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航空   92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13篇
航天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传统的汽车风洞设计一般参考现有风洞的设计经验和沿用工程估算方法.扩散段是汽车风洞的主要部件之一,它的设计经验和估算方法通常基于均匀来流.笔者采用v2f湍流模型研究两种非均匀来流工况下,不同扩散角对扩散段流动的影响.模型风洞扩散段出口速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使用v2f湍流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扩散段流动特性.与均匀来流相比,非均匀来流大幅度增加扩散段总压损失因数,约增加420%.壁面摩擦损失和流动分离损失的相互作用使风洞扩散段在某一扩散角下存在最小总压损失因数,且扩散段进口速度不均匀度越大,最优扩散角越大.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排气扩压器流动特性对高空舱后舱压力控制的影响,采用ANSYS191对排气扩压器进行数学建模和流场数值模拟分析,揭示其内部实际流动的物理过程;在次流质量流量为20 kg/s时,数值模拟不同排气扩压器背压和主流流量时后舱压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样条插值得到排气扩压器背压、主流流量和后舱压力三者关系模型;建立高空舱后舱压力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在不同调节模式和不同控制方法下排气扩压器流动特性对压力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喷嘴出口处速度最大,混合后速度迅速下降,下降了约88%,而压力沿着排气扩压器轴向逐渐增大,最后趋于边界值。在发动机过渡态试验中,排气扩压器流动特性对后舱压力控制系统扰动很大,线性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难以保证后舱压力高精度、强抗扰的调节品质要求,而非线性PID控制不仅能减小排气扩压器流动特性对压力调节的影响,抑制发动机流量扰动,而且能保证瞬态响应快,超调量小,调节精度高。   相似文献   
93.
发展了基于拟压缩方法的求解叶轮机械低马赫数流场的方法,研制了时间推进方法对叶轮机械全流速范围流场的求解计算程序,且对拟压缩因子的取值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离心压缩机叶片扩压器的数值计算表明,发展的基于拟压缩方法能够快速正确的预测叶轮机械内的低速流场;引入拟压缩方法是对时间推进方法的一个很好补充,使时间推进方法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   相似文献   
94.
为提升某低速风洞大角度扩散段静压恢复性能,降低总压损失至分流隔板的水平,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该扩散段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拟.采用阻尼网能有效抑制分离,阻尼网布置位置和开孔率对大角度扩散段内的流动状态和总压损失有很大影响.使用直线壁面扩散时,由于扩散角过大,第1层阻尼网对抑制大角度扩散段入口分离效果很弱,总压损失无法达到预期设定指标.采用三次曲线壁面扩散时,总压损失明显降低,小于预期指标,但存在小范围的分离.分级扩散能有效降低总压损失,按照最大静压恢复设计的分级扩散段,避免了入口的气流分离,能大幅度降低总压损失.对分级扩散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按照最大静压恢复设计的第1级扩散段扩散角已达到上限,为抑制第3级扩散段的分离,缩短第2级扩散段,减小第3级扩散段扩散角的方法是合理的.通过对不同方案流态的比较得出了最佳的参数匹配,总压损失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数值模拟能够获得最佳的大角度扩散段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95.
刘景梅  刘斌  向一敏 《航空学报》1994,15(4):472-475
 建立了双出口、内环旋转式轴流无叶喷嘴实验装置,其中采用了三种不同型线和不同高度的内环。利用五孔探针和微型边界层三孔探针对喷嘴出口参数沿径向分布做了详细测量。获得了三种内环型线的速度系数等结果,可供设计型线时参考。实验结果还表明内环旋转可进一步减小喷嘴内流动损失。该新型喷咀可用于大功率透平的第一级。  相似文献   
96.
对转涡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国外对转涡轮技术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近年来对对转涡轮研究的情况。研究表明:1 1/2对转涡轮所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而1 3/2对转涡轮是战胜这种挑战的有效途径;加OGV是扩展1 1/2对转涡轮应用范围的有效措施。同时,列举了对转涡轮所面临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97.
何友声 《推进技术》1996,17(1):18-23
研究了隐式AF有限差分理论。指出薄层抛物化控制方程中的右端粘性项是主元素变量矢的一个简单线性函数。给出了任意边界扩压器内紊流流动的数值计算结果,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照。两者吻合得相当好。研究结果对AF有限差分理论以及推广至三维复杂管道内的非定常流动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为得到双层壁扩压器与波瓣组合的引射混合效果 ,用七孔探针测试了流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 ,借助进口流量管、维辛斯基型面收敛段和笛形动压管测出了主次流的流量。结果表明 :波瓣除了引射次流之外 ,在双层壁之间还引射了环境气流 ;扩压角小于 1 0°,引射流量比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扩压角增大引射流比和双层壁间的引射流量比都增大 ;扩压角大于 1 0°时 ,扩压角增大引射流量比和双层壁间的引射流量比下降 ,而理论计算的引射流量比却增大。此外 ,还获得了主次流截面比、主流速度等参数对引射流量比、双层壁间引射流量比和流动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99.
对大面积比超音速扩压器引射系统中的扩压器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扩压器引射系统流动模型建立引射理论,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相对比,提出扩压器工程设计的有效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进行设计计算。利用大面积比超音速扩压器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火箭发机机高空模拟试验的模拟高度,进行多种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00.
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短突扩扩压器突扩间隙与压力损失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变化机理,研究了前置扩压器结构和进口马赫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别通过改变前置扩压器和火焰筒的位置两种方式改变突扩间隙,研究总压损失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参数范围内,当突扩间较小时,前置扩压器出口气流拐弯剧烈,流线是非光滑的,相反,则会导致前置扩压出口气流的二次分离,在突扩区形成两个涡,而且气流拐弯剧烈,流量分配不均匀,因而存在有最佳的相对突扩间隙(δ=1.8-2.0),使得总压损失最小而(1.6%-1.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