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7篇
  免费   1195篇
  国内免费   1908篇
航空   5861篇
航天技术   1678篇
综合类   1072篇
航天   20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505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首先导出了在非定常气动力作用下的弹性飞行器纵向运动方程。而后就简化的非定常气动力数学模型提出了分析气动弹性对飞行器稳定性影响的方法。并从有效抑制飞行器的弹性振动角度研究主动反馈控制、操纵面及陀螺位置合适选择的最优综合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92.
飞机总能量控制系统的研究Ⅰ——原理分析与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总能量控制是一种全新的综合飞行/推力控制技术,从控制飞机总能量的变化与分配出发,全面解决纵向飞行轨迹控制与速度控制之间的耦合问题;进而建立起一体化的综合飞行控制系统。用多变量系统解耦控制理论研究了这种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了总能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建立起包含飞机纵向姿态控制回路和发动机推力控制回路的飞机质点能量运动模型,然后利用输出反馈和V规范型前馈解耦策略,对此系统进行解耦分析,设计出能实现飞行轨迹与速度间解耦控制的总能量控制律,并确定出系统的设计条件;最后以波音(Boeing)707飞机为对象,进行了具体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993.
田兰俊  杨泉林  常文森 《航空学报》1993,14(12):631-635
30mm×30mm五分力磁悬挂天平由电磁铁组、电磁感应式位置传感器、磁悬挂控制器、气动力测量系统等部分构成。在80m/s低速风洞中进行了吹风试验的主要结果,包括电磁铁设计理论与结构形状、传感器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控制补偿律和工程实现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在位形空间中受约束系统的几何性质,对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及所受的约束力进行研究。通过引入法空间及切空间的概念,实现了机器人运动及力的解耦控制,从而简化了控制系统。通过对双臂机器人系统的位置/力动态混合控制的数字仿真,说明本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95.
汪运昌 《航空学报》1998,19(3):361-364
给出的火控计算模型由两部分构成:首先利用机载雷达和其它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求解目标速度Vt和进入角Q,然后采用表格函数线性插值与解析修正相结合的方法,来求解导弹发射的最大、最小允许距离。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该数学模型已经用于某现役歼击机改装的雷达火控系统。  相似文献   
996.
运动干涉检测的模糊逻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最大相对速度-距离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逻辑控制时间裕度,使任意两次检测间的时间间隔适当增大。该方法不仅减少了检测次数,更主要的是利用模糊逻辑的鲁棒性,减少了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它无论在效率还是在可靠性方面都有了提高。以运动平面多边形为例,通过不采用、采用、部分采用模糊逻辑控制3种方法加以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机身大迎角气动力的控制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圆锥机身模型在迎角0°~90°范围内的气动力特性。采用边条控制技术,可获得所需要的控制力与控制力矩。通过边条的对称或单侧布局和匹配边条不同的大小与安装位置,可以找到非对称力的最优控制方案。对对称布局,可以使对称现象得到控制,虽然侧力还微小产生,但侧力起始迎角却明显增大,且变化峰值可降低到原来的25%;对单边条控制,可以获得理想平稳的控制力与控制力矩。  相似文献   
998.
电子阻尼的增进——局部激励应变的补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以压电陶瓷片为作动和测量元件,构成速度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的“电子阻尼技术”之所以不能大幅度增加结构阻尼的原因。提出了“局部激励应变补偿”和把通常的微分负反馈改为低截止频率的惯性环节正反馈的控制新方案。压电悬臂梁的实验表明,它们能使结构模态阻尼比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99.
飞行控制系统的非线性鲁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军  张明廉  宋子善 《航空学报》1998,19(2):169-172
对非线性飞行控制系统的非线性鲁棒动态逆设计方法作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具有鲁棒稳定的非线性动态逆控制方案,以克服飞机在机动飞行时,被控对象参数不确定性和外干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该方案在这种情况下的稳定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飞行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反馈线性化和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反馈线性化将非线性耦合系统等效转换为线性解耦系统,利用具有在线学习能力的神经网络补偿反馈线性化的误差,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控制结构,并利用李亚普诺夫函数导出了网络权值的自适应调整规则。在巡航弹地形跟踪应用中的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不仅具有精确的跟踪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