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38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10):248-264
This study present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imbalance in a small-sized cylindrical roller. The roller imbalance was calibrated on the built static-pressure-air flotation measurement machine. The impact of the roller imbalance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cage were then studied on the aero-bearing test rig. The displacement spectrums with different roller imbalance of the obtained cage orbits under various bearing speed and radial loa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age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ge cannot form a stable operating state at a lower bearing speed with or without the unbalanced rollers. The cage with balanced rollers gradually develops stable mo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earing speed. The existence of a small roller imbalance caus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age to deteriorat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bearing speed and radial load, the cage with the unbalanced rollers runs unsteadily accompanied by a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when the roller imbalance is large enough.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of the cag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during an unstable operation, which is similar in the stable status.  相似文献   
32.
贾惟  何文博  刘帅 《航空发动机》2016,42(6):95-101
CCAR 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对航空发动机的持续转动提出明确要求,即航空发动机的持续转动不会危及飞行安全。参考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第25-141号修正案,详细分析了FAR 25.362条款对发动机失效载荷的要求及其适用的符合性验证方法。通过对服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了风车不平衡符合性验证条件。结果表明,不平衡量等于1.0与1 h备降时间组合、不平衡量等于1.0与最大不超过3 h备降时间组合可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从载荷、强度、耐久性、系统完整性以及人为因素5个方面开展符合性验证。采用完整的飞机模型和发动机模型进行符合性验证是可以接受的。机体结构模型要通过地面振动试验进行校验,发动机模型要通过风扇叶片脱落试验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33.
模型机匣/叶片的包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模型叶片飞断后撞击模型机匣的响应,模拟了不同厚度机匣结构和不同材料的模型叶片以及叶片不同飞断转速下机匣的包容能力,对不同应变率下机匣的响应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并评价了主要参数对机匣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4.
针对微小卫星编队飞行、星间组网等多星协同任务中的相对测角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的星间无线电测角系统。该系统的优势是在伪码测距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两条相同的接收通道,对载波相位值采用相位干涉法得到高精度的星间相对角度值,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软硬件开销的情况下完成实时性较好的高精度星间相对状态自主测量。从该系统的设计出发,对相位干涉仪测角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精度分析,推导了链路中各个噪声源的传递函数和理论噪声水平,并搭建实物平台对角度测量精度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系统对本振相位噪声有抑制作用,热噪声是角度测量的最大噪声源,系统实际测角精度在强信号下可达1.4×10-3度。  相似文献   
35.
弹性飞机阵风减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风响应减缓可有效抑制飞机由于离散突风和紊流引起的附加过载。以某民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飞机结构动力学方程和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模型,建立弹性飞机在突风作用和控制面偏转联合激励下的开环气动弹性方程。引入坐标变换,建立飞机刚体模态对应的广义坐标与飞行动力学运动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气动弹性方程与飞行动力学方程的融合。并以副翼和升降舵为突风减缓控制面。采用俯仰角速率,翼尖加速度和质心加速度作为反馈信号,针对连续突风和离散突风,分别设计相应的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减缓系统对翼尖过载、翼根弯矩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36.
在弹射过程中,当敞开的弹射座椅进入气流中时,会造成人体各部位的损伤,特别是会造成肢体的骨骼或肌肉损伤--甩打伤。为设计飞行员的保护装置,对肢体的动态响应,如角速度、运动轨迹等进行了研究。介绍计算人体上肢动态响应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两种初始姿态(握扶手和握中央环)下弹射的情况,结果表明双手握中央环弹射比双手握扶手弹射安全。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直升机惯性交感对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亦研究了对直升机在离散突风中响应的影响。旋翼动力学模型采用水平铰外伸量和桨叶根部有弹性约束的结构模型。诱导速度在桨盘处的分布采用广义涡流理论所导的公式。离散突风模型为规范所要求的正弦平方型。 本文以某典型直升机为算例,比较了计及惯性交感与否的稳操特性和突风响应。  相似文献   
38.
李飞  袁茹  朱慧玲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8):1687-1694
基于集中参数法建立斜交弧齿锥齿轮8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综合考虑静态传动误差、齿面摩擦、齿侧间隙等激励,采用变步长Runge-Kutta法求解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了摩擦因数、重合度对传动系统振动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因数不同,随着润滑油的减少,摩擦因数增大,系统的振动位移和法向啮合力增大;随着接触迹线与根锥之间的夹角增大,重合度减小,振动幅值增大,法向啮合力增大。  相似文献   
39.
郭帅  徐惊雷  顾瑞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6):1382-1390
验证了基于CFD/CSD(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结构动力学)串行双向耦合算法的准确性,并针对单边膨胀喷管上膨胀面末端移动板的可调方案,研究了不同移动板长度(150,180mm)与厚度(5,7mm)下的流固耦合响应.结果表明:流固耦合引起的振动会造成喷管气动参数的波动,移动板长度为180mm时,达到稳定后,与常规不计流固耦合的情况相比,喷管的升力下降1.38%,冷热态俯仰力矩差增加16.9%;移动板厚度相同时(5mm),较短移动板的气动性能较差,但动态性能较好:升力减小9.9%,而响应时间缩短44.7%;当移动板长度相同时(180mm),较厚的移动板同时拥有好的气动与动态特性:稳态时升力提高0.98%,冷热态俯仰力矩差减小10.5%,且响应时间减小40.4%.   相似文献   
40.
环形动力吸振器进行转子振动控制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环形动力吸振器在转子振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基于单圆盘转子模型和振动特征,设计了一种安置于轴承上的对分式环形动力吸振器.吸振器可以安装在两轴承间任意位置,不改变原有支撑结构,不影响转子动力特性.建立了转子吸振器减振实验台,对转子经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吸振器能有效降低转子经过临界转速时70%以上的振动.增加吸振器质量,可以精确调节吸振器固有频率,并拓宽减振频带.实验研究了吸振器安装位置与减振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转子振幅较大区域,减振效果较好.对比了不同数量吸振器在转子不平衡振动下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安装2个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要好于单独1个作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