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35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给出一个新的向量恒等式,首先采用函数论方法严格证明了该恒等式,其次从向量分析角度指出该恒等式与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从质量守恒的观点给出该恒等式的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62.
从空中俯瞰,淡绿色的交通中心是龙珠,金黄色的屋顶是龙身,航站楼楼顶一扇扇三角形玻璃窗恰似龙脊上无数闪光的鳞片,首都机场T3航站楼犹如俯卧在北京城东北部的一条巨龙,蓄势待飞……  相似文献   
63.
为确定飞机主方案机翼平面形状参,在保持机翼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选择梯形、L形和双三角形机翼,改变机翼的展弦比,前、后缘后掠角等参数,并附加不同边条,看全机的气动特性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基于电流包络线线性分区开关磁阻电机初始位置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刘闯 《航空动力学报》2018,45(3):112-116
提出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脉冲电流包络线线性三角形模型的初始位置角估计方法。该方法先将电机相电感进行分区,通过比较每相脉冲电流峰值判断出转子初始分区,再将每个分区的脉冲电流峰值包络线线性化组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得到各分区脉冲电流峰值与初始位置角之间的数学模型,将实测的脉冲电流峰值代入数学模型计算出转子初始位置角。该方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用不可压位流理论证明了三角形突起物后存在自由旋涡的驻定态位置,且在该处稳定的自由旋涡是中性稳定性,并提供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突起物所对应的自由旋涡驻定态位置,而在实验条件下,需用侧壁抽吸,才能捕促到稳定的旋涡。  相似文献   
66.
杂形板弯曲问题的准确解是薄板理论中的难题之一,作者以前应用三角级数加多项式的方法解决了悬臂对称三角形板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弯曲问题,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再次应用该方法首次获得了一边简支二边固支对称三角形板在均布载荷作用下弯曲问题的准确解,所获得的解满足微分方程和所有的边界条件,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67.
主要研究二维有限元网格全自动生成方法。提出一种新的节点生成方法 ,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可靠。采用三角形形状因子评定三角形网格质量 ,可减少三角化的时间 ,优化三角网格质量。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提高三角形星图识别算法的成功率,减少匹配过程中的计算量,进而提高星敏感器实时输出姿态的性能,提出一种星图匹配前“二次优化”选取观测三角形方法,该方法在在初选观测三角形的基础上,对观测三角形进行第二次优化筛选,进而提高星图识别环节的效率。优化选取观测三角形是基于QUEST定姿原理,将观测三角形的边与夹角的约束关系转换到像平面上。全天球遍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2°×12°视场中,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使一次匹配成功并输出可用于星图验证环节的较高精度姿态信息的概率提高60.9%,从总体上可大大减少星敏感器星图识别环节的计算量,并且每帧全天球定姿输出的时间一致性也被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9.
传统测风方法基于空速管等测风设备实现精确的实时测风。考虑降低成本,有些飞行器上没有安装空速管等测风设备。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一种通过航路转弯机动飞行实现测风的方法,即假设大气风场短时间内不变,基于速度三角形原理在转弯前、后的2个航路上分别构建2个方程,通过联解2个方程得到大气风场信息。采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具有较高精度,为大气风场实时测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带三角形V肋和反向V肋内冷通道强化换热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聪  王钊  张宗卫 《推进技术》2019,40(9):2040-2049
为了研究Ⅴ型肋分布形式和截面形状对带肋通道表面的换热强度和流动结构的影响,采用瞬态液晶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Ⅴ肋和反向Ⅴ肋在不同雷诺数工况下的表面换热系数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Ⅴ肋和反向Ⅴ肋诱导产生的肋间涡的发展特性,并与传统矩形截面肋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带肋通道表面换热系数随雷诺数增大而增大;正向Ⅴ肋后换热系数呈"心"型分布,在一条肋两支之间诱导一对涡,并沿流向向两侧发展,三角形截面肋的高换热区更集中于中线;反向Ⅴ肋后换热系数呈"八"字型分布,在一条肋两支外侧诱导对涡,沿流向向中间发展,且三角形肋的展向范围更大。三角形截面肋的换热强于矩形截面肋,且当入口雷诺数低于2.5×104时,三角形反向Ⅴ肋的换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