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00篇
航天技术   18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施红辉  师顺  刘晨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017-2027
以超声速气流中液滴变形破碎行为为研究内容,对水平激波管中承受激波冲击的亚毫米水液滴(0.44~1.09 mm)变形破碎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激波马赫数范围为1.07~2.11。利用纹影法,结合高分辨率高速相机对不同破碎模态下液滴的变形破碎特征进行了记录,得到了袋状、多模态、剪切和爆炸式等破碎模式下的液滴纹影图像,分析了液滴运动参数的时空关系。得出了液滴变形阶段,液滴无量纲横向变形宽度以及液滴无量纲迎风面位移随无量纲时间的变化发展规律,并且得出在液滴初始直径相同时,不同液滴破碎模式的无量纲最大横向变形宽度的变化,其中袋状、多模态、剪切破碎模式的无量纲横向最大变形宽度均在1.15~1.61范围内变化,爆炸式破碎模式的无量纲横向最大变形宽度均在0.21~0.68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2):589-597
In this paper, the spray characteristics of a double-swirl low-emission combustor are analyzed by using 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 (PIV) and 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PLIF) technologies in an optical three-sector combustor test rig. Interactions between se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main stage swirl intensity on spray structure are explained.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swirl intensity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flow field and spray structure. The spray cone angle is bigger when the swirl number is 0.7, 0.9 than that when the swirl number is 0.5. The fuel distribution zone is larger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more uniform when the swirl number is 0.5. The fuel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er area of the center plane of side sector (Plane 5)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enter plane of middle sector (Plane 1). The spray cone angle in Plane 5 is larger than that in Plane 1. The width of spray cone becomes larger with the increase of Fuel–Air Ratio (FAR), whereas the spray cone angle under different fuel–air ratios are absolutely the same. The results of the mechanism of spray organization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support the design of new low-emission combustor.  相似文献   
13.
规则回转体自动铺丝轨迹规划与丝束增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桂林  王显峰  赵聪  高天成  薛柯 《航空学报》2020,41(11):423704-423704
为满足自动铺丝轨迹的满铺覆性要求,针对现阶段自动铺丝轨迹规划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不同的丝束增减算法。首先讨论纤维铺放方向的确定和中心轨迹数量的计算,设计不同铺放方向轨迹的生成算法。然后以丝束重叠系数为重要参数,对于纤维局部堆积和空缺问题提出单侧纤维裁剪算法和双侧纤维裁剪算法,并对裁剪后的重叠区域和间隙区域进行面积求解,使得纤维丝束均匀覆于芯模表面。最后基于CATIA CAA二次开发平台,将上述算法集成到纤维铺放CAD系统中,通过运动仿真系统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利用提出的丝束增减算法,实现了间隙/重叠区的均匀分布,尽量降低了富树脂区等相关缺陷的聚集对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环境下煤油和UDMH单滴燃烧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活塞实验系统,对煤油和UDMH在超临界环境下的蒸发和燃烧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液态或者凝胶燃料,在超临界环境下均存在蒸发现象。在空气超临界环境下,煤油和UDMH均产生自燃现象。自燃呈现多点着火现象,类似于"森林火灾"模式,且持续时间较长。燃烧大致可分为蒸发、点火、燃烧前期和燃烧后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油—气式缓冲器内部的油液特性及充气压力会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进而影响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为了探究温度对油—气式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在起落架落震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缓冲器环境温度模拟方法,并分析油—气式起落架缓冲器在20~80℃环境温度下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缓冲器初始充气压力对温度变化敏感,随着温...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影响油滴亮度的因素、解决方法;油滴的选择标准及调整方法,实验证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风云四号卫星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成像仪(MMSI)数据根据采样方式分为过采样和非过采样数据。由于采样方式的影响,非过采样数据在采样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信息损失。为解决采用简单的线性插值方法做精细化处理时提升精度有限问题,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增强MMSI亮温图像,设计卷积神经网络重建风云四号卫星MMSI的亮温图像和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亮温图像。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双三次插值方法,在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亮温图像样本上峰值信噪比提升了1.13dB,结构相似度提升了0.01。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非过采样亮温数据,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增强图像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可在其他微波探测仪数据中使用,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tation, SSPS),提出一种环形拓扑的电力系统架构。基于功率分层准则对SSPS电力拓扑架构进行设计,提出U1~U7共7个层级、母线电压5000V、功率等级为MW的太阳能电站电力系统。针对分层架构中多太阳电池阵子阵并联(U6层),提出分层功率平衡统一控制策略,对MPPT控制、MPPT控制+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混合控制、MPPT算法+下垂稳定直流母线电压混合控制三种控制方法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虚拟阻抗的下垂控制策略可以有效调节、分配功率,解决了空间发电站母线电压无法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非均质壁面对液滴俘获能力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非均质壁面对液滴的俘获能力,采用界面追踪法(FTM)结合广义滑移边界建立了接触角模型,对液滴在非均匀润湿的非均质壁面上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液滴在倾斜壁面上受到重力作用由均匀润湿部分下滑至非均匀润湿部分,通过改变Bo数、Oh数、非均匀润湿程度研究了液滴在非均匀润湿区域的运动规律。研究表明:Bo数越大,液滴运动受壁面阻力影响越小,液滴下滑的速度越快,液滴越难以被俘获;Oh数越大,液滴运动受壁面阻力影响越小,液滴越难以被俘获;非均匀润湿程度越大,非均质壁面对液滴的阻力越大,液滴越易被俘获。   相似文献   
20.
刘喜岳  张靖周  李刚团  康涌 《航空学报》2015,36(12):3832-3842
为了研究双U型管束模型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性能,通过低速高温风洞的模型实验和Fluent-CFD数值计算,得到了换热器的管型和安装角对换热器压降和回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双U型管管内气流平均流动速度下,椭圆管换热器的管内流动压降高于圆管换热器的,相对增加幅度在50%~60%之间;对于外部流动,换热器安装角度增大所诱导的外部流动压降显著增加,在换热器30°的安装角下,椭圆形管束的低阻流动型面得以充分体现,其外部流动压降较圆形管束换热器可以降低约50%;随着换热器安装角的增加,换热器回热效率具有明显的提高;相对换热器安装角,换热器管型对回热效率的影响较小,集气管的进气-出气方式对双U型管束换热器的回热效率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