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含间隙吸振器的半主动振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刚度分段线性动力吸振器的半主动振动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弹性元件的间隙实现吸振器工作频率连续跟踪外激励频率的变化。文中根据基波平衡导出了使主系统近似完全消振所需的弹性元件间隙控制律。数值仿真表明:这种半主动控制策略对于单自由度主系统和多自由度主系统均有很好的消振效果和相当宽的工作频带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双线摆式吸振器的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线摆式吸振器是位于直升机旋翼旋转平面内用来吸收该平面内桨毂纵、横向激振力的动力吸振器,能随旋翼转速而调谐。本文以桨毂安装多个相同的双线摆构成双线摆式吸振器为研究对象,从阻抗角度导出了机身/旋翼/双线摆式吸振器耦合系统的时域与频域运动方程,可求得在旋翼旋转平面内桨毂中心与双线摆质量块对桨毂中心外激振力的响应,并在其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旋翼旋转平面内桨毂中心纵、横向所受激振力及加速度阻抗、吸振器结构设计参数和调谐等对吸振器减振性能影响的规律。本文结论对这类吸振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飞机抖振的形成机理及抖振试飞的研究进展、常用的几种抖振试飞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收敛转弯试飞方法的选取进行了理论分析。飞行试验采取减速法、收敛转弯法等试飞方法,在平尾及飞行员座椅地板处加装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得到在低、中、高3个高度剖面上飞机的抖振响应。对抖振响应数据进行均方根分析及谱分析,得到平尾和飞行员座椅地板的抖振响应。分析发现:平尾尖部后缘的抖振响应最为剧烈;平尾抖振响应随马赫数和迎角的增大而增大;平尾的抖振响应集中在平尾对称一阶弯曲、机翼对称二阶弯曲、平尾反对称二阶弯曲模态频率附近;飞行员座椅处的抖振响应集中在平尾对称一阶弯曲模态频率附近;飞机的抖振响应会影响飞行员的舒适性;应综合考虑飞行员座椅地板处和飞机翼面结构的振动响应来确定抖振边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安装在旋翼桨毂上的主动式吸振器。针对该吸振器中偏心质量块的运动特点,选用直流电机作为驱动器,建立了主动式桨毂吸振器的仿真模型,对其原理进行了研究。以输出力变化幅值及电机需用功率为目标,在吸振器输出力状态改变的情况下,对其过渡阶段角速度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一个主动式桨毂吸振器的输出力过渡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过渡过程,并且最终能够达到减小桨毂振动载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两个角度,研究对比了典型空间管路结构在单、多轴随机振动载荷下的动强度特性。确定了线性结构模态振型主振方向的评定方法,得到了管路结构模态振型主振方向与随机激振方式和方向、动应力响应之间的规律特性。不仅能够为管路结构随机振动响应试验系统设计提供指导,而且能够为其动强度考核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海防导弹的振功模态试验不仅广泛地应用正弦激振方法,同时还成功地把多点脉冲激振方法运用于大型复杂的导弹结构,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突破了目前国内仅能把脉冲激振用于中小型结构状态。本文从理论到试验、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我们的试验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将其归纳分类,并给出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使我们找到海防导弹结构形式、导弹内部成件和外部部件等与振动形态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可概括出海防导弹可能产生的几种振动形式,从而可使我们在结构设计之初和模态试验之前就可预示该结构的振动形态;文中阐述了结构质量和刚度对固有振动特性的影响紧紧依赖于结构振动形态这一重要关系,为此可利用这一特点来达到各种技术要求;我们也可从振动形态的分析中来检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所以本文可指导结构设计人员如何根据振动要求和结构振动特性进行结构设计、再设计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风洞试验悬臂梁结构的尾部模型支撑系统在风载激励下会产生振动,振动会威胁试验安全,影响试验结果。为抑制模型及支撑系统振动,本文研究了一种主动抑振控制系统并取得应用。其中,抑振系统执行机构采用压电材料,控制系统采用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对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训练模式下模型参数辨识和试验模式下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过程,建立了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的控制系统。在地面模拟台采用信号发生器模拟系统激励,作为控制系统输入,验证了控制算法。结合风洞试验,在实际工况下验证了系统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算法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可以将模型振动减小70%以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某型飞机局部结构改装振动响应增量预估问题,根据对原型飞机和改装结构-加装天线罩的分析,提出了振动响应增量预估的分析原理,方法与技术路径,即以天线罩引起的气动载荷为输入,以天线罩及周围机身为受激对象,计算或测量天线罩上及机身内外某些点的振动响应增量。为此,本文通过缩尺模型的吹风试验,测量了天线罩上的脉动气动载荷,通过地面振动测量,测量了改装结构的频响函数,并进行了计算预估与模拟加载响应测量预估  相似文献   

9.
主动式惯性作动器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一种在主动式动力吸振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动式惯性作动器,它具有简化设计的优点,文中将自适应优化设计方法用于主动式惯性作动器,克服传统设计方法的若干缺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设计的这种这动器在许多方面有其特点与优点,尤其是对各种类型的外扰,外扰的频带以及作动器内不同的对中弹簧刚度等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达到有效减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火箭在地面风作用下的振动载荷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面风作用下的火箭作为一个非均质变截面梁,研究了非轴对称火箭的任意风向风振载荷识别问题。根据结构风振的特性,引入等效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利用风载荷作用下火箭的振动加速度或弯矩响应识别等效阻力和升力系数以及归一化随机载荷的功率谱。给出了等效阻力和升力系数与以往风载试验中使用的非定常阻力和升力弯矩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减速器壳体结构振动与辐射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减速器壳体的振动特性出发,对由振动引起的辐射噪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基于声振耦合理论,运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对减速器的振动噪声的虚拟再现,为减速器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奠定了良好的设计基础。在建立良好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计算了减速器壳体结构的振动特性以及壳体表面典型节点处的声学量。设计了减速器缩比模型试验,定性分析灌注阻尼特性对减速器壳体结构的影响。通过对比壳体结构的响应特性,分别从理论和试验上得出了灌注阻尼在测试频段内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某振动台大型转接夹具设计与振动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振动试验需求,对某振动台大型转接夹具进行设计及振动特性分析。夹具设计过程中,采用结构优化软件OPTISHAPE-TS进行优化设计,振动特性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开展。设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的夹具,其振动特性自身满足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当夹具与振动台动圈相连接组成动圈夹具整体结构后,整体结构的模态与夹具自身模态相比发生改变。研究结果对振动试验控制技术有所启示,并为类似夹具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JDZ-3型电涡流激振是研究外覆纤维合材料薄壁金属圆管振动特性的激振源,本文阐述了电涡流激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及其在研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试验,如涡流感应头结构型,恒磁路系统,激振器与试件之间的间隙,交流激磁强度和感应头激磁线圈的设计等。还介绍了激振器与功效的阻抗匹配,最后,用该设备对六种不同圆管进行激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JCD-1型”电涡流磁推挽激振器是根据电磁涡流技术研制的一种非接触式激振设备。它测试精度高、噪音低、结构简单。为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工程中无限宽板或周边固持板类构件的测振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激振方法。 文中介绍了对导电(磁性或非磁性)试件激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叙述了该激振器的结构设计和磁路分析。用该设备对圆板和方板进行的实际激振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NOPD中微小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以两端自由的等截面梁为研究对象,采用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多颗粒垂直冲击减振理论模型.进一步对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梁受到多颗粒冲击时的振动响应,籍此研究多颗粒的冲击减振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多颗粒垂直冲击时对其活动间隙值不敏感,在较大的范围内仍然有较好的减振效果,而且不会出现单冲体间隙选择不当增大系统振幅的现象.对梁中高频段(2500~6000Hz)模态的减振效果明显高于低频段(2500Hz以下)的模态,这说明多颗粒垂直冲击对系统中高频段的振动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伺服惯性力发生器的特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伺服惯性力发生器的基本特性及基在直升机振动控制中的应用。首先建立了由电液伺服控制器,电液伺服阀,液压作动筒、弹性元件和惯性元件组成的伺服惯性力发生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带有连接结构的导弹动特性试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的头体连接对导弹的整体结构动力学特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结构会呈现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其动特性参数会随着外界载荷和振动量级的变化而变化,而该参数又是飞行稳定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考察和评定带有间隙结构的导弹动特性参数随载荷和振动量级变化的情况,本文阐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导弹全弹结构动特性试验的新的试验思路-加载试验方法和变量级试验方法,针对一个具体的导弹型号,给出了典型载荷的加载实现方式,最后还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原理性的解释。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试验方法在今后的导弹型号研制当中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该方法也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民用结构的应用当中。  相似文献   

18.
压电结构的控制-结构一体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离散分布、同位配置压电片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压电耦合板,首先构造了四节点 Kirchhoff矩形板弯单元,从而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主动阻尼振动控制模型。将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归结为一个 Lyapunov 方程的解。以系统的存留能量指标为适应度函数,以作动器和传感器的位置及控制增益为优化参数,利用基于共享函数机制小生境技术的遗传算法进行结构、控制设计。最后,对一悬臂压电耦合板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解决控制结构一体化设计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得到多个最优解或次优解。  相似文献   

19.
结构响应主动控制的时域与频域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结构响应主动控制技术是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一种新方法,并由于其具有直接以结构振动响应为目标,概念简单、实现容易和采用前馈控制、没有系统稳定性问题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评述了结构响应主动控制的基本原理、特点及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并对两种最基本的实现方法-时域法和频域法的基本思想、适应能力、及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时域法在适应能力、适用范围和应用潜力上优于频域法,但在实现上对硬件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