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425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104篇
航天   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光线示波器振子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地测量记录各种被测信号,应当正确地选用振子的固有频率和阻尼,适当地选取被测信号的大小,保持信号源内阻Ri与振子的内阻rg相匹配,同时要正确地调整光点位置,以减小圆弧误差.  相似文献   
52.
针对某机钛合金叶片阻尼凸台的等离子喷涂质量不稳定问题,通过采用调整设备、增加工装、改善吹砂质量、优选工艺参数的方法,提高零件喷涂一次合格率,增强涂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53.
简述了ZN—1阻尼胶料的优点及用途。重点对GJB979—90《ZN-1阻尼胶料》中将诺模图作为参考件的原因、阻尼性能的确立原则、阻尼性能的确定及其指标的统计处理和取样方法的规定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54.
单桨带尾桨直升机的尾旋翼设计成摆振柔软型后,带来了新的动力学问题:尾桨与尾梁耦合动不稳定性问题。本文简述了它与主旋翼/机体耦合动不稳定问题的差别,主要介绍了尾桨与尾梁耦合动不稳定性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为消除这种不稳定性,对一些关键设计参数提出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5.
研制了带垫卡箍刚度测试装置,分别对不同规格卡箍线刚度和扭转刚度进行了测量,并将卡箍刚度测量数值引入卡箍-管路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管路固有特性数值计算与试验测试结果对比,误差在5%左右,验证了卡箍刚度参数的准确性.进一步搭建了卡箍阻尼测量系统,通过测量卡箍动态传递率,获得相对应的模态阻尼比,并将卡箍阻尼测量数值引入卡箍-...  相似文献   
56.
针对柔性接头动态迟滞曲线受控制系统控制位置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电液伺服机构和柔性接头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构建了柔性喷管的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将其和电液伺服机构-定刚度定阻尼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液伺服机构主要参数、柔性接头工作参数等对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电液伺服机构-变刚度变阻尼模型所构造的迟滞曲线可更准确地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并符合迟滞曲线随频率变化的规律,反馈系数、放大器静态放大系数、电液伺服机构增益、滑阀流量增益等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该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电液伺服机构-柔性接头系统动态特性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用于叶片减振的压电材料分布拓扑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可用于实际叶盘结构的压电分支阻尼器拓扑优化方法,可以给出总质量受约束的压电材料在叶片上的最佳分布,达到尽可能大的模态阻尼比。通过理论推导说明:压电阻尼器所产生的模态阻尼比仅取决于模态机电耦合系数,且该系数只与压电材料的几何形状以及模态应力场有关。进一步结合压电本构关系,基于应力分量的线性加权给出了有限的压电材料在叶片上铺设位置“优先级”的判断指标。给出了基于叶盘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压电材料拓扑优化方法,通过替换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的方式对压电材料进行布置,并给出了多模态族优化、极化方向设置、电极铺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一个接近真实的叶盘模型上应用了此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仅使用质量占叶片质量10%的压电材料,就可以为多个模态提供约12%的阻尼比。   相似文献   
58.
以某多级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叶顶间隙和减振阻尼台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揭示了叶顶间隙变化对叶顶泄漏流动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各级转子叶顶间隙变化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的相对大小。研究发现针对所研究的多级轴流压气机,第5级转子叶顶间隙的变化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幅度最大,当叶顶间隙从0.390 mm增加到1.007 mm时,级效率下降了1.72%;而其他级的效率下降幅度较少,最大降幅不超过0.6%。此外,研究了第1级及第5级转子叶片阻尼台对多级压气机性能影响,分析了阻尼台对流场结构及流通能力的影响,揭示了阻尼台影响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阻尼台时,多级轴流压气机的峰值效率、峰值压比以及堵塞质量流量都会下降,其中峰值效率下降了1.6%,峰值压比下降了1.2%,堵塞质量流量下降了1.2%;尤其是第1级和第5级效率明显下降,第1级级效率下降约5.2%,第5级级效率下降约1.6%。在阻尼台存在的地方总压损失大,密流值会降低,流通能力会下降。  相似文献   
59.
基于实验复模态参数的有限元模型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文贤  陈新 《航空学报》1999,20(1):11-16
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完备实验复模态参数,修正带有非比例阻尼矩阵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迭代修正方法。首先,对处理困难的阻尼矩阵表达为质量与刚度矩阵的多项式组合,并给出了物理解释,被修正参数为该多项式的系数和结构的某些局部几何、材料参数,其修正结构物理意义明确,与结构的动态设计相适应,实例表明了本文修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弹性梁碰撞阻尼识别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首先将连续碰撞系统离散成包括任意个模态的状态方程,然后基于Hertz定理和能量平衡原理,证明弹性碰撞阻尼取决于碰撞冲量和最大碰撞力,提出了确定弹性梁碰撞阻尼的新方法,解决了碰撞阻尼识别中的关键问题。最后由两个弹性梁的碰撞实验检验了其正确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