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航空   450篇
航天技术   115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介绍了频谱分析仪测量各种微波器件回波损耗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sensor and actuator errors are impacting formation control accuracy and propellant consumption of a two-satellite formation in a low Earth orbit. Realistic relative navigation errors ar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 PRISMA mission, as well as realistic actuator uncertainty and actuator constraints. Two impulsive control methods are investigated. The first method is based on a controller that is implemented onboard PRISMA and the second method uses linear programming to arrive at a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 The control methods are tested in a simulation environment and are subjected to orbital perturbations and realistic sensor errors and actuator errors. Both control methods are able to maintain the desired relative geometry of a projected circular orbit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rrors. The PRISMA control method demonstrates lower propellant consumption, while th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 shows better control accura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the used scenario, sensor errors dominate both the formation control accuracy and propellant consumption. The versatility of the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er is demonstrated in a challenging formation control scenario including formation maintenance and formation reconfiguration tasks.  相似文献   
593.
成败型产品的Bayes可靠性验证试验设计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分析了成败型产品的可靠性统计验证试验设计的需求、约束条件.对成败型产品成功概率的假设检验,综合考虑弃真和采伪的风险损失以及可靠性试验的成本,建立了基于试验损失的可靠性试验设计模型(RTDMTL).由Bayes方法,对于给定的样本量,运用0-1损失函数,按照验后期望损失最小的原则,推导出了最大可接受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平均风险准则,给出了弃真和采伪两类风险的计算公式.对于RTDMTL的求解,给出了基于Matlab软件的最优试验方案数值算法的求解步骤.最后通过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4.
基于水平气液两相分层流的压力梯度、波状液层和气壁剪切应力实验数据,对两流体剪切应力进行不确定度计算,分析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液壁和气液界面剪切应力结果的影响。由剪切应力可以直接计算分层流动量平衡方程的本构参数,对本构参数的关联作了合理的解释。气液界面剪切应力受液层高度和压力梯度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而液壁剪切应力却相反,和气液界面剪切应力最大程度相关。通过和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液壁摩擦因子无法像气壁摩擦因子那样可以用单相管流的指数型关系式来描述,而是应该结合气液界面摩擦因子建立一个基于两相各流体特征参数的有效关联式。  相似文献   
595.
大型结构物称重系统是应用在油田码头领域的重要设备,国内还没有成熟的量值溯源方法和测试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对大型结构物称重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以解决此类设备测试难的问题。结果证明,此称重系统和测试方法有效保证量值准确并具有较高准确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96.
为了掌握脉冲爆震发动机起爆和推进性能,基于汽油/空气脉冲爆震发动机模型机直连试验,开展不同工作频率下的起爆和推进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机能在0~35Hz范围内快速起爆、稳定工作,爆燃向爆震转变距离约0.9m。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平均推力成线形增大,但平均推力增加的斜率随着频率的升高有所降低。随着频率提高,体积比冲和混合物比冲均逐渐增加,趋势类似;频率25Hz时的体积比冲和混合物比冲最高。燃油比冲随着频率提高显著增加,单位燃油消耗率则逐渐降低;频率超过25Hz时,燃油比冲和单位燃油消耗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97.
某粉末冶金高温合金涡轮盘破裂转速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了平均应力法、平均径向应力修正法、残余变形法、局部塑性应变法等破裂转速预测方法,并采用这些方法对某粉末冶金高温合金涡轮盘破裂转速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得知:采用平均径向应力修正法、残余变形法、局部塑性应变法预测的破裂转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而采用基于径向应力分布均匀假设的平均应力法推算的破裂转速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598.
采用MCM对GUM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验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不确定度评定的基本方法是GUM法,GUM法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有效应用的,但在模型复杂的情况下,却不容易直接确定其是否满足所有的应用条件。由于蒙特卡罗法(MCM)的有效性范围大于GUM法的有效性范围,因此可利用合适的软件,应用MCM对GUM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进行验证。建议此时分别应用GUM法和MCM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结果较满意,则表明GUM法可应用于此类场合;否则,应考虑使用MCM或其它适当的替代方法。通过质量计量的实例,介绍了采用MCM对GUM法进行验证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599.
冯维明  李源  苗楠 《固体火箭技术》2012,35(3):285-289,295
通过将小推力展开为偏近点角的傅立叶级数,并对高斯摄动方程在一个轨道周期上的平均,将原方程的推力转化为仅由14个傅立叶系数表示的控制变量。仿真计算表明,平均化后的高斯方程使计算量与牛顿积分相比显著减少,且对小推力而言有足够的精度。对利用平均化后的高斯方程计算轨道根数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小推力的范围和小推力近似表达式对上述误差的影响,为今后小推力下非开普勒轨道动力学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数。  相似文献   
600.
董雷霆  周轩  赵福斌  贺双新  卢志远  冯建民 《航空学报》2021,42(3):23981-023981
飞机结构安全性设计思想经历了从静强度设计、安全寿命设计、损伤容限与耐久性设计到单机追踪的演变,未来有进一步向结构数字孪生的方向发展的趋势。飞机结构数字孪生是数字线程驱动的,多学科、多物理、多尺度、多保真度、多概率的模拟仿真系统,采用在线传感器监测、离线地面检查、飞机运行历史等多源数据,反映并预测对应飞机结构实体在全寿命周期内的行为和性能,有望革新现有的飞机结构使用和维护模式。面向疲劳寿命管理,提出飞机结构数字孪生的5项关键建模仿真技术,分别是载荷和损伤的数据获取技术、多尺度建模和力学分析技术、含裂纹复杂结构的精确高效仿真技术、基于降阶的数字孪生高效建模技术和考虑不确定性与多源异构数据的剩余寿命评估技术,并详细探讨这五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为飞机结构数字孪生的系统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