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航空   1385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89篇
航天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考虑非施密特效应提出了等效临界分解剪切应力来统一单晶(SC)合金不同取向的屈服强度。利用5种单晶合金的试验数据,建立了统一的等效屈服准则(EYC),对两种单晶合金非常规取向宏观屈服强度的预测精度在可接受范围内。将晶体学弹性本构模型与EYC编制为ABAQUS/UMAT用户子程序,计算了DD6单晶叶片在873种取向条件下的静强度储备系数。结果表明:取向相关的屈服强度分析方法简单有效,较适于工程应用;所开发的单晶叶片计算工具可快速评估单晶叶片静强度;不同晶体取向条件下该型单晶叶片叶身在最大状态下的静强度储备系数在1.8~2.8之间;此型叶片静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晶体取向随机性的影响,但不同取向下其储备系数都满足准则要求。  相似文献   
992.
小型向心透平一维和三维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各种因素对向心透平速比和反动度限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速比和反动度的选择方法,并用C语言编写了小型燃气透平一维热力计算程序OCC(one-dimensional computer code),来进行向心透平的热力计算.通过与已发表文献中的一维热力计算程序OFC(one-dimensional computer FORTRAN code)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结果基本一致,且OCC设计总对静效率要高于OFC的设计效率.为了对一维程序计算结果与三维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进行比较,选取已发表文献中600kW燃气轮机作为分析实例,用编写的一维热力设计程序对600kW燃气轮机向心透平导叶和动叶进行了设计.一维程序计算结果与三维CFD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发现,两者的偏差小于10%.综上所述,使用的设计方法以及一维热力设计程序对于小型向心透平的初步设计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多层优化策略的涡轮盘叶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涡轮多学科优化设计,将多层优化策略中的重要原则学科自治扩展到组件自治;并结合目前的多学科优化策略BLISS(bi-level integrated system synthesis)2000和CO(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以及ATC(analytical target cascading),设计出新的多学科优化框架.利用BLISS2000建立了涡轮盘叶的两层双子系统优化框架和两层三子系统的优化框架;结合BLISS2000和CO各自的优点构建了三层三子系统优化框架;从定性的分析角度排除了ATC在涡轮多学科多层优化设计上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三子系统的多层优化策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优化效率方面;层与层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迭代过程导致三层系统往往比双层系统表现出差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94.
失谐流体激励下叶盘结构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非均匀静子叶片分布影响下的失谐流体激励叶盘结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首先推导叶盘结构强迫共振条件与流体失谐设计理论;其次对工程叶盘结构响应分析的模态减缩方法和精细积分法进行理论描述;最后给出数值算例,对谐调和失谐流体激励特性和实际工程叶盘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流体失谐设计方法对叶盘强迫响应的影响.在响应特性计算中,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叶盘的系统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后,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进行响应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结合相位延迟方法的求解器,对进口有热斑存在的某高压涡轮级流场进行三维非定常计算,然后利用模态匹配方法在涡轮转子下游管道中提取出转静干涉离散噪声信息.通过与进口无热斑存在算例比较表明:在一倍叶片通过频率下,向下游传播的转静干涉离散噪声总声功率级增加了约5.9dB;在二倍叶片通过频率下增加了约11.6dB.   相似文献   
996.
气冷涡轮级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具有TVD(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性质的三阶精度Godunov格式、自由型曲面网格生成技术以及分区网格算法,对某型涡轮级进行考虑冷气掺混的全三维Navier-Stokes(N-S)方程数值求解,并将所得的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数值模拟结果研究了该涡轮级所具有的气动特点.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快速、高效冷气掺混网格生成方法以及任意分区的流场求解算法可以满足工程上对气冷涡轮级的总体性能的快速估算及流场结构的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97.
民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尖间隙主动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民用航空发动机涡轮主动间隙控制技术发展现状,总结并分析了涡轮叶尖间隙的影响因素与变化机理,介绍了主动间隙控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给出了涡轮主动间隙控制方案分析和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8.
内燃波转子技术对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内燃波转子技术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变化规律,建立内燃波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开展内燃波转子通道出口气流马赫数、压气机压比等参数变化对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探讨了内燃波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热力循环状态参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压气机压比等于3.6时,发动机比推力和热循环总效率最大提高23.709%,耗油率最大减少19.165%;当通道出口气流马赫数等于0.6时,发动机比推力最大增幅达23.736%,此时压气机压比为4.4、发动机热循环总效率32.216%和耗油率减少24.366%,熵增减少7.864%,验证了内燃波转子技术能够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性能.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内燃波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概念设计时影响涡轮转子叶片强度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总体结构参数对后期详细设计的重要性这一事实,探讨了航空发动机叶片概念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强度问题,研究了涡轮叶片的 AN2值、轮缘切线速度、叶片稠度和材料性能等重要设计参数对强度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先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 AN2值在25m2·(r/min)2以内,轮缘切线速度应当使得涡轮盘的形状因子控制在2以内,叶片稠度则应满足叶片能被榫连结构包容的要求,材料蠕变和低循环疲劳性能的限制要求高压涡轮叶片根部平均应力控制在250MPa左右.这些结果将为先进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改进减缩模型的涡轮叶尖间隙快速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晓光  黄佳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9):2048-2055
改进了一种预测涡轮叶尖间隙的缩减模型,此模型可模拟发动机各工况下温度、转速和压差对间隙的影响.利用该改进模型在某发动机高压涡轮结构设计中进行叶尖间隙计算,结果显示改进的模型能较好地揭示各工况下叶尖间隙的变化规律.此分析模型只需要输入发动机总体参数、几何参数、基本的材料参数以及传热参数,便能快速得到各个工况下叶尖间隙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出最小和最大间隙值及发生时所在工况,可在发动机初步方案设计阶段为叶尖间隙评估提供一种高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