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8篇
航空   197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Human factors are critical causes of modern aviation accidents. However, existing accident analysis methods encounter limitations in addressing aviation human factors, especially in complex accident scenarios. The existing graphic approaches are effective for describing accident mechanisms within various categories of human factors, but cannot simultaneously describe inadequate human–aircraft–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deficiencies effectively, and highly depend on analysts' skills and experiences. Moreover, the existing methods do not emphasize latent unsafe factors outside accid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bove three limitations and proposes an integrated graphic–taxonomic–associative approach. A new graphic model named accident tree(AcciTree), with a two-mode structure and a reaction-based concept, is developed for accident modeling and safety defense identification. The AcciTree model is then integrated with the well-established 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HFACS) to enhance both reliability of the graphic part and logicality of the taxonomic part for improving completeness of analysis. An associative hazard analysis technique is further put forward to extend analysis to factors outside accidents, to form extended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roactive accident prevention. Two crash examples, a research flight demonstrator by our team and an industrial unmanned aircraft, illustrate that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is effective for identifying more unsafe factors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82.
以中间相炭微球和SiC粉为原料,模压渗硅制备了反应形成SiC陶瓷.计算了制品各相含量随SiC粉掺量、渗硅温度和保温时间改变的变化规律,同时测试了制品性能,并通过SEM观察了制品表面形貌.计算结果表明,随SiC粉掺量的增加,硅化后制品Si和SiC相体积分数提高,C相体积分数降低;渗硅温度的提高可降低制品开气孔率和提高密度...  相似文献   
83.
许志  何民  唐硕 《飞行力学》2011,29(2):70-73
采用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RCS)对内装式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箭机分离阶段实施姿态控制的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发射条件下的箭机分离运动,确定了RCS启控时运载火箭的飞行状态,设计了发动机点火前的运载火箭俯仰运动程序.在此基础上,给定标准弹道方案,并确定了RCS推力器组合方案.采用脉冲调宽调频(PWPF)调制方法,设计出适合...  相似文献   
84.
鸟体本构模型参数反演I:鸟撞平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结合数值模拟得到鸟撞过程中的鸟体本构模型参数,对鸟撞平板进行了试验研究.鸟体质量分别为1.8kg和3.6 kg,平板材料采用厚度为10 mm和14 mm的LYl2铝合金和厚度为4.5 mm和8.0 mm的45#钢,鸟体撞击速度为70、120、170 m/s,共进行了16组鸟撞试验.采用动态数据采集系统获得了鸟撞过程...  相似文献   
85.
张世杰  赵亚飞  陈闽  曹喜滨  贺亮 《航空学报》2011,32(7):1260-1268
反作用飞轮在卫星姿态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配置3个以上飞轮的卫星构成一类过驱动系统,能够提高姿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针对期望控制力矩到冗余飞轮的指令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伪逆法的动态控制分配方法,并针对传统伪逆法难以考虑飞轮最大力矩等物理约束问题,采用零空间方法对传统伪逆法给出的分配结果进行了修正.基于稳定控制模式下姿态...  相似文献   
86.
利用小型固定床式气化炉对果皮进行富氧气化的实验,本文采用均相反应气化模型详细介绍了果皮富氧气化的表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求得了果皮富氧气化的动力学参数。最后比较发现氧气作气化剂时的动力学参数小于二氧化碳作气化剂时的参数,相对来讲采用富氧气化效果优于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87.
甲烷气体的冲击状态方程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甲烷气体的冲击状态方程,用一维无粘流体反应动力学方程组。分别以7组元17步反应和13组元加步反应模型计算了常温下压力为0.12MPa时受高速飞片撞击的甲烷气体的Hugoniot数据,给出了飞片速度为3km/s-9km/s范围内9种条件下的数值结果。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当飞片速度较低(如3km/s)时两种反应模型给出相同的结果。通过较高飞片速度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13组元40步反应模型给出的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8.
轨控发动机真空流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定强  薛莲  蔡国飙  张振鹏 《宇航学报》2006,27(5):830-833,875
拦截弹轨控发动机在真空中的流场可为其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其喷焰红外辐射特性也是防御上的重要研究对象。采用基于有限体积形式的LU格式离散N-S方程,通过时间推进法求解拦截弹轨控发动机喷管以及外场喷流区域在内的气相统一流场,同时考虑了各主要组分参与的化学反应,得到了轨控发动机喷管内外速度、温度、密度、组分浓度等参数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使用本文中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计算出轨控发动机在真空中的内外流场。真空羽流膨胀迅速。  相似文献   
89.
金属/水反应冲压发动机理论性能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水与金属燃料反应的水冲压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动力装置。为了研究水下冲压发动机的基本性能,在简述热力计算原理的基础上,以含铝贫氧推进剂为例对燃气发生器式水冲压发动机、以铝金属燃料为例对漩流式水冲压发动机进行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热力计算,得出了发动机比冲与水燃比、工作压强等之间的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90.
局部进气条件下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掺混燃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龙  李平  李光熙  南向谊 《推进技术》2013,34(9):1222-1230
为揭示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富燃燃气与空气在涡轮局部进气条件下的混合增强机制和燃烧反应机理,对富燃燃气与空气的湍流混合及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两类燃烧组织方案的掺混和燃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涡轮局部进气条件下波瓣混流器强化掺混的主导因素是大尺度流向涡的对流型混合,涡轮局部进气对涡系的初始空间分布及涡量强度具有显著影响,其对下游掺混质量的影响与波瓣型面相关;肼分解燃气与空气的燃烧是一种分支链锁反应,其主要反应历程是氢气的氧化反应和氨气的分解,热混合效率可作为掺混燃烧效率预测的重要参考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