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31篇
航天技术   198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2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对世界首颗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龙江二号的任务目标和总体方案;然后重点分析了轨道设计与控制、复杂电磁干扰的标定与抑制、宽视场三维基线干涉测量等关键技术难点;接着回顾了任务的实施过程;最后详细介绍了低频射电探测仪、沙特光学相机和VHF/UHF通信模块与学生微型CMOS相机等有效载荷,并展示了上述载荷获取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22.
根据波音AMM手册要求,在更换波音737NG飞机上的大气数据系统传感器后,需通过试车测试其自动加温功能。本文研究了波音737NG飞机大气数据系统探头自动加温的工作原理,并提出避免试车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3.
面向空间应用的高精度磁阻磁强计设计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磁阻磁强计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高精度磁阻磁强计三分量探头和电子电路设计方案:改进磁强计三分量探头结构,以消除三分量磁畴间的相互干扰所引起的测量误差;采用交流耦合和闭环控制工作模式,以消除磁畴排列紊乱带来的影响,稳定磁强计的工作状态。关键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磁阻磁强计在1 Hz点处的频谱噪声达到38 pT/(Hz)~(1/2),其噪声性能显著提高。另外,该磁阻磁强计采用微型化结构设计,便于安装,满足微小卫星的空间磁场探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4.
针对装备对腐蚀状态监测需求,以 MSP320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CdS涂层老化探头为腐蚀状态传感器,设计了一款 4路腐蚀状态监测系统,并用于某型车辆腐蚀状态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真实监控该型车辆的腐蚀状态,为该车辆的预防性维修提供了重要技术和数据支持。同时,该系统具有安装灵活方便、工作可靠、体积小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隆永胜  朱新新  袁竭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028-2035
发动机尾焰、燃烧加热、电弧加热器等高温高速气流总焓测量存在较大误差,采用结构优化的质量吸入水冷焓探针,标定后的驻点热流和驻点压力探针(Fay-Riddell公式法)对高温高速气流总焓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焓值为2.5~5 MJ/kg时,焓探针的测试误差约为3.38%,采用Fay-Riddell公式法获得焓值的误差约为3%。焓探针与Fay-Riddell公式法平均偏差约为4.65%。在地面模拟试验时采用两种测焓方法确定测试精度,对减小高温高速气流测焓误差,提高试验模拟精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We present a novel instrument concept to measure the energy and mass spectra of ions incident on the lunar surface, based on the E-parallel–B or Thomson-parabola device used extensively as a diagnostic in the plasma fusion community. The Apollo-era Suprathermal Ion Detector Experiment (SIDE) was the first instrument package to perform in-situ measurements of ions incident on the lunar surface. The ions can originate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including the solar wind, the Earth’s magnetotail, and photoionization of the thin lunar atmosphere. The species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ions arriving at the lunar surface depend in a complicated and poorly-understood fashion on the phase of the lunar day, the position of the Moon with respect to the Earth, and on the local plasma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7.
研究探针测定水流场针孔压力测量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给出探针测试系统合理参数,分析探针杆水力共振和受水绕流阻力挠曲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28.
本文在对高精度光学非球面摆臂式扫描测量方法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精度接触式扫描测头的结构模型,详细分析了扫描速度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摆臂式扫描测量系统对500mm口径,相对口径1:1的深型球面镜进行了相关测量实验并与干涉测量结果进行了比对.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9.
In view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 as a construction material on the lunar surface the mechanical integrity of sulfur concrete was evaluated after being subjected to simulated temperature cycles. Here, small cubes of sulfur concrete were repeatedly cycled between room (20 °C) and liquid nitrogen (−191 °C) temperatures after which they, and non-cycled cubes, were evaluated by compression testing.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he non-cycled samples averaged ∼35 MPa (5076 psi) before failing whereas the cycled samples fractured at about 7 MPa (1015 psi).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fracture surfaces from the cycled samples showed clear de-bonding of the sulfur from the aggregate whereas it was seen adhering in those non-cycled. Based on a simple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arge strength discrepancy between cycled and non-cycled samples is due t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of the materials constituting the concrete.  相似文献   
30.
轮控小行星探测器建模及跳跃移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行星探测器在弱引力环境下无法采用传统的轮式机构进行移动。为解决该问题,采用反作用飞轮对探测器跳跃移动进行控制,并分析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根据Hertz碰撞定律及简化的Karnopp切向摩擦力模型,建立了探测器与地面的接触力模型。分析了轮控小行星探测器的起跳过程,给出了探测器静止起跳所需要的最小飞轮力矩关系。考虑到反作用飞轮存在惯性、粘滞、摩擦等情况,建立了轮控探测器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并对探测器在均匀重力场下的连续跳跃过程进行了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飞轮控制的小行星探测器跳跃移动在微重力环境下是可行的,且可以通过施加合适的控制力矩维持探测器跳跃的方向及跳跃过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