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6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360篇
航空   1260篇
航天技术   678篇
综合类   222篇
航天   4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lthough the auroral substorm has been long regard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a direct relation of active auroras to certain magnetospheric processes is still debatabl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we combine the data of the UV imager onboard the Polar satellite with plasma and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s by the Geotail spacecraft. The poleward edge of the auroral bulge, as determined from the images obtained at the LHBL passband, is found to be conjugated with the region where the oppositely directed fast plasma flows observed in the near-Earth plasma sheet during substorms are generated. We conclude that the auroras forming the bulge are due to the near-Earth reconnection process. This implies that the magnetic flux through the auroral bulge is equal to the flux dissipated in the magnetotail during the substorm. Comparison of the magnetic flux through the auroral bulge with the magnetic flux accumulated in the tail lobe during the growth phase shows that these parameters have the comparable values. This is a clear evidence of the loading–unloading scheme of substorm development. It is shown that the area of the auroral bulge developing during substorm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otal (magnetic plus plasma) pressure decrease in the magnetotail. These finding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auroral bulge observ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substorm intensity in terms of the magnetic flux and energy dissipation.  相似文献   
72.
Cairns  Iver H.  Knock  S.A.  Robinson  P.A.  Kuncic  Z.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27-34
Recent data and theory for type II solar radio bursts are reviewed, focusing on a recent analytic quantitative theory for interplanetary type II bursts. The theory addresses electron reflection and acceleration at the type II shock, formation of electron beams in the foreshock, and generation of Langmuir waves and the type II radiation there. The theory's predictions as functions of the shock and plasma parameter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n terms of space weather events. The theory is consistent with available data, has explanations for radio-loud/quiet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nd why type IIs are bursty, and can account for empir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ype IIs, CMEs, and interplanetary disturbanc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73.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并且因为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来测试折射率 ,方法简单、灵敏。本文介绍了利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使用这种方法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固化监测。文中对不同折射率的溶液进行了折射率测试的研究 ,并设计了一种用于折射率测量的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光纤传感探头及整套的测试系统 ,用以对固化过程中环氧树脂在不同阶段的折射率变化进行实测。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测试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4.
本文用主次结构动态综合的观点来研究复杂结构的抑振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设计方法,它不需主结构的激励信息,可直接依据原结构的响应及少数点上的频响函数在现场实施。文中以吸振设计为例,简便地导出了一般结构局部及,全局完全消振的条件,讨论了宽频带响应的吸振问题。最后以计算机模拟及自由梁的抑振实验证实了文中结果。  相似文献   
75.
显式有限差分方法用于求解小钝锥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尾流的轴对称边界层方程。该方法既适用于层流也适用于湍流。应用 Goldburg 转捩准则确定转捩初始位置。详细地计算了小钝锥尺寸、飞行速度、高度对尾流转捩和光电特性的影响。从计算中得到转捩和光电特性变化的一些有用规律。对湍流亚密部分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规律性分析。计算结果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斜向排列双圆柱的尾迹,并分析了尾迹中某些特征点上的速度频谱,从旋涡脱落频率的规律来研究双圆柱绕流相互之间的干扰。当两圆柱间距较远时,速度振荡的频率与单圆柱卡门涡街的频率相接近,随着两圆柱间距的接近,前、后圆柱各有其不同的旋涡脱落频率,且都不同于单圆柱旋涡脱落的频率。特别是当两圆柱处于某一相对位置时,出现双峰值的功率谱,其中一个峰值的频率大大地高于另一个峰值对应的频率,而且这两个峰值谁主谁副是不确定的,呈现出不稳定流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77.
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及接口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讨论了光电编码器的辨向与倍频电路、脉冲计数器电路,以及与计算机的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并以某电动三轴飞行模拟转台上所用的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及接口电路为例,详述了各功能电路的设计方法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路板工作可靠、性能稳定,能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给出转角的精确测量值。  相似文献   
78.
简述了相位法曲面三维全场无接触检测的基本原理,研究了被测曲面的梯度变化对频谱分析和滤波处理的影响,推导出相位法曲面可测梯度极限的理论公式,并通过锥面测量验证了这一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利用欧洲的EISCAT雷达观测资料及与这配合的地磁观测数据,用电离层参数直接计算和地面磁场反演两种方法导出了极区电离层Hall电导率,特别显示出在强对流电场激发的E层等离子体不稳定波对电子加热情况下,电导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0.
针对利用GPS进行定时校频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GPS定时校频的方法及其不确定度、定时校频数据的处理等。在给出实验结果的同时,对影响GPS定时精度的各种因素(包括SA影响)进行了讨论;同时对提高GPS定时精度的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