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51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8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Halocarbons, such as CFC-11, CFC-12 and HCFC-22, are important trace gases in the atmosphere through their role as greenhouse gas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tratospheric ozone chemis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 initial study using integration of spectral radiance measurements from a spaceborne limb sounding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meter (FTS) to retrieve these compounds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 (UTLS). The instrument employed in this study is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for Passive Atmospheric Sounding onboard ENVISAT (MIPAS-E) which obtains spectral data in the altitude range of 6–68 km at an unapodized spectral resolution of 0.025 cm−1. We have used optimal estimation techniques to retrieve vertical information for these compounds using a radiometric approach.

It is shown that significant retrieval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at up to five measured levels in the UTLS for CFC-11, up to six for CFC-12 and up to two levels for HCFC-22. An initial error analysis indicates significant sensitivity of our retrievals to variability in operationally retrieved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ata. For each halocarbon, gain, offset and spectroscopic uncertainties generally each contribute less than 10% to the total error. Finally, tracer correlations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datasets to equivalent relationships derived here from version 2 ATMOS data with very good agreements for CFC-12 but with more variability in the CFC-11 comparisons.  相似文献   

52.
基于SDP的LINK11数据链对抗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NK11数据链是美国海军和空军采用的一种战术数据通信方式,对LINK11信号进行干扰和破解是电子对抗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其信道构成特点和信号调制方式,提出了一整套识别、解调以及干扰算法,并分别在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装备上实现,构成了LINK11数据链对抗系统。  相似文献   
53.
根据多层卫星星座网络的链路长度与可见性模型,建立了多层卫星网络的数学模型,并据此提出了一种适于多层卫星网络应用的层次路由协议。新协议主要包括拓扑测算、路由计算和路由转发。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协议的计算速度快、拓扑更新的通信开销小、链路利用率高,其性能优于Bellman和多层卫星网络路由(ML-SR)算法。  相似文献   
54.
MATLAB与Visual C++的混合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VisudC 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增加MATLAB语言程序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脱离MATLAB开发环境自动运行程序。  相似文献   
55.
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配置CCSDS SLE业务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CSDS SL正业务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在我国航天测控系统中采用CCSDS标准的SLE传输协议实现国际联网的设想,并给出了前向遥控SLE业务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6.
为了对高效铣削淬硬模具钢SKD11的新型铣刀进行优选,对不同几何结构的铣刀加工得到的表面质量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切屑微观形态、硬度及硬化层深度、残余应力分布和晶相组织结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研究了不同铣刀的几何特性及其磨损特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前角5°,后角10°,刀尖圆弧半径为1 mm,铣刀螺旋角为45°的几何结构铣刀完成了表面完整性试验中.此外,在淬硬钢铣削加工中合理地选择加工参数可以获得0.4μm的表面粗糙度;采用合理的正前角可以抑制锯齿形切屑的产生.铣削淬硬模具钢能在加工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通过增加铣刀后角和抑制后刀面磨损可以推迟加工表面软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飞行器以很高的马赫数再入大气层时 ,头部激波层、尾迹的气体辐射产生的紫外、可见、红外特征信号 ,是地面监测和反导制导系统探测、识别的主要依据 ;同时 ,头部气体层热辐射也是再入体壁面加热热流的重要源项。激波层内高温气体吸收系数是目标紫外、可见光、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热防护计算和气动流场辐射场耦合计算的基本参数。本文分析了再入过程中高超声速稀薄气体流的非平衡现象 ,采用三温度模型 (电子能温度 Te、振动能温度 TV、转动和平动能温度 TR)来表征激波层内非平衡态的气体组份各个能级占有数分布 ,并由原子分子辐射理论直接计算 N2 ,N+ 2 ,N,N+ ,O2 ,O+ 2 ,O,O+ ,NO,NO+和 e-等 1 1种主要空气组元各种能级跃迁对辐射的贡献 ,最终得到平稀和非平衡高温空气吸收系数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可见光区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紫外、红外区结果稍差  相似文献   
58.
TC11钛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组织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具有β转变组织的TC11钛合金在温度1030~1090℃和应变速率0.001~10s-1范围内的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分析了该合金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动力学分析获得β区变形的应力指数和变形激活能分别为3.32和135.5kJ×mol-1,表明β区的热变形主要受扩散所控制.组织观察发现,试验条件下原始β晶粒有两种细化方式,一种是以变形拉长的原始β晶粒晶界布满项链状的细小均匀的新晶粒为特征的晶粒细化方式;另一种是以变形拉长的具有锯齿形晶界的原始β晶粒内部布满细小均匀的新晶粒为特征的晶粒细化方式.高温变形后保温期间的软化行为表明,原始β晶粒的细化方式取决于变形过程中位错的产生和消失之间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59.
美军主要战术数据链介绍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介绍了美国目前使用中的三种战术数据链Link 4A、Link 11和Link 16的背景,功能、特点和装备情况,同时通过列表对照了三种战术数据链技术体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阐述了三种战术数据链的互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60.
激光冲击对TC11钛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TC11钛合金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参数下TC11钛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用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应力测试仪分别测试材料表层硬度和残余应力,并通过TC11钛合金标准疲劳试片高周振动疲劳试验验证激光冲击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冲击波作用后表面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当冲击次数增加,先后出现了高密度位错、位错胞和纳米级晶粒等微观组织特征.冲击10次后,表面残余应力最高达到-632.5MPa,相应的塑性变形层深度达到1500μm左右;同时表面硬度在冲击1次即可提高19%,硬度影响深度为700μm,随着次数增加而提高,但幅度不大.经3次冲击处理的TC11钛合金标准疲劳试片的疲劳极限由原始483MPa提高到593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