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航空   1142篇
航天技术   202篇
综合类   150篇
航天   26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951.
涡轮叶片内部沿周边分布的竹节孔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沿周边分布的竹节孔冷却通道结构建立了简化的传热分析模型.首先通过无量纲分析得到了竹节孔的平均努塞尔数不仅与雷诺数和普朗特数有关,还与"竹节"形状、通道外壁形状以及流体和固体的导热系数比等参数有关.然后,对雷诺数和冷却通道几何参数对竹节孔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并对比了上述参数对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竹节"结构使平均努塞尔数显著增大,而通道外壁形状主要影响了局部热流密度和局部努塞尔数的分布情况;②随着"竹节"的节高/孔径比的增加,平均努塞尔数单调增大,阻力系数也随之增大;③可通过增大雷诺数和优化节距/节高比来提高竹节孔的平均努塞尔数,计算表明最佳节距/节高比约为10.   相似文献   
952.
发动机进口支板防冰热负荷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进口防冰问题,应用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和双方程k~ε模型,计算了某发动机进口支板外部空气流场,用欧拉法建立并求解了空气中过冷水滴控制方程;选取某些飞行工况,得到了支板防冰表面的水滴撞击特性,且分别在干、湿蒸发2种情况下得到了表面的防冰热负荷分布。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支板表面加热形式和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53.
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彬  徐国强  吴宏伟 《航空学报》2009,30(10):1809-1815
基于一个平板叶片模型对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现象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不同吹风比情况下气膜冷却换热系数随主流雷诺数和旋转数变化的分布规律。实验利用热色液晶(TLC)测温技术对叶片表面的二维温度场进行测量,采用空气和二氧化碳模拟不同冷气与主流的密度比,并使用无线遥测技术对旋转系中的温度信号加以采集。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离心力与哥氏力的综合作用,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上的强化换热区域向高半径处发生偏转,且偏转趋势在吸力面上更为明显;随着主流雷诺数的增大,压力面上的换热系数不断增大,而在吸力面上则先减小后增大;此外,主流雷诺数的变化对压力面和吸力面上强化换热区域的偏转现象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54.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多斜孔壁冷却方式小孔内对流换热的特性.数值分析采用了只考虑流体区域对流换热和考虑流体与固体间流固耦合传热共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传热法更能反映小孔内实际的换热特性;小孔进口处的Nu数最大,且随着孔内雷诺数的变化,孔进口区对孔内换热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955.
致密孔阵气膜冷却绝热温比和对流换热系数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谢浩  张靖周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6):1229-1235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膜孔叉排方式下孔间距和吹风比对致密孔阵气膜冷却绝热温比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相邻孔间距与孔径比或增加吹风比,平均壁面温度就越低,且温度分布更为均匀,绝热温比提高,热侧壁面平均换热系数也随之增大;相对于增加气膜孔阵的密集程度而言,吹风比的增加所带来的绝热温比改善和对流换热系数增加幅度略有减弱.特别是当吹风比大于1以后,吹风比的影响程度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956.
对纳米流体强化不同倾角轴向丝网热管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水基CuO纳米流体作为工质,在稳压条件下运行,运行压力为7.45,12.38和19.97 kPa(对应的蒸汽饱和温度为40℃,50℃和60℃).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质量浓度对倾斜热管的总热阻有明显的影响,存在一个使热管热阻最小的最佳质量浓度,此质量浓度为1.0%.倾角对热管的换热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倾角为45°左右时,热管的蒸发换热系数强化率最大.在此倾角下,蒸发换热系数最大增加了20%,热管的总热阻大约降低了15%.而最大热流密度的强化效果则随着热管倾角的增大而增强,最大增加25%左右.   相似文献   
957.
根据发动机涡轮叶片内部沿周边分布的竹节孔冷却通道结构建立了简化的传热分析模型。首先通过无量纲分析得到了竹节孔的平均努塞尔数不仅与雷诺数和普朗特数有关,还与“竹节”形状、通道外壁形状以及流体和固体的导热系数比等参数有关。然后,对雷诺数和冷却通道几何参数对竹节孔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并对比了上述参数对平均努塞尔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竹节”结构使平均努塞尔数显著增大,而通道外壁形状主要影响了局部热流密度和局部努塞尔数的分布情况;(2)随着通道内的雷诺数和“竹节”的节高/孔径比的增加,平均努塞尔数单调增大。但以增大节高/孔径比的途径来提高平均努塞尔数时,阻力系数迅速增大;(3)可通过增大雷诺数和优化节距/节高比来提高竹节孔的平均努塞尔数,计算表明最佳节距/节高比约为10。  相似文献   
958.
高压内冷涡轮的气热耦合计算(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目的在于验证所开发的适用于涡轮气热耦合模拟的计算程序,并研究转捩对气热耦合计算结果影响。首先在流场求解程序HIT-3D中加入考虑转捩影响的q-ω低雷诺数二方程模型以及AGS代数转捩模型模块,然后采用直接耦合方法关联HIT-3D与自主开发的温度场求解程序,使新程序具备气热耦合求解功能。选取MarkⅡ叶片的三个不同试验工况作为验证算例,在计算中考虑管内流动影响,并对流道内流动分别采用了B-L代数模型、q-ω二方程模型以及B-L&AGS模型,而对管内流动则分别采用了B-L模型与B-L&AGS模型。计算表明采用各模型预测的压力分布与试验吻合较好,而在层流转捩区域采用B-L&AGS模型预测的温度分布与实验吻合最好,而在湍流流动区域,各模型预测的温度分布接近。这一方面表明所开发程序具备较准确进行内冷涡轮气热耦合计算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考虑转捩影响对提高气热耦合计算精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59.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impingement/effusion cooling systems. The impingement/effusion holes are arranged on two parallel perforated plates respectively in a staggered manner. Every effusion hole has an inclined angle of 30° with respect to the surface. The two parallel plates are spaced three times the diameter of the effusion hole. The ratio of center-to-center spacing of adjacent holes to the diameter of the effusi...  相似文献   
960.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ime-averaged coolant diffusion equation in arbitrary, body-fitted coordinates. Schmidt number and Lewis number are used to obtain the mass diffusion coefficient. Other than the existing N-S solver, a new solver for the diffusion equation and the influences of cooling air on the thermal parameters, such as gas constant, constant-pressure specific heat, is established.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flow of multi component fluid, this solver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ow in air-cooled two-stage turbines. The comparison of test results from the modified solver to those from the traditional N-S solver has evidenced that a marked difference present is in thermal parameters and flow fiel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