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196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分离装置静力试验后发现连接两个舱体的双头螺栓中有7 件发生断裂,螺栓表面进行了达克罗
处理。通过失效分析及相关试验综合分析认为,分离装置上7 件螺栓的断裂性质均为延迟性脆性断裂,断裂机
理为氢脆。导致发生氢脆断裂的原因除螺栓材料及组织具有较高的氢脆敏感性外,主要与静力试验过程中长
时间包覆湿泥有关;另外,原材料氢含量控制及达克罗涂层工艺处理虽然有效避免了产品表面处理过程中带来
的氢脆隐患,但是若使用环境中存在水及腐蚀性介质Cl、S 时,产品在拉应力作用下仍可能发生氢脆延迟断裂
而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2.
高红  徐寄遥   《空间科学学报》2006,26(4):250-256
分析了2000年和2001年期间52°N地区OI5577气辉强度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利用由 OI5577气辉强度反演原子氧浓度峰值的方法反演出原子氧浓度的峰值,分析了峰值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OI5577气辉强度的夜间变化特征随季节变化, 2000年春季的夜间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000LT 之后,夏季和秋季的出现在0000LT之前,冬季的出现在0000LT,2001年春季和秋季的夜间强度最大值出现在0000LT之前,夏季和冬季的出现在0000LT;OI5577气辉强度在2000年2月份,8月份和10月份出现最大值,在2001年9月份有最大值.就主要特征而言,反演出的原子氧浓度峰值的夜间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与OI5577气辉强度的一致.  相似文献   
23.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0):2527-2534
Studies on the high-lift mechanisms of butterfly gliding flights shed light on the design of the micro air vehicles. The flow field around a simplified Danaus plexippus model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ydrogen bubble visualization and the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techniques. There are three near-wall topological patterns with different Angles of Attack (AoAs): the separation bubble, the Leading-Edge Vortex (LEV) and the high AoAs flow. For the separation bubble pattern, two saddles and two foci form in the middle of the model. The features of the LEV pattern are the leading-edge separation lines.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paration lines are chang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EV and the Wing-Tip Vortex (WTV). For the high AoAs flow pattern, four unstable foci are found at the forewing and the hindwing respectively. The angle between the trajectory of the WTV and the model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oA even though the slope of the WTV angle versus AoA curve declines at the moderate AoAs.  相似文献   
24.
将微藻和电去离子技术引入密闭生态系统,设计单元反应器旨在验证其在空气再生、水净化和潜在食物的生产。在反应器中对尿液进行消解和NH4+硝化转化得到超过90%NH4+-N硝化为NO-3-N-的培养液适宜于螺旋藻养殖并获得高质量的微藻生物量;此时,CO2的平均吸收速率VCO2=458.6 mL/m3·min、O2产生速率VO2=616.5 mL/m3·min,即螺旋藻的同化系数VCO2/VO2≈0.74,接近人的呼吸系数VCO2/VO2=0.86;EDI法水净化率97%可直接回用。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实现CO2吸收、O2释放和螺旋藻生物量的生产,同时将水净化。  相似文献   
25.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5):57-65
This research work is the novel state-of-the-art technology performed on multi-cylinder SI engine fueled compressed natural gas, emulsified fuel, and hydrogen as dual fuel. This work predicts the overall features of performance, combustion, and exhaust emissions of individual fuels based on AVL Boost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ree types of alternative fuels have been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ydrogen produces 20% more brake power than CNG and 25% more power than micro-emulsion fuel at 1500 r/min, which further increases the brake power of hydrogen, CNG, and micro-emulsions in the range of 25%, 20%, and 15% at higher engine speeds of 2500–4000 r/min,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brake-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is the lowest for 100% hydrogen, followed by CNG 100% and then micro-emulsions at 1500 r/min. At 2500–5000 r/mi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rop in brake-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due to a lean mixture at higher engine speeds. The CO, HC, and NOx emissions significantly improve for hydrogen, CNG, and micro-emulsion fuel. Hydrogen fuel shows zero CO and HC emissions and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to produce 0% carbon-based emissions with a slight increase in NOx emissions, and CNG shows 30% lower CO emissions than micro-emulsions and 21.5% less hydrocarbon emissions than micro-emulsion fuel at stoichiometric air/fuel ratio.  相似文献   
26.
对氏地球轨道环境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影响和航天器表面材料的低地球轨道环境寿命评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低地球轨道环境和地面试验环境下,有无保护涂层的业胺所受冲蚀作用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获得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数值计算结果。该工作对航天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原子氧环境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择卫星结构材料时,必须要对所选材料在宇宙空间环境中的可靠性进行评定,重要的是了解空间环境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文章阐述了空间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模拟评定试验材料性能的方法;分析了作用原理、防护措施及选择聚合物复合材料应考虑的原则。  相似文献   
28.
机械镀锌锡铝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机械镀锌锡铝合金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机械镀锌合金的抗性优于电镀锌层,镀层与基体结合力良好,镀覆工艺不会使基材产生氢脆。  相似文献   
29.
介绍三种跳伞供氧分系统改进方法,可用在现役主战飞机的跳伞供氧分系统中增加快速、可靠的分离机构,配合手动或自动解脱机构,使飞行员弹射救生后下降着陆或着水之前,能自动或手动解脱跳伞供氧分系统的大部分成件,使之脱离与人体的连接,减轻入水重量,减少对救生过程的不利影响,以提高水上救生的成功率。经过试验检验提出了一种较优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30.
暴露在低地球轨道(LEO)上的太阳电池阵,会与大量具有极强氧化性的原子氧发生碰撞,导致太阳电池阵中对氧原子敏感的Ag互连材料受到剥蚀。文章依据原子氧剥蚀Ag材料的机理,选取了约400 km高度轨道上1年时间内原子氧的累积通量作为最高剂量,进行了原子氧剥蚀不同厚度Ag互连材料的地面模拟环境试验。试验表明:Ag在原子氧作用下在宏观上会经历"氧化—剥落"的循环剥蚀过程。根据反应方程简化推导了Ag互连片的剥蚀厚度公式,同时结合试验结果计算出了不同厚度Ag互连材料的厚度损失率。该研究成果可为LEO太阳电池阵原子氧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