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12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1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1.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2):659-668
Poly(p-phenylene-2,6-benzobisoxazole) (PBO) fibers possess excellent dielectr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eat resistance. However, the surface of PBO fibers is smooth and highly chemical inert, resulting in poor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to polymer matrix, which severely limits its wider application in high-performance fiber-reinforced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In this work, random copolymers (P(S-co-BCB-co-MMA)) containing benzocyclobutene in the side-chain were synthesized by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FT) polymerization, which were then utilized to form dense random copolymer membrane on the surface of PBO fibers by thermally cross-linking at 250 °C (PBO@P fibers). Four kinds of synthesized P(S-co-BCB-co-MMA) with different number-average molar mass (Mn) were well controlled and possessed narrow dispersity. When the Mn was 32300,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PBO@P fibers was increased from 11 nm (PBO fibers) to 39 nm. In addition, PBO@P fibers presented the optimal interfacial compatibility with bisphenol A cyanate (BADCy) resins. And the single fiber pull-out strength of PBO@P fibers/BADCy micro-composites was 4.5 MPa, increasing by 45.2%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PBO fibers/BADCy micro-composites (3.1 MPa). Meantime, PBO@P fibers still retained excellent tensile strength (about 5.1 GPa). Overall, this work illustrate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method, which would provide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controlling the surface structure & chemistry of inert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112.
Al_2O_3纤维在空间充气式气动阻尼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空间充气式气动阻尼结构(IADS)柔性热防护系统(TPS)的性能、特点和结构,及Al2O3纤维的性能,通过介绍美国充气式气球伞、充气式回收飞行器、充气阻尼式再入飞行器的TPS,对Al2O3纤维在IADS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3.
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的器件圆片级封装技术、垂直互连转接板技术、新键合工艺技术等技术研究的出现,惯性微系统正在朝着三维封装集成架构发展,以满足微电子技术更高集成度、更小体积、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的发展需求。介绍了MEMS惯性器件和MEMS惯性微系统三维集成技术,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三维互连技术和倒装芯片技术为惯性MEMS微系统三维集成一体化提供了设计空间,有效地降低了惯性MEMS三维集成模块的体积、质量,提高了集成度,符合未来惯性MEMS三维集成多功能融合趋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4.
自愈合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模仿人体自愈合生理机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程,探讨了自愈合聚合物复合材料应用比较多的微胶囊、液芯纤维、仿人体毛细血管丛的自愈合模型与原理,展望了自愈合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以不同用量的多官能巯基化合物与乙烯基硅氮烷预聚物组成液态光固化体系,经紫外光辐照后固化成聚合物陶瓷前驱体,后经1400℃无压热裂解制备氮化硅。采用热失重(TGA)分析陶瓷前驱体的热解特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解后材料的相组成及晶态结构,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陶瓷前驱体在热解过程中分别在325—350℃和475—505℃出现两个失重峰,随着体系中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前驱体的热解失重率增加,陶瓷收率降低,最终陶瓷的相对密度下降,结晶度增高,晶粒尺寸增大。经1400℃热解15h,得到部分α-Si3N4晶体;热解24h,得到大量α-Si3N4和少量β-Si3N4的材料,在空洞中发现富氮的细长纤状和片状晶体。  相似文献   
116.
采用干喷-湿法液晶纺丝技术制得初生PBO纤维,对纺丝原液浓度、纺丝温度、纺丝压力、拉伸比等几个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些工艺参数对初生PBO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升高,PBO的分子量增大,制得纤维的拉伸强度增大;最佳纺丝温度为160~180℃;纺丝压力提高,有利于纺丝;拉伸比增大,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7.
SiC涂层/B4C改性炭基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Si和SiO为硅化蒸气源,用CVR和CVI工艺对两种基体材料(纯石墨和B4C粒子改性石墨)进行了高温硅化处理,得到了四种复合材料:SiC涂层/石墨(SC/G),梯度SiC涂层/石墨(GSC/G),SiC涂层/B4C改性石墨(SC/BG)和梯度SiC涂层/B4C改性石墨(GSC/BG)。考察了四种复合材料在1200℃的恒温氧化行为。同时也考察了梯度SiC涂层/B4C改性石墨在1300℃及经历了10  相似文献   
118.
以聚碳硅烷(PCS)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制备三叶形PCS纤维后,经不熔化和烧成制得异形度为0.65~0.85的三叶形碳化硅纤维。研究了纺丝温度、压力、收丝速度等对纤维异形度的影响,并对预氧化和烧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氏的纺丝温度、适当主的纺丝压力和较低的转率有效于提高纤维的异形度,聚碳硅烷原丝经预氧化和烧结后,纤维异形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9.
不等径纤维混杂复合材料混杂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碳化硅-碳(SiCF-CF)/环氧和硼-碳(BF-CF)/环氧2种不等径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混杂模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三角形和四边形阵列的混杂模型;分析了材料制备工艺对混杂阵列、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采用熔融纺丝法纺出连续PCS纤维束,研究了升温制度、纤维装填量以及过热现象等因素对PCS纤维不熔化结果的影响,探讨了不熔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低温段慢速升温,中温段延长保温时间,高温段进一步强化的升温制度是比较合理的。纤维装填质量及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因散热不利而引起急剧高温,导致纤维的熔并。急剧放热引起纤维结构的变化较大,而且内部纤维与表层纤维的反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