减小主流气体的马赫数,提高当地的静温和静压,辅助发动机实现起动点火和稳定燃烧.为了研究空气节流的详细机理,通过求解三维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节流流量、节流位置对节流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了有无节流存在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结构和掺混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节流促进燃料高效混合的机理.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入口马赫数2、静温517.7K、静压101342.2Pa的条件下,20%入口空气流量的节流流量是最合适的节流流量,本文研究的实例中最佳节流位置位于距燃烧室入口623mm处,同时证实了节流有效地促进了燃料的混合,提高了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48.
高速列车车辆连接部位气动噪声数值模拟及降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涡模拟与声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速列车车辆连接部位不同尺寸参数时的气动噪声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提出降噪改进方案。研究得到了高速列车以300km/h速度运行时车辆连接部位的气动噪声分布,结果表明:车辆连接部位气动噪声在很宽的频带内存在,是宽频噪声;各监测点气动噪声频谱在低频时幅值较大,随着频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1/3倍频程A声压级主要集中在315~1000Hz频率范围内;车辆连接部位不同尺寸参数中,气动噪声声压级幅值随着凹槽长度L和高度H的增大而有所增加;采用全风挡方案较无风挡时,有效避免气流在凹槽内剧烈扰动,气动噪声显著改善,声压级平均降幅约为9.4%,总声压级平均降幅4.27dBA;研究结果为低噪高速列车的初期研制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利用空气节流在流场中产生激波串,有效地辅助燃料实现起动点火.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研究了空气节流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起动点火的影响,分析了起动点火时间段(0~1.0ms)内空气节流 对流场参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燃烧室入口马赫数为2.0、静温为548.8K、静压为101555.9 Pa,乙烯燃料当量比为0.5,先锋氢辅助点火的条件下,距离发动机入口845mm处,节流流量为入口空气流量的30%,有效地实现了发动机的起动点火,无空气节流情况下的发动机点火效果不佳,火焰最终熄灭.   相似文献   
50.
进气道激波串振荡的模态分解及快速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隔离段自激振荡现象,采用2阶时间和空间精度、非结构网格、剪切应力输运(SST) k -ω湍流模型有限体积法程序对二元进气道在高反压下的非定常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成功捕捉到激波串自激振荡现象,在此基础上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OD)和动力学模态分解(DMD)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自激振荡是低频主导、多频耦合的复杂振荡现象;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和动力学模态分解构建的预测模型均能准确快速地预测出非定常流场的演变特性,预测误差小于0.2%,前者耗时为0.22 s,后者耗时为0.05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