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2篇
航空   278篇
航天技术   58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微型离心叶轮非绝热边界假设,通过对其内部实际换热过程的详细分析,合理将叶盘、叶片换热等效为环肋、直肋换热,重构了微型离心叶轮的换热过程;根据导热微分方程和肋片散热方程,对叶轮内部热传导及对流换热过程控制方程进行了适应性修正;采用全三维数值模拟与模型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较之零维热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将预估精度至少提高4%;原有只在三维仿真阶段考虑热边界影响的非绝热压气机设计方法相比,结合了该模型的设计方法,可将各自最佳效率点压比和效率分别提高11%和30%,同时,设计周期降为原有方法的14.3%。   相似文献   
92.
谐振式微机械惯性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种典型的谐振式加速度微传感器和微陀螺的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各自的应用特点。从中反映出谐振式微惯性传感器具有优良的特性,必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
结合陀螺在微小卫星上的使用,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其余敏感器信息的陀螺随机常值偏置实时在轨标定技术.该技术利用陀螺在轨实时测量信息,结合卫星姿态动力学本身的约束,实现了陀螺加电后初始随机零偏的在轨实时确定.分析了标定模型的可观性,得出了该技术的适用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该标定算法具有较高精度,对陀螺采样频率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在给定的姿态动力学模型的精度条件下,100 s内基本稳定,收敛精度在1.0 (°)/h左右,标定性能可满足空间任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
45#钢微动疲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动疲劳发生于两零件的接触表面间,紧密接触表面间的微辐滑动是产生微动疲劳的重要因素。微动疲劳导致零部件的强度显著降低,是引发意外失效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材料的微动疲劳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45^#钢在室温下的微动疲劳特性,通过采用宏观力学试验与微观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45^#钢微动疲劳破坏的机理。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显著影响微动疲劳特性的重要因素,从而加深了对微动疲劳过程的认识,而且其中一些结果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材料上去。  相似文献   
95.
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由扑翼的运动规律所决定,为了研究复杂翼梢轨迹对扑翼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上下扑动、弦向扭转和前后掠动三个自由度的运动设计不同的参数,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微型扑翼采用仿生"0"字形和"8"字形运动时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扑动运动,增加了扫掠运动的"0"字形和"8"字形扑动可有效增加升力,特别是"8"字形扑动的增升效果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会造成阻力略增,可以通过调整扭转角度来增加推力.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复杂运动规律下微型扑翼飞行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因素都会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这种微观特征与产品设计原理和零件性能特性要求的匹配性对高精度惯性产品的固有性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次在惯性仪表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以解决仪表精度提高和合格率问题.采用微观工艺特征分析方法思路,从产品设计技术特征(原理特征和性能特征)角度,从更微观、更微小的细节去识别、分析加工合格的零件存在的某些特征状态.初步分析了动压马达半球零件加工表面存在的两类微观特征可能导致惯性仪表生产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的影响机理和特征形成的制造因素,提出了改变和完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
《中国航空学报》2016,(2):411-42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suitability of fabricating artificial, dragonfly-like, wing frames from material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in unmanned aircraft(balsa wood, black graphite carbon fiber and red prepreg fiberglass). Wing frames made with Type 321 stainless steel are also examined for comparison. The purpose of these wings is for future use in biomimetic micro aerial vehicles(BMAV). BMAV are a new class of unmanned micro-sized aerial vehicles that mimic flying biological organisms(like flying insects). Insects, such as dragonflies, possess corrugated and complex vein structur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mimic. Simplified dragonfly-like wing frames were fabricated from these materials and then a nano-composite film was adhered to them, which mimics the membrane of an actual dragonfl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imulations were also performed and compared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good agreement(less than 10% difference for all cases).Analysis of these results shows that stainless steel is a poor choice for this wing configuration,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aggressive oxidation observed. Steel, as well as balsa wood, also lacks flexibility. In comparison, black graphite carbon fiber and red prepreg fiberglass offer some structural advantages, making them more suitable for consideration in future BMAV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用于制造单分散球形微米级粒子的脉冲微孔喷射技术.根据微滴制备原理,可将其分为适用于低熔点材料的压片式喷射装置及适用于高熔点材料的传动杆式喷射装置,分别阐述了两种方式的脉冲微孔喷射技术的喷射原理、相关特点以及该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目前,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技术已成功制备出金属、半导体及生体材料单分散微粒子,具有粒径均一、圆球度高等优势.通过与其他微米级粒子制备技术,如均匀液滴喷射法、气动式按需喷射法及雾化法相比较,在诸多方面显示出脉冲微孔喷射法的独特优点.与此同时,分别讨论了脉冲微孔喷射技术在增材制造方面的潜在应用,可直接使用微米级粒子作为增材制造用粉体以及液滴沉积成型.鉴于脉冲微孔喷射技术的独特性,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脉冲微孔喷射技术将在增材制造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建立了微型摆式发动机(Micro internal combustion swing engine,MICSE)的计算模型,揭示了传热及其尺度效应对微型摆式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壳体仅在一个较薄的热缓存层内与工质气体进行周期性热交换。在进气过程中,热缓存层对气体的传热会提高气体温度,从而降低进气质量和压缩比;在做功过程中,气体对热缓存层的传热减少做功,这两方面都会降低系统热效率。尺寸越小,进气气体在热缓存层传热下的温升越大,相对进气质量和压缩比越低;做功过程中的气体向热缓存层的传热量占燃气总化学能的比值越高。因此尺寸越小,传热效应增强,热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0.
分布式应变传感器对大型重要工程结构的应变状态的实时测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光时域反射技术的准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系统,沿光纤分布各局部点的应变信息由一种新颖结构的微弯应变传感器提取.实验研究表明,此微弯应变传感器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线性度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