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航空   247篇
航天技术   85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1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91.
本文利用灰色预测的方法通过对1970-1998年辽宁省工业总产值指数的灰色分析,建立辽宁省工业总产值指数的灰色预测模型。并通过后验差检验。给出预测精度等级。  相似文献   
392.
基于超精密机床的LVDT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线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加工测量一体化,避免工件重复装卡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线检测系统的构成、LVDT测头精度的校正以及球面测量面型精度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93.
针对近地航天器量子导航定位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定位精度,利用滤波技术将QPS测量值结合航天器的运动模型进行状态量的滤波估计.给出了基于基线干涉原理的量子定位系统观测方程和以二体运动为主的航天器轨道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推导了扩展卡尔曼滤波处理过程,并针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EKF的量子导航定位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94.
航天器姿态控制一直是地面飞控的核心,尤其对于有精确轨道控制要求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的策略选择直接关系任务成败。探月三期月地高速再入返回任务对再入角有着严格要求,为了实现返回器高精度再入,在系统介绍服务舱的姿态控制模式、控制方法和控制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修改相平面参数和轮控调姿,以建立轨控姿态,从而减少姿控喷气,并提高轨控精度的方法。飞行结果表明,中途修正的控制精度从最初的分米量级提高至0.009m/s。高精度轨道控制使得提前32h再入角控制精度达到0.024°,较设计指标提高1个数量级。文中提及的轮控调姿方法可作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姿态控制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95.
根据常用的频率采集方法,结合速度矢量信号的特点,提出了将速度矢量信号转换为不同相位的频率信号以实现速度矢量采集的设计思路,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速度采集系统.为提高系统的测试性,设计了自激励测试电路.为了解决速度变化带来的采样精度低问题,设计了采样时钟自动调整机制.经测试,采集结果准确,精度可调,可满足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396.
三浮陀螺仪对磁悬浮定中精度提出ε≤0.27 μm要求,位移信号采集电路的灵敏度应该高于该要求,电路设计目标定为0.09μm,可以从位置信号采集电路L-R电桥、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三部分保证这一目标.给出了两种最佳匹配电阻的估算方法,基于实测电感带入经典公式估算法和电磁仿真软件FLUX估算法,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的最佳匹配电阻一般高于估算值约30%.推导了调理电路性能指标和A/D转换电路位数与定中精度的关系,结合试验验证了电路设计指标优于0.09μm,完成电路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397.
分析了传统的通过方向余弦矩阵、四元数形式的飞行器转动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结果确定姿态角方法的不足,介绍了基于改进的牛顿法确定飞行器姿态角的方法.基于多次测量均值效应原理,介绍多使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元素提高飞行器姿态角计算精度的算法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398.
李国帅  魏志  李巍  罗太元 《航空学报》2015,36(3):782-788
为了验证现代试验设计(MDOE)方法在高速风洞试验中应用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风洞试验效率,采用区组化的回归组合设计进行了某运输类飞机亚声速基本纵向常规测力风洞试验,通过少量关键控制点数据建立了气动力参数随马赫数和迎角变化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同时,通过额外增加的试验点检验响应面模型的精准度。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回归组合设计少量试验点建立的纵向气动力系数响应面模型预测误差满足高速风洞飞机模型测力试验精度指标要求,方差分析(ANOVA)及显著性检验结果正确反映了迎角、马赫数对飞行器基本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突显出MDOE方法应用于风洞试验方案设计及数据分析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99.
面向自适应加工的精锻叶片前后缘模型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蔺小军  陈悦  王志伟  郭研  高源  张新鸽 《航空学报》2015,36(5):1695-1703
针对精锻叶片前后缘数控加工在加工边界出现"台阶"等问题,提出面向自适应加工的模型重构方法。首先,根据精锻叶片的特点给出前后缘加工工艺方案。其次,根据工艺方案建立在机测量模型并进行路径规划。在此基础上,依据前后缘实际几何型面参数以及理论模型各截面前后缘圆弧圆心和半径允差,提出重构模型圆弧圆心及半径搜索算法;根据各截面的测量点拟合线、理论截面线以及搜索的圆弧圆心和半径,建立重构前后缘模型。最后,通过对比重构模型与理论模型的偏差以及数控加工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锻造叶片叶身实际型面与前后缘在衔接处的"台阶"缺陷问题,为复合制造工艺背景下精锻叶片前后缘加工成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0.
简要介绍了9G隔框组件区域改装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改装的技术特点和创新点,讨论了如何合理协调安排9G隔框组件区域改装,以便各个专业和各个区域更为合理地在不同时间安排人力,在保证改装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客改货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