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268篇
航天技术   95篇
综合类   45篇
航天   1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Eight new-generation BeiDou satellites (BeiDou-3) have been launched into Medium Earth Orbit (MEO), allowing for global coverage since March 2018, and they are equipped with new hydrogen atomic clocks and updated rubidium clocks. Firstly, we analyzed the signals for the carrier-to-noise-density ratio (C/N0) and pseudorange multipath (MP) by using international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ystem (iGMAS) station data, and found that B1C has a lower C/N0, and B2a has the same level of C/N0 as the B1I and B3I signals. For pseudorange multipath, compared with the BeiDou-2 satellites, the obvious systematic variation of MP scatters related to the elevation angle is greatly improved for the BeiDou-3 and BeiDou-3e satellites signals. For the signals of the BeiDou-3 satellites, the order of the Root Mean Square (RMS) values of multipath and noise is B3I?<?B1I?<?B2a?<?B1C. Then, the comparison of the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clock offset determination for the BeiDou-2, BeiDou-3, and BeiDou-3 experimental (BeiDou-3e) satellites was done by using 10 stations from iGMAS. The 3D precision of the 24?h orbit overlap is 24.55, 25.61, and 23.35?cm for the BeiDou-3, BeiDou-3e, and BeiDou-2 satellites, respectively. BeiDou-3 satellite has a comparable precision to that of the BeiDou-2 satellite. For the precision of clock offset estimatio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TD) of the BeiDou-3 MEO satellite is 0.350?ns, which is an improvement of 0.042?ns over that of the BeiDou-2 MEO satellite. The stabilities of the BeiDou-3 and BeiDou-3e onboard clock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BeiDou-2 by factors of 2.84 and 1.61 at an averaging time of 1000 and 10,000?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2.
为解决框架类零件的高位置度孔的精密镗削加工问题,研发了ZYTC600专用镗削机床.其精度指标优于现有的通用镗床(包括进口镗床),尺寸在500mm范围内,同轴度优于2μm,垂直度优于5μm,其中的关键部件双回转轴系分度精密转台采用了一套精密调整机构,可以实现0.2s”的精密调整,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其驱动刚度可达到800N/μm,可以满足加工需求.  相似文献   
23.
压气机叶片型面精密数控铣加工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压气机叶片型面和进、排气边转接圆角的数控铣加工质量,在工艺、夹具、数控加工模型与程序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采取了攻关措施,减小了叶片型面精铣加工的变形,实现了叶身型面的精密铣削加工,对型面采用毡轮修光去除铣削痕迹后,经过3坐标、小半径投影仪等设备的测量,进、排气边转接圆角的形状和型面轮廓度、位置度各项要求的加工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其合格率由20%提高到75%以上,加工效率和刀具耐用度提高1倍以上,使叶身型面精密铣削技术具备了精品叶片批量生产的工程化应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4.
针对飞机装配过程质量评价对数字化测量技术的需求,开展了面向飞机装配的数字化测量特征设计、测量方案设计、多系统异构测量场构建、测量误差分析与修正等技术研究,并以表面类、内部结构特征、大部件对接和活动部件装配质量的控制为例,阐述了测量设备选型、整体测量场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多弧离子镀技术,包括其技术原理、技术特点以及主要工艺参数,阐述了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高精度仪表轴承零件表面改性方面的应用和存在的技术问题,对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高精度仪表中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6.
双发进气道抽吸试验系统及流量高精度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进气道试验方法存在流量测量精度低、综合试验能力差等诸多问题,及无法满足不同类型进气道在不同工况下开展性能试验的需要的状况,建立了一套应用于TBCC等双发发动机进气道风洞试验的抽吸试验系统及流量高精度测量技术.系统采用文氏流量计测量方法,以提高进气道流量测量的精度;采用在流量计末端直接加装中压环形引射器抽吸进气道主气流的方法,以满足不同类型进气道在不同工况下对吸入流量的需求;通过设计两套独立的管道系统并分别进行流量的测量与控制,以满足双发进气道不同工况性能匹配和耦合试验的需求.通过风洞验证试验验证了流量计的测量效果和引射器的引射能力,通过风洞应用试验验证了试验系统对不同形式进气道的综合试验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测量精度高,引射抽吸能力和综合试验能力强,能全面满足各类进气道风洞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27.
为了能够提高钛合金薄壁筒的加工效率,利用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两个具有不同结构的Ti-6Al-4V薄壁筒,研究了夹具、填充泥浆和筒结构对Ti-6Al-4V薄壁筒的外圆表面粗糙度和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i-6Al-4V热等静压薄壁筒经过切削加工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填充泥浆降低了弹性回弹,提高了薄壁筒外圆精度;筒结构的内圆环和粗大端能够提高刚度,有效降低了外圆表面粗糙度值;夹具尺寸误差对圆度和同轴度影响较大,较大的尺寸误差显著降低了筒的外圆精度。  相似文献   
28.
采用多块结构网格生成技术,分别生成螺旋桨加中心体和螺旋桨加短舱两种构型的动态面搭接网格。在相同计算状态下,分别对螺旋桨加中心体和螺旋桨加短舱流场进行不同时空离散精度的数值模拟。与螺旋桨加中心体构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短舱的出现较大程度改变了螺旋桨桨叶载荷分布,并且采用不同时空离散精度,载荷分布的改变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9.
对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控制方式、数字控制方式和模拟/数字控制方式作了比较,目的在于找到既能满足计量检定恒温装置所需的技术指标、又方便实用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30.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地面卫星测控网也日益完善,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频段宽、工作体制多等特点。为提高航天测控装备标校的精度和效率,克服传统标校方式所具有的造价高、操作繁杂等缺点,研制了一套车载机动式、基于无人机(UAVs)平台的航天测控装备标校系统。该系统采用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RTK)技术,配备多类高度集成小型化目标载荷,可对地面统一测控、雷达和光电装备进行精度鉴定以及日常进行大动态范围标校和训练等工作。首先,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精度鉴定数据处理流程;其次,基于外场实验,给出了该系统的鉴定效果;最后,相较于目前测试性能单一的标校系统,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机动性强、覆盖频段广、可完成性能实验多等优点,有更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