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62篇
航空   661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1.
针对某型航空活塞发动机在运行中多次出现的空中气门卡阻故障,结合该型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和实际运行环境,对故障发动机气门导套内沉积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EGView软件对故障案例的FDR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剧变导致气门-导套间有效配合间隙减小是导致空中气门卡阻的根本原因;在飞行中,在30%功率附近燃油流量偏小是导致温度剧变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增加发动机30%功率附近燃油流量的解决方案,给出了推荐的下限阈值为17.0 L/h,经实践验证该排故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712.
风洞试验模型表面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易峰  张征宇  王学渊  黄叙辉  范金磊 《航空学报》2019,40(6):122595-122595
风洞试验模型在气流脉动作用下小幅振动,导致光流法从荧光油膜时序图像中解得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含有模型运动速度,降低了荧光油膜全局摩阻测量准度。为此,提出试验模型表面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测量方法,将模型表面的背景纹理(如人工网格线或其他典型特征)作为基准,利用图像相关法离散匹配,获得相邻时序图像中背景纹理的(几何位姿)映射矩阵;基于模型运动的连续性,推导了映射矩阵的全局优化方程,并结合光流法,实现了模型振动与其表面荧光油膜路径运动的解耦。Oseen涡对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场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平移旋转条件下,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沿Oseen涡核连线分布的测量速度)与理论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1%,较无平移旋转条件下的光流计算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仅增加0.6%。2 m量级高速风洞某空腔试验与机翼试验的荧光油膜路径运动速度测量结果进一步显示:本文方法测得的流动现象正确,能得到定量、清晰的表面摩擦应力线图谱与油膜路径运动速度场,较传统方法优势明显,工程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713.
针对上下壁面交错又排布置肋通道的阻力特性,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通道的压力系数分布。入口雷诺数变化范围为60000-150000;采用非结构化网格进行网格划分,利用realizable湍流模型和增强壁面函数封闭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带肋通道的流动阻力较大,沿着流动方向,压力系数迅速地减小,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压力系数增加,带肋的下壁面压力系数分布非常的不均匀,不带肋的左侧壁面压力系数分布相对均匀。  相似文献   
714.
为了研究不同射流环境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动损失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分别考虑压力面与吸力面2 种气膜冷却打孔方案,总结在不同吹风比条件下叶栅通道内部流场环境特点,以及不同流场环境下叶栅损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明:叶栅通道内部气膜冷却射流环境分为低动能比射流环境(动能比小于1)与高动能比射流环境(动能比大于1),这2种射流环境 的边界层、叶栅出口二次流损失、动能亏损情况以及叶栅出口的总压损失系数有不同的变化特点:在低动能比环境下,冷气射流会 贴附壁面流动,进而影响边界层;在高动能比环境下,冷气射流直接与主流掺混。吸力面的冷气射流对叶栅气动损失有较大影响, 当射流动能较大时,使叶栅总压损失变化50%以上;而压力面的冷气射流对叶栅气动损失影响很小,经过计算,压力面的冷气射流 仅使叶栅总压损失系数最大变化0.64%。  相似文献   
715.
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冷却气体流量,提高纵向波纹板隔热屏结构的气膜冷却效率,提出了非均匀孔排布局波纹板隔热 屏结构,即保持开孔率不变,构建了上游波纹结构气膜孔排布密集、下游波纹结构气膜孔排布稀疏的非均匀结构。在发动机真实 工况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非均匀孔排方式对沿程冷却气体流量分配特性和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振幅比变 化对波纹板隔热屏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密后疏型非均匀孔排布局可以改变冷却气体在隔热屏不同位置处的出流 量,从而显著提高隔热屏的气膜冷却效率。在气膜孔孔参数以及开孔率不变时,增大隔热屏上游孔排密度既可以提高隔热屏上游 的冷却效果,又不会明显降低隔热屏下游的冷却效果,使隔热屏整体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有所提高,相比于均匀孔排结构,前密后 疏孔排布局最高可使隔热屏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12.66%;在相同工况下,当振幅比从0.035增大至0.075时,隔热屏的面平均 气膜冷却效率显著提高,最高可使其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16.32%。  相似文献   
716.
讨论五面体网格下,涡轮静子叶片含多排冷却孔时三维粘性流场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的数值求解问题。考虑到叶片含多排冷却孔的工程背景,本文发展了生成五面体非结构网格的快速有效方法即仅在一个拟S1面上生成非结构网格,而沿叶高方向仍采用结构网格的生成办法。文中还采用了新的网格优化措施以改善生成网格的质量。流场的计算采用了非结构网格下的高分辨率迎风格式。几个典型算例表明:本文发展的网格生成方法快速有效,而且网格生成质量较高;发展的计算格式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三维流场数值解,并具有较高的激波分辨率。   相似文献   
717.
涡轮叶栅前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流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前缘上游端壁有单排和双排孔冷却的大尺寸低速涡轮导向叶栅进行了气动测量、热示踪和端壁流场显示,在吹风比1~3范围获得了叶栅内的详细流场、冷气的空间分布和端壁上的流动图案。结合先前测得的没有冷却时的流场数据,这些结果表明端壁气膜冷却对叶栅流场结构有重大影响,吹风比是主宰射流与二次流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双排孔喷射使冷气比单排孔喷射更贴近端壁。低吹风比喷射冷气不能到达压力面并被二次流逐渐卷离端壁;中吹风比喷射有效的抑制了二次流的形成,并使端壁流线偏向于无粘流流线,冷气很均匀的覆盖在端壁上。   相似文献   
718.
喷管超音段壁面排气引射冷却方案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常温条件下,对3种轴对称收扩喷管超音段壁面排气引射冷却方案(缝隙式气膜冷却、离散孔式气膜冷却和冲击—气膜组合式冷却)的气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冷却方案的推力系数、壁面压力分布和抽吸特性以及冷却气流量对这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轴对称收扩喷管相比,采用排气引射冷却的喷管具有更好的推力特性,3种喷管的抽吸特性都优于轴对称基准喷管。   相似文献   
719.
在相似理论指导下, 对旋转系流动与换热方程以及边界条件进行无量纲化, 得出了描述旋转气膜冷却效率与换热系数的一系列准则, 设计并建立了实验台, 解决了从高速旋转部件上引出测试信号而不失真及对旋转试件进行强电加热等问题, 并在旋转情况下, 对常用的平板型叶端气膜冷却效率及其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总结出可供工程参考的准则公式.   相似文献   
720.
周莉  张鑫  蔡元虎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8):1695-1701
对非定常环境下动叶气膜冷却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动静部件之间非定常效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静叶的尾流迁移在冷气喷射位置处时,冷气在喷射位置下游壁面附近的覆盖宽度增大,距喷射位置下游约30%弧长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气膜冷却效率,但在喷射位置附近的冷却效果略差一些.气膜冷却效率的振荡幅度随着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由于端壁附近旋涡的影响,冷气很难到达端壁附近,而是被卷吸到喷射位置的下游去,在喷射位置下游靠近端壁附近的冷却效果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