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428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7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利用自行设计的具有二次喷注孔、带缩进长度的双组元离心式试验喷嘴,对该种结构喷注单元的流量系数进行了测量。研究了喷嘴几何特性值和喷嘴结构参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并对基于动量原理的理想流量系数进行了修正,从而使计算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相互逆转双族流气动喷嘴出口后喷雾的流场结构。实验中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对喷嘴出口后冷态流场结构进行了测量,给出了平均速度以及瞬时脉动均方根速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转双族流气动喷嘴出口后流场可分为初始的掺混段和后来的扩散段两个阶段,在此两阶段,流场结构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用冷态实验模拟爆震室中雾化性能的研究。实验中,采用水/压缩空气模拟煤油/氧气,测试了与爆震试验供应压力一致的各工况下的混合物索太尔平均直径(SMD)。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压力、水压力的增大,SMD减小;所建立的冷态雾化和混合实验台可以满足模拟热态实验雾化效果的需要,且带头部离心喷嘴的爆震性能好于直射喷嘴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喷注器下游燃料和氧化剂两相流场分布的实验研究,研制了能同时对其流强及混合比进行测量的两相探针,并对其进行了标定。利用两相探针对不同反压下同轴式喷嘴下游的流强和混合比分布所进行的试验研究,证明探针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STOCHASTICBOUNDARYELEMENTMETHODSFOR3-DPROBLEMSWITHCENTRIFUGALFORCESANDRELIABILITYANALYSIS¥WenWeidong;SunXiaoling(NanjingUnive...  相似文献   
16.
曹永  郭志辉  黄勇 《推进技术》2003,24(1):47-50,86
利用激光粒子动态分析仪 (PDA)对 180°互击型层板式喷注器的喷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测量了喷雾典型区域的液滴速度、直径、体积通量密度等参数。分析了喷注器的雾化过程和喷雾特点 ,同时重点研究了喷口槽宽、推进剂流道面积比以及推进剂喷注速度比等参数对喷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喷雾沿喷口展向可分为三个明显区域 ,中间区域流量较小但雾化较细 ,从槽两端喷出的液雾流量较大但液滴尺寸较大。对于一定的流道截面比γd 和喷注速度比γv,存在一个最佳的喷嘴槽宽w使雾化质量最优。同时 ,在喷嘴槽宽合适时 ,流道截面比γd 和喷注速度比γv 的适当增大有利于改善雾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共轴式旋翼风洞实验结果,结合轻型共轴式直升机M16飞行中的现象,分析了上下旋翼气动干扰对共轴式直升机过渡飞行中航向操纵的影响。介绍了直升机由悬停转入垂直上升、平飞中加减速和转入爬升与下滑等过程中,由于上下旋翼干扰发生了变化,使直升机航向发生偏转后飞机的反应情况,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的相应操纵。所得结果对研究共轴式直升机的操稳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共轴式直升机飞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总体设计角度,对双旋翼共轴式直升机的悬停和前飞性能计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一套工程实用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程序,计算了算例。特别在悬停状态下,根据滑流理论,考虑了双旋翼的相互气动干扰,经过合理的简化、推导和求解,得到了适合不同旋翼间距的悬停性能计算公式。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在旋翼实验台上进行了双旋翼气动特性实验。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可以较好地满足直升机总体设计要求,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低湍流度磁悬浮风洞的气动和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磁悬浮风洞的历史、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和介绍 ,提出了建造 30 0mm× 30 0mm磁悬浮低速风洞 (简称MSWT 30 0 )的设计思想 ,给出了MSWT 30 0主要部件 ,包括离心式鼓风机、过渡段、大角度扩散段、稳定段、收缩段、实验段。MSWT 30 0的建立将结束我国没有磁悬浮风洞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制了可更换喷嘴的中压气体引射器 ,利用现有中压气源驱动 ,建成一座增压回流引射式跨声速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 2 .4m×2 .4m ,M =0 .3~ 1 .2。稳定段最高工作压力为 0 .45MPa ,最高模型试验雷诺数Rec=1 5× 1 0 6(M =0 .90 ,C =0 .2 4m) ,稳定吹风时间≥ 1 5s。风洞气动回路上分别配置有多喷管引射器、栅指扩散段、跨声速试验段驻室抽气系统及特殊的主排气系统等装置。采用智能自适应解耦控制技术 ,实现总压和M数独立、快速、精确地控制。该气动布局与部段配置及其功能设计 ,在国内跨声速风洞中均是首次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