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4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235篇
航空   1183篇
航天技术   1303篇
综合类   119篇
航天   18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地球非球形对卫星轨道的长期影响及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建立了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模型,通过对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对卫星轨道的长期影响分析发现,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对卫星轨道升交点赤经和沿迹角的漂移量与时间成近似线性关系;然后推导了通过主动偏置半长轴和倾角的方法来补偿摄动长期影响的计算公式,设计了基于仿真的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补偿方法;最后对GlobalStar星座卫星进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补偿方法是可行的,摄动补偿后在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作用下卫星轨道的长期稳定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142.
动量轮卸载对环月卫星SMART-1轨道的影响和定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量轮卸载是卫星进行姿态控制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对欧空局(ESA)首颗环月卫星SMART-1测轨资料的分析,计算了动量轮卸载对卫星轨道的影响,特别讨论了在动量轮卸载的精确信息未知时提高卫星定轨和预报精度的策略。计算表明,2006年5月29日至6月2日期间,SMART-1多达19次的动量轮卸载过程使得其轨道位置变化达到3km。如果不考虑动量轮卸载的影响,定轨结果相比于ESA重建轨道的位置误差最大可达742m。本文利用分段常数的经验加速度模型来模制动量轮卸载产生的小推力。计算表明,即使动量轮卸载的精确信息未知,采用该方法也可显著提高定轨和预报精度,定轨位置误差最大下降到246m。计算还表明,经验加速度的合理选择(周期性、常数或线性经验加速度)决定定轨精度的改善程度。考虑到我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将采用动量轮卸载的方式进行姿态控制,本文的结论对我国的探月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3.
载人飞船小升阻比返回舱的再入轨道主要取决于配平升阻比,弹道系数和再入点的轨道倾角,风洞试验测出的球冠压力分布与理论计算值和飞行试验值的均较符合,可以用于实际飞行。气流分离和真实气体效应对倒锥锥面的压力影响较大。拐角半径增大,使拐角和球冠的压力降低,而使锥面压力增大,雷诺数和边界层状态对底压系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4.
实时精确定轨的自校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实时精确定轨的迫切性越来越成为航天技术任务发展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轨道约束“EMBET”自校准技术^[1,2]推广到实时轨道确定处理;在不断地获取对航天器轨道测量数据的过程中,递推地估算和修正观测数据的系统误差,又实时地为用户提供精确的轨道状态参数或轨道根数。  相似文献   
145.
一种共轨道面双星环绕编队飞行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Tschauner-Hempel方程,对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进行了分析,得出实现编队飞行条件,并给出了用两次脉冲推力实现双星共轨道面椭圆环绕编队飞行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两次0.55m/s的脉冲推力可以实现500km参考轨道上长半轴为2km的椭圆环绕编队构形。  相似文献   
146.
运用低自由度协同优化的机翼结构气动多学科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克龙  姚卫星  余雄庆 《航空学报》2007,28(5):1025-1032
 为了解决协同优化方法(CO)协调困难和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低自由度协同优化方法(LDFCO)。LDFCO的系统级优化通过调整共享设计变量和辅助设计变量,使系统目标最优,并满足一致性约束条件。子系统优化通过调整局部设计变量,使子系统目标最优,并满足局部约束条件。子系统目标有2种形式:最小化本子系统的一致性约束函数和直接与系统目标有关的状态变量的加权和,或最小化一种不同于前者的一致性约束函数。着重研究了如何利用常规LDFCO/V1和基于代理模型的LDFCO/V1求解机翼的气动/结构多学科设计优化问题,并与CO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常规LDFCO/V1和基于代理模型的LDFCO/V1都能成功地应用到机翼的多学科设计优化中,验证了LDFCO/V1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7.
有序递推滤波修正系统误差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推广卡尔曼滤波的原理拓展到对测量元素逐个进行滤波的处理。从理论上证明它可以提高状态向量滤波结果的估值精度,而且它可以减少求逆公式的计算量。本文应用该方法导出了轨道测量数据处理的有序递推自校准系统误差的方法及公式。  相似文献   
148.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位置保持原理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同步通信卫星在定点位置漂移的原因及计算方法,以我国在轨运行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和风云二号卫星为例,给出了大量工程实测数据,并给出了定点保持实施策略,它们已经成功地运用到我国在轨同步卫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9.
低膨胀高温合金的发展及在航空航天业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波  韩光炜  冯涤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244-249
回顾了低膨胀高温合金的发展历史."因瓦效应"和"时效硬化"现象的发现奠定了低膨胀高温合金发展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能源危机的爆发为低膨胀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业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最早的商用Fe-Ni-Co(IN9××)系列合金,经过用Nb、Ti强化,去Al,加Si等一系列成分上的变化,显著改善其应力加速晶界氧化脆性(SAGBO性能),从此低膨胀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大量应用.为改善此类合金的抗氧化和降低裂纹扩展速率等性能,又进行了新合金系的研究,即以Inconel 783合金为代表的Fe-Ni-Co-Al-Cr系合金和以Haynes 242合金为代表的Ni-Mo-Cr系合金的研究,这些合金在750℃仍能达到完全抗氧化,为新一代飞机发动机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0.
扑动翼型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求解引入拟压缩项的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绕扑动翼型的低雷诺数非定常流动。针对厚度在4%-12%之间的NACA对称翼型,分析了翼型厚度等参数对扑动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在低雷诺数条件下,对于纯俯仰运动,随着翼型厚度的减小,平均阻力系数也变小。而对于纯沉浮运动,发现翼型厚度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和俯仰运动有很大的差别,平均阻力系数随着翼型厚度的减小而变大。通过对沉浮运动一个周期流线图的分析,认为这是翼型前缘涡的影响造成的。由于前缘涡的影响,翼型厚度增加,平均压差阻力系数变小,甚至会出现负值。雷诺数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扑动翼型的阻力系数减小的趋势越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