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251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近失速状态的间隙泄漏流流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间隙泄漏流以及泄漏涡自身的非定常性对轴流压气机的旋转失速的影响.对跨声速轴流压气机NASA转子37进行全三维定常、非定常的数值模拟,对比了最大效率和近失速工况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定常计算所获得的总性能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对于非定常计算,详细分析了NASA转子37近失速工况下流场结果,揭示了NASA转子37在近失速工况点,间隙泄漏流存在较明显的非定常性,这种非定常性表现为间隙泄漏流激波干涉引起间隙泄漏涡的周期性破碎.   相似文献   
72.
用户星天线空间扫描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翟坤  李顺利  杨涤 《航空学报》2008,29(5):1308-1313
 天线空间扫描过程是建立中继卫星系统星间链路的关键阶段之一。首先分析比较了水平行扫、螺旋扫描和分行螺旋扫描策略,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轨迹预处理算法,设计了一种变速分行螺旋扫描策略。然后采用蒙特卡罗仿真分析了用户星天线开环回扫指向精度,近似确定了天线空间扫描的范围。最后通过仿真比较等速分行螺旋扫描和变速分行螺旋扫描策略,并仿真了用户星天线捕获中继卫星的过程,通过仿真结果证明所设计的变速分行螺旋扫描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to design pinion machine tool-settings for spiral bevel gears by controlling contact path and transmission errors. It is based on the satisfaction of contact condition of three given control points on the tooth surface. The three meshing points are controlled to be on a predesigned straight contact path that meets the pre-designed parabolic function of transmission errors. Designed separately, the magnitude of transmission error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ontact path are subjected to precise control.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we suggest to modify the values of blank offset, one of the pinion machine tool-settings, and redesign pinion ma- chine tool-settings to ensure that the magnitude and the geometry of transmission errors should not be influenced apart from minor effects on the predesigned straight contact path. The proposed approach together with its ideas has been proven by a numerical example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actice of a pair of spiral bevel gears.  相似文献   
74.
反射面背射螺旋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反射面背射螺旋天线,其反射面口径仅有几个波长,通过采用新型背射螺旋天线作馈源,成功解决了小口径反射面天线效率低的难题,实现了高达75%的口面效率。该天线体积小、重量轻,已成功应用于嫦娥一号卫星机械转动定向天线。文章对该天线的设计、仿真计算和实测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5.
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旋涡破裂以后,立尾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抖振.抖振是由立尾上表面压力的周期性脉动造成的.对机翼和立尾表面的压力频谱分析表明,立尾上的压力脉动来源于机翼前旋涡破裂流中的螺旋波.对于本实验使用的模型来说,当机翼迎角α=0°~20°范围,由于流动是附着流和涡流,所以立尾没有明显抖振;当机翼迎角在α=20°~56°范围,立尾处在破裂涡流的范围,立尾抖振明显,并且抖振强度在35°~50°之间达到最大.因此,三角翼破裂涡流中的螺旋波正是双立尾产生抖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螺旋型喷嘴液滴分布特性及液滴直径经验公式的拟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螺旋型喷嘴是压力式喷嘴的一种,它能提供细密的水雾,在工程上具有广泛的用途.笔者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表征液滴尺寸的参数,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螺旋型喷嘴液滴直径的准则关系式,通过实验研究了TF6喷嘴的雾化液滴几种常用的直径随喷雾压力的变化规律,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了TF型喷嘴雾化粒子的几种直径(D0.1、D0.5、D0.9、D32)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7.
椭圆形截面螺旋管道内二次流动的摄动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曲线直角坐标系中的N-S方程出发,采用摄动方法求解了椭圆形截面螺旋管道内粘性流动。结果表明:一阶挠率项仅影响椭圆形截面上的二次流动,并不影响截面上轴向速度;当轴向压力梯度较小时,二次流动主要受挠率的影响,随着轴向压力梯度的增加,曲率的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78.
曲率和挠率对圆截面螺旋管道粘性流动的三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ermano的曲线正交坐标系下的完全N-S方程,采用摄动方法求解了圆截面螺旋管道内的粘性流动,得到完全三阶摄动解,研究了曲率和挠率对二次流动和轴向速度的一阶、二阶和三阶作用。在曲率一阶项的作用下,截面上形成方面相反的两个二次涡,轴向速度最大值移向外侧;曲率的二阶项使二次涡的中心移向外侧;在曲率和挠率的高阶项(二阶和三阶)的共同作用下,靠近下半截面的涡增加,同时,二次涡的中心和轴向速度最大值移  相似文献   
79.
弧齿锥齿轮加工参数的全局优化设计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本文通过局部综合法对齿面一阶和二阶接触参数进行预控,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了齿轮副在小端、中部、大端啮合时的接触印痕和传动误差,通过对可选加工参数的优化设计,消除了齿轮副的三阶接触缺陷。   相似文献   
80.
针对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由行波共振引起的掉块故障,采用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对行波共振发生时从动锥齿轮的共振特性和应力分布开展研究。基于声测法开展了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试验,研究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特性,获取了从动锥齿轮行波共振动频、危险转速以及破坏断裂特征。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试验中出现三节径共振皆是前行波共振,四节径共振是后行波共振;三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74.2%~76.2%,四节径共振危险转速范围为102.8%~104.2%。数值仿真与试验测试中结构静频值具有一致性,三节径误差小于2%,四节径误差小于5%,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仿真计算四节径行波共振时从动锥齿轮齿根处和辐板应力集中,应力分布形式与齿轮故障复现试验断裂形式基本一致,辐板正面应力值大小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在0.5%~9.5%,满足工程级应力预测要求,验证了瞬态接触动力学分析方法对齿轮行波共振应力预测的有效性。试验表明该齿轮结构是否存在初始缺陷是发生齿轮断裂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