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72篇
航空   190篇
航天技术   320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6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胡庆雷  李理 《航空学报》2015,36(4):1259-1266
 针对航天器姿态控制过程中同时存在输入饱和与姿态角速度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姿态控制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系统渐近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显式地给出输入力矩和姿态角速度的最大幅值,并通过引入一个时变锐度参数来增强系统对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由于四元数的冗余性所导致的退绕问题,设计了一组新的姿态偏差函数和偏差向量,使得控制器在满足上述约束的同时还具有抗退绕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同时满足输入饱和与姿态角速度受限的约束,并且在较大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很强的鲁棒性,同时成功地规避了退绕现象。该算法为存在多重约束的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航天事业发展趋势和未来需求指明,航天测控系统应该向以自主运行能力为代表特征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提出了标准化的支持与服务、映射现实的体系架构、实时响应的运行模式、服务化的基础平台等4项关键技术。通过将测控系统和卫星系统之间的接口、测控系统和用户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化,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化的操作逻辑。通过在计算机中映射现实系统的思想方法,从而产生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备的、支持自主运行的,并具有良好进化性能的系统架构。通过实时响应的运行模式可以很好满足全时段和突发性等具有挑战性的测控服务需求。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基础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基础层与业务层分离,有利于整个系统的持续改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的速度,建立竞争力优势。由此说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自主运行的航天测控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THESPILLOVERMANAGEMENTINTHEDYNAMICOUTPUTFEEDBACKCONTROLOFFLEXIBLESPACECRAFTTHESPILLOVERMANAGEMENTINTHEDYNAMICOUTPUTFEEDBACKCO...  相似文献   
84.
In an environment of declining financial budgets for space projects, new approaches - such as Design-To-Cost - are being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oday's satellite design processes. Using an example of a current mission (the power subsystem of the Solar Probe spacecraft) under study at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the main part of the paper discusses an Integrated System Model (structured into a performance model, a cost model, and an effectiveness model) that is part of a model-based design process used to perform cost-effectiveness trades. A simulation tool is used during the first step to size the components of the power subsystem, and then simulate its performance during operation. The determined dimensions are transferred into an EXCELTM-spreadsheet and linked to the components' costs. With a cost accounting tool that combines cost estimati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of the power subsystem, the life-cycle cost of each alternative design concept is computed. To determine the cost-risk of the different design alternatives for each component, cost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are introduced. By performing Monte-Carlo simulations, cost sensitivities are revealed. In the next step of the trade study proc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ternatives is analyzed. Having determined cost and effectiveness, estimates can be made for where the different alternatives lie in the design space.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main drivers for the spacecraft's performance and cost. Finally it is shown how the mission design benefited from th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 an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Design-To-Cost.  相似文献   
85.
龙江  太萍 《航天器工程》2009,18(1):99-103
文件类产品价格管理是总体设计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关注和规范化。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首先,以宏观经济学中有关价格的概念为理论基础,介绍了价格的职能和作用,并分析了价格管理应用于文件类产品管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总体设计单位文件类产品价格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讨论。最后,结合航天产品价格管理特点,对文件类产品价格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
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系统工程技术水平是航天器系统研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对我国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差距,阐述了国内面临的空间任务形势及系统工程技术发展要求;然后,研究构建了以系统工程过程和活动为核心,并包含任务能力支撑要素、发展基础要素和发展保障要素的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体系框架;随后,提出了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目标,并从专业技术发展、经验继承、活动过程研究、工具方法完善、标准规范开发和发展机制健全等方面梳理了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建设内容;此外,还探讨了航天器系统工程技术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7.
现有可维修航天器为实现可维修能力代价大,且技术发展途径不清晰,难以推广应用.本文在对国外可维修航天器技术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可维修体系架构、可更换功能模块体系和即插即用接口体系3方面,提出了一种可维修航天器的通用设计方法.结合所提方法,设计了一种主结构可变构型的模块化可维修航天器,阐述了所涉及的关键技术.所设计的可维修...  相似文献   
88.
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在柔性航天器的振动主动抑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哈密顿原理和压电驱动的载荷比拟方法,建立了带MFC压电驱动的离散形式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算法进行主动控制。结果表明:在航天器的柔性体受到脉冲载荷激励条件下,使用MFC驱动器可以实现航天器挠性振动的快速抑制,并且同时保持中心刚体姿态的稳定性,即能够实现挠性振动与姿态运动的协同控制。基于MFC的主动控制方法对于高频响应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于柔性占优的航天器,采用MFC的主动控制优于被动控制。本文方法在处理具有复杂柔性体的航天器时更具优势,更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9.
载人航天器密封系统漏率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为航天员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的环境,对密封舱及其环控生保系统、热控制系统、推进控制系统等中各管路的密封性能有严格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漏率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漏率检测系统,并依据该方法制定了密封舱体和各管路的漏率设计和指标分配的流程。本流程可用作载人航天器舱体密封系统、管路密封系统的漏率设计,对保证载人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
Close proximity operations around small bodies are extremely challenging due to their uncertain dynamical environment. Autonomous guidance and navigation around small bodies require fast and accurate modeling of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for potential on-board computation.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a model-based, data-driven approach to compute and predict the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around irregular small bodies. More specifically, we employ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 theories to design, train and validate Single-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s (SLFN) capable of lea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cecraft position and the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ELM-base neural networks are trained without iterative tuning therefore dramatically reducing the training time.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in constant density models for asteroid 25143 Itokawa and comet 67/P Churyumov-Gerasimenko show that ELM-based SLFN are able learn the desired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oth globally and in selected localized areas near the surface. The latter results in a robust neural algorithm for on-board, real-time calculation of the gravity field needed for guidance and control in close-proximity operations near the asteroid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