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446篇
航天技术   187篇
综合类   131篇
航天   2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捷联式制导系统中四元数的保范递推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景高 《航天控制》2000,18(3):37-43
推导了捷联式制导系统中四元数的保持范数不变的递推计算公式,并对公式的误差传递进行分析,证明其计算误差随迭代次数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82.
介绍一种微机通用14位高精度A/D、12位D/A转换器的设计与调试方法,特别着重总结在抗干扰和提高精度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83.
本文推导了负二项分布环境因子的非随机化最优置信限和随机化最优置信限,并讨论了严酷环境下的试验信息与良好环境下的试验信息相互折算的问题。为了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我们也给出了部分表值。  相似文献   
84.
岳国粹 《推进技术》1986,7(1):48-66
本文提出的∑A_(a_i)与∑B_(b_j)(B″)b″_jB′b′_k和∑_(c_t)型分子间反应的凝胶化理论,用两种推导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明确凝胶化条件均用数均官能度,不用重均官能度表示,或均用分子的数量分数,不用官能团的数量分数表示.并总结了Flory等的大量实验结果,实测的凝胶点官能度与已知数均官能度一致或接近,而与已知重均官能度相差较大.以往学者提出的不同类型分子间反应的凝胶化理论,绝大部分均概括在这个模型之内,正确部分均继承下来,不对之处也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85.
86.
岳国粹 《推进技术》1983,4(3):34-39
本文分析了应化所和黎明院研制的丁羟粘合剂的各项性能数据,找到了丁羟粘合剂的粘度与羟值等的变化规律,基本与R-45M丁羟粘合剂的相同。发现了国产丁羟粘合剂质量不稳定的症结,明确了合成质量稳定,重现性好的丁羟粘合剂,羟值指标E_A最好为0.70±0.05,与R-45M丁羟粘合剂的规格相同,粘度η30℃为50±10泊。但目前国产丁羟粘合剂的粘度偏高,还没有达到R-45M丁羟粘合剂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7.
直接解算轨道根数的轨道约束自校准定轨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轨道约束自校准技术能够有效地修正系统误差和提高定轨精度。本文为了适应各种航天试验任务要求,将轨道约束自校准技术推广应用到直接解算轨道根数的定轨方法中,并导出了解算开普勒根数的轨道约束自校准公式。  相似文献   
88.
几何不确定性区间分析及鲁棒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飞行器偏离预先设计的气动性能,造成气动性能下降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针对工程中无法给出准确的几何不确定性概率分布以及跨声速条件下非线性气动问题,对几何不确定性的非概率参数化建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Kriging模型及最优化方法建立了快速非线性区间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对称翼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获得了气动性能参数的定量变化区间。在区间不确定性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鲁棒优化设计流程。基于区间序关系及区间可能度转换模型将单目标区间不确定性优化问题转化为多目标确定性优化问题,并采用基于Pareto熵的自适应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寻优。考虑几何不确定性以及升力、力矩、面积约束,以阻力性能为目标对超临界翼型进行了鲁棒优化设计。与确定性优化设计结果对比表明,确定性优化设计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易失效,而鲁棒设计可得到更安全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裂纹矩张量反演方法利用声发射信号求解裂纹信息,是一种有效的裂纹扩展实时监测方法。在工程应用中,传感器接收到的声发射信号总包含一定比例的噪声。噪声信号会影响矩张量反演精度,甚至导致错误结果。研究通过优化传感器排布形式来降低噪声对矩张量反演精度的影响。基于矩张量初至波反演方法,分析了传感器位置选择的理论基础。进而利用人工合成声发射信号,定量研究了在不同传感器排布形式下,矩张量反演精度对噪声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正五边形传感器排布形式具有较好的精度表现,这种排布形式将5个传感器布置在一个圆环上,相邻传感器的传感器-圆心连线的夹角为72°,第6个传感器布置在圆心。此时矩张量求解方程的条件数较小,当声发射信号幅值因为噪声发生变化时,求解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针对矩张量反演中的传感器位置选择问题,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了建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针对含内热源的多孔方腔内自然对流现象问题,采用非正交多弛豫时间(MRT)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Rayleigh数(104 ≤ Ra ≤ 106)、内热源布局方式(水平、垂直及对角布局)、内热源几何尺寸大小(A=1/16,1/8,3/16,1/4)及两内热源间的间距(S=5/64,13/64,21/64)对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a=104,105和S=5/6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内热源采用对角布局方式可获得更好的对流换热效果;在Ra=105,106和S=13/64,21/64的情况下,水平布局方式更优;在内热源采用水平布局,Ra=10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对流换热效果均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而增强;而随着Ra增大,内热源几何尺寸减小,对流换热效果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后随着内热源间距增大其对流换热效果减弱;对角布局也有相似规律,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随着内热源几何尺寸的增加,其对流换热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