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227篇
航空   1449篇
航天技术   293篇
综合类   278篇
航天   4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拍摄大视角动态全息图的光照,用精心选模的高性能调Q Nd:YAG倍频脉冲激光器拍摄了几种动态三维流场的双曝光全息图,在用层析法对双高斯函数的温度场作了模拟验证性计算的基础上,给出了双芯乙醇灯温度场的两个横截面上温度分布的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52.
简述了相位法曲面全场无接触三维测量的基本原理,针对为汽车车顶抗凹性能研究而制作的模拟覆盖件的外形测量要求,设计了相位法三维测量的光学成象系统与图象处理系统,并应用到汽车模拟覆盖件的外形测量,测量结果与三坐标所测结果相近,说明了该测量系统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53.
本文给出了无界域上不定二次规划一个算法。该算法将不定规划转化为一系列凸二次规划,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54.
针对现有的稠密点云配准方法依赖初始位置设定、计算成本高、配准成功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云局部几何特征的稠密点云配准方法。采用深度卷积网络模型提取点云的局部几何特征,从而减少了三维点云数据的噪声、低分辨率和不完备性等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K维树搜索完成局部几何特征描述子的关联工作。最后,通过随机采样一致算法对点云的相对位姿进行鲁棒的估计。通过对开源数据集上5个典型场景中的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的配准成功率达到92.5%,配准精度达到0.0434m,配准时间相对最邻点迭代配准算法缩短了74.7%,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时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5.
宋海平  王林江 《航空学报》1992,13(12):657-660
 本文用解析与数值结合法研究在含有椭圆孔的有限大小弹性板上,有一椭圆弹性环加强时,板及环上的应力场。假设板与环间处于无初应力的紧密接触状态,弹性板和弹性环的应力函数都可按复劳伦级数展开。根据孔与环的接触边界条件以及各自的外边界条件,运用节点配置法确定板、环的级数系数,从而求出板、环上的应力场。文中分析了级数项数一配点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飞机燃油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某机型油箱,利用切片法有效地求解了飞机在任意姿态下的燃油量及姿态误差,并尝试采用三维实体造型技术来进行飞机燃油的测量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57.
通过应变等效假设在本文提出的具有过应力特征的统一粘塑性本构模型[5]中引入了描述材料损伤的内变量。并且给出了一个基于组合功密度概念的新的损伤模型。同以往的唯象模型相比,该损伤模型具有较明确的细观物理意义,能反映应变率和应力状态对损伤演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数字样机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飞机数字化设计中 ,建立三维外形数模 ,实现三维设计、三维协调、三维预装配 ,生成全机数字样机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介绍了国内首次数字化样机设计在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进展情况 ,叙述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技术基础、应用要点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9.
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高超进气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进军  张堃元  徐辉  徐惊雷 《推进技术》2001,22(6):473-475,499
设计了侧压角为6°,后掠角45°,斜楔板压缩角分别为4°和8°的两套带隔离段的高超三维侧压式进气道,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马赫数、出口反压、斜楔板压缩角以及隔离段等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来流马赫数及较小的斜楔板压缩角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总压恢复系数较高.总增压比在不同斜楔板压缩角时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0.
针对涡轮叶片尾缘冷却结构特点,建立了后台阶三维缝隙结构气膜冷却特性试验台,测量了缝隙中心和肋中心下游换热系数的局部分布,研究了不同雷诺数Re(5000~15000)与吹风比Br(0.5~2.0)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出口的换热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肋后中心线略有起伏;(2)随着Re的增大,换热系数增大,随着Br的增大,换热系数减小;(3)在靠近出口位置,由于热边界层与三维掺混特性流场的影响,使得换热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