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7篇
航空   289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71篇
航天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神经网络动态逆方法在飞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了神经网络与非线性动态逆方法相结合的神经网络动态逆方法,研究了神经网络动态的网络结构。为进一步改善直接动态逆控制器的性能,对由动态逆和原系统构成的伪线性系统,给出了两种综合方案,并将这种方法用于飞机指令增稳系统的设计。通过一种方案的仿真研究表明,综合控制策略不仅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研究成果显示了神经网络动态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其在飞控系统设计中所具有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32.
在MATLAB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STATCOM的仿真模型,并以含有STATCOM的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例,结合逆系统控制方法,用S-Function仿真分析了STATCOM在系统暂态故障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仿真结果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从淬火变形、开裂、拉伸机械性能、硬度、晶间腐蚀等方面,对AQ251新型淬火剂在铝合金板材热处理上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淬火剂对减少零件淬火变形和开裂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4.
非线性逆在ASTOVL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先进短距起飞垂直着陆飞机(ASTOVL)的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控制律,基于解和掌握气动舵面和推力矢量舵面控制下的飞机数学模型,应用非线性动态逆理论,为ASTOVL飞机从巡航到悬停阶段的飞行,设计了推力矢量控制器和俯仰控制器,以合理地分配飞机上的力和力矩,使得俯仰姿态速度和法向速度的控制在推进系统性能包括线范围内是近似线性和解耦的,最后以ASTOVL飞机悬停阶段的数字仿真曲线为例,证明了所设计的两个控制器是可行的,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5.
无人机直接侧力控制的关键是实现无人机运动参数的解耦。逆系统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解耦方法,但其对模型的要求比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一种H∞控制与逆系统的集成控制结构,对系统的输出解耦控制和鲁棒性分别进行分析,解决了传统的控制结构框架下系统控制精度和鲁棒性不能兼容的矛盾。最后,通过对某型无人机的直接侧力控制仿真验证了这种新型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将直升机姿态角系统划分为快慢回路 ,并分别采用动态逆方法进行设计 ;针对动态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了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方案 ,把BP小波神经网络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的小波神经网络分别应用于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中 ;最后对典型机动飞行进行了仿真 ,说明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证明 ,本文采用的小波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效果好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逆升压电子设备冷却系统具有两种冷却方式─—冲压空气冷却方式和空气循环冷却方式,必须要有一套控制机构来自动选择系统的冷却方式。文中分析了以往的机械传动控制方法和基于三点温度的微机控制方法,并指出这两种控制方法的缺点。最后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飞行高度及马赫数的微机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8.
针对飞机过失速机动飞行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动态逆与扩张状态观测器相结合进行扰动估计补偿的新思路。根据时标分离原则将飞机状态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并分别设计了两个回路的动态逆控制器。在快慢回路分别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的不确定部分进行估计补偿,抵消不确定部分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对控制律进行了过失速机动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较大参数摄动情况下,设计的控制律能控制飞机跟踪控制指令,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前体构型对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在相同的压缩角度及几何长度下,设计了升力体前体和类乘波体前体两种构型方案。就不同构型对前体/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进气道二维流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进气道二维流动,三维升力体和类乘波体前体构型在设计状态和不同来流攻角下均存在一定的横向压力梯度,导致进气道流量捕获能力降低,与二维流动差异较大,前者流量系数下降20.3%,后者下降9.0%。相比较而言,类乘波体前体在流量捕获能力及升阻比等方面性能更优。增大类乘波体前体宽度比和前缘角度,可以减小前体横向压力梯度,提高前体/进气道的流量捕获能力,前者提高了升阻比,而后者则降低了升阻比。  相似文献   
40.
六自由度压电隔振平台各通道之间存在的强耦合性以及压电作动器固有的迟滞非线性都对系统动力学建模提出了挑战。为此,基于模态分析技术对六自由度压电隔振平台开展面向控制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研究。在充分考虑压电作动器的迟滞非线性后,采用模态坐标变换方法建立了隔振平台Hammerstein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包含了输入端的静态迟滞非线性子系统、解耦的模态方程组以及模态正/反变换矩阵。通过实验测量方法辨识得到模态方程中的参数,采用MPI模型辨识得到静态迟滞非线性子系统,并经过逆补偿控制实验验证了迟滞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迟滞逆补偿策略辨识得到模态反变换矩阵。最终建立了平台的动力学模型,为后续的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